明報 世紀版
2012年9月6日
港府的國民教育方案點燃了民間怒火,教育局頒布的國民教育指引層次太低,得其資助、內容低劣偏頗的《中國模式》更侮辱了港人的智慧,罷課箭在弦上。不過,罷課不等於「罷學」,反對港府版本的「國民教育」不等於不去學習國情,問題是如何如實地認知中國。與其讀教材,不如讀名家的佳作。下面是十本能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的好書。有關中國的好書很多,不能盡錄,這張書單只限於非虛擬、非評論、講事實、華人書寫的好作品,基本上易讀、具趣味,讓我們以書為門,打開思考的空間。
書單包括歷史、自傳和深度新聞報道,都是以人為本,曾使我感動、增長我的認識。書的作者或是學者、作家,或是奔走在第一線的媒體人,他們對中國的過去和現在、問題與挑戰有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他們筆下的大小故事,讓我們直面現代中國的坎坷變遷,看到這段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起伏跌宕,充滿了夢想和幻滅、追求與嚮往。作者們從多角度書寫人與國家的關係,人的生存狀,以及社會草根的活力和掙扎。
在這終生學習的時代,大中學生、老師和家長都能在群書中反思,在大國崛起的夾縫中了解現代國事的前世今生。
夏中義《人與國家》
上海交通大學的夏中義教授是內地人文教育的推手,曾帶領團隊編纂大量讀本。這本書分九章,從小題可見編者懷抱:「記憶喚醒歷史」、「傳統與變革」、「重新點燃擧蒙火炬」、「革命反思錄」、「自由思想檔案」、「民主ABC」、「平等與公正」、「個人、社會、國家」、「什麼是知識分子」。文集收錄了魯迅、陳獨秀、胡適、李銳、諾貝爾獎得主印度經濟學家亞馬提亞.森等的作品。本書近年在內地已難買到,建議香港出版商和夏教授合作,出版繁體字版給學校使用,應有市場。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丹《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
1989年後流亡海外的學運領袖中,王丹是學術有成的極少數。他2008年取得哈佛歷史博士學位後,曾在牛津大學研究和在台灣訪問講學。本書根據他在台灣清華大學課程的講義寫成。全書涵蓋「三反五反」、「五七一代」、「文革」、「新擧蒙運動」、「胡耀邦、趙紫陽時代」、「六四事件」、「劉曉波到艾未未」等歷史事件、人物和話題。作者生於內地、熟悉內地語境,又在美國長期學習和生活,在書中以獨立角度詮釋史實,是一本可讀性高的現代通史。
聯經出版
齊邦媛《巨流河》
台灣作家齊邦媛生於民國初年軍閥統治的東北遼寧,因抗日戰爭自幼隨父親踏遍大江南北,1947年輾轉至台灣,60年來從事教研究和寫作,40年後才重返故土,「還鄉已老,仍是斷腸」。作者的一生,是20世紀無數國人顛沛流離的寫照,自傳娓娓道來,將個人命運置於橫跨兩岸的大時代變遷之中,個人與一些歷史人物和國家命運糾結。本書先後有台灣和內地兩個版本,內地版本略有刪節。
三聯書店(內地)/天下文化
余華《十個辭彙裏的中國》
從事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的作家余華,以《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最為著名,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本書是他第一本散文集,先於2010年在法國以法文版出版,後在歐、美、亞洲和南美洲陸續出版。書中闡釋的十個辭彙包括:人民、領袖、閱讀、寫作、魯迅、革命、草根、山寨、差距,忽悠,從文字講述平民故事,反映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泷生百態。
麥田出版
章怡和《最後的貴族》
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但建國之初,黨外民主人士有過短暫的容身之地,本書作者是當年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創辦人章伯鈞的二女、這獨特的身分讓她有機會近距離見證父輩那群知識分子起落沉浮的際遇。本書透過刻劃六個歷史人物的側影,反映河山巨變。本書內地內外兩個版本有少許不同。
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地版:《往事並不如煙》,人民文學出版社)
錢鋼《唐山大地震》
我的同事錢鋼是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記者,媒體人,2003年起在香港從事媒體研究。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死者逾24萬人,作者當年以軍人身份參加救災,其後回訪深度調查,十年後寫成本書,首次全景式地還原了劫難的面貌。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提醒人們去回顧這段歷史,鑑故知今。本書是香港舊制中學語文會考讀書報告規定的三本書之一,序言「我和我的唐山」入選中四課文。本書也被納入新高中學制的100本推薦書目。
中華書局/當代中國出版社(內地)
北島《城門開》
現任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的北島是1970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40歲時去國輾轉歐美。離國13年後,他因父親重病重返面目全非的故鄉北京,試圖「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在他筆下,北京「時間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線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廟恢復原貌。」作者「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遊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他幻想自己是城門內的主人,紀念這見證了無數人的顛沛流離命運的城市。「對一個遙遠的文化記憶的鄉愁。用文字恢復一個業已消失的世界。」
牛津大學出版社
閻連科《我的父輩》
閻連科是另一位港人比較熟悉的作家,今年初在香港浸會大學擔任駐校作家,又曾因在北京近郊的房子遭到強拆,成為新聞人物。本書是作者少數的非小說類作品,描述自己在1949年後那貧窮和飢餓的年代成長,父輩在偏僻農村裏坎坷而平淡的一生。本書質樸白描的文字,在對父親三兄弟的緬懷中呈現中國貧困的過去,底層農村人們柴米油鹽的人生。
江蘇人民出版社
程翔《千日無悔》
香港媒體人程翔曾被內地當局以「間諜罪」名關押3年,引發海內外嘩然。營救程翔的運動體現了香港社會凝聚力量,維護核心價值的決心。當事人時隔幾年,沉澱反思,坦誠地回憶獄中所受的屈辱,揭開那段艱辛日子中個人的感悟,配以對內地獄政的分析。程翔終生「愛國」,卻被國家折磨而身陷囹圄,他在無悔之餘,希望「我的監不會白坐」,提醒港人捍衛人權法治不可鬆懈。看程翔可知言論自由來之不易,是國情港情現狀的最佳案例教材。
宣道出版社《劉曉波文集》
本書由劉的妻子劉霞和兩友人選編,收錄了「零八憲章」起草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評論時政、文化和社會的文章。如果全書太沉重,讀者起碼要讀劉在2009年在法院的陳辭〈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書中的必讀文章還有北京法院以言入罪的「劉曉波判決全文」。劉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重判徒刑11年,要到2020年6月21日刑滿。本書還有劉在監獄內外的詩作,寫〈給霞〉、〈給苦難中的妻子〉、〈給我的小霞〉、〈給霞妹〉和〈給一個人去西藏的霞〉。
新世紀出版社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新聞系教授、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總監,曾長期在美國中外新聞界工作,一九九八年以來專注高等教育,推動資訊開放和教育發展;同時從事大陸媒體研究,是港大「中國傳媒研究計劃」叢書共同編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