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蘋果樹下
2012年10月29日
叔本華因為精通希臘、拉丁、意、法、西、英等多種外語,所以一直有做翻譯的打算。
早在1824年11月25日,叔本華從德累斯頓寫信給一個出版商,主動提出要翻譯休謨的《宗教自然史》和《自然宗教對話錄》,休謨是叔本華最喜愛的哲學家之一。叔本華在信裏說,休謨這兩本書雖然已有德譯本,但翻得很差,需要重新來過。重翻者的最佳人選就是他叔本華,因為他從小就在英國學的英語,英語地道得就連在意大利旅遊時碰見的英國人都感到很驚奇,說沒見外國人英語說得這麼好的。
在信尾還提到,他也能翻譯意大利文作品,比如布魯諾的重要哲學著作《論原因、本原與太一》。他說自從作者1600年在羅馬被燒死後,該書也同樣被焚,因而流傳稀少。他所在當地圖書館有一冊(叔本華所說的版本是1584年版,該書他1816年9月10日-19日在德累斯頓圖書館借閱過),有位柏林人可以從慕尼黑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的遺著中找到另一個版本。叔本華認為,這本書應該用拉丁語來翻,這樣各國通人雅士就都能看懂。
儘管叔本華說了這麼多,可沒有下文。他放棄了翻譯休謨的計劃,只留下一篇譯者序。布萊恩.麥基指出,1825年移居柏林後的六年是叔本華人生的低潮期,他正處於中年危機中,工作完全荒廢了,青春已逝,他感到漂泊無依,不知道該幹什麼。他如飢似渴的閱讀,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他就越來越想恢復以前翻譯他最重要的思想先驅作品的想法。
叔本華寫信去的那個出版商,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下面要說到的出版商,就跟叔本華有很大淵源了。我是指替叔本華出版《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布洛克豪斯(F.
A. Brockhaus)。叔本華聽說他要出一套「外國經典小說文庫」,
就在1825年1月26日給他寫信,說自己可以翻譯意大利語和英語的作品,提出要重譯斯特恩的《項狄傳》。而布洛克豪斯客氣地拒絕了。
叔本華還不死心,1829年3月15日又向布洛克豪斯提出翻譯17世紀西班牙耶穌會士葛拉西安的《智慧書》。他的出版建議書裏還包括三百條格言裏頭五十條的譯文,連他自己的譯者筆名都想好了,叫“Felix
Treumund”,
布洛克豪斯怕沒讀者,就把稿子退給了叔本華。他於1832年春把全書譯好,又託人找其他出版商,也都沒成。這部譯稿在叔本華去世後在其文件中被發現。因為此時叔本華已經是名人了,布洛克豪斯發現有利可圖,就在兩年後(1862年)把他譯的《智慧書》給出版了。
叔本華1829年到1830年還想把康德三大批判譯成英文,可遍尋出版商未果。布萊恩.麥基惋惜說,這部會成為最偉大英語作品的書就這樣沒有誕生。他為了施展自己的語言才華,在1833年做了最後一次努力,他注意到歌德作品集法文版要在巴黎出版,就於當年的1月16日用法文寫信給編者,法國翻譯家維特里(François
Jean Philibert Aubert de
Vitry),提出可以幫助校對最後的清樣,可惜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因為出版商的短視與無知,世界上就這樣少了一位大翻譯家。
Vic:譯者都想翻譯心愛的作品,但現實中,職業譯者往往必須大量翻譯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