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詩人寫詩,一般總是嘔心瀝血,把長期累積在內心的感覺,與忽如其來的靈感,通過雲裏霧裏捉摸不到的想像天使,在星圖上畫好位置,安排字句的星芒,讓它安安妥妥在天穹上閃爍不朽。一首詩寫完了,總會立個詩題,有時是為了畫龍點睛,引導讀詩的知音溯溪而上,進入落英繽紛的桃花源。有時是施展障眼法,為了自己也說不清的隱晦心理,讓讀者「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在想像的迂迴輾轉之中,獲取朦朧摸索的樂趣。古人命題,最拿手而常用的本領,就是「無題」。題目都沒有,你只好猜了。猜對猜錯,沒有可以實證的答案,讀詩的人就得運用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再創作」,體會詩藝的杳渺深致。
李商隱的詩寫得好,但卻深邃隱晦,選詞用典都極為深刻幽微,不容易理解。他的詩集又有大量的無題詩,不給你具體的題目,像是把解詩的鑰匙藏了起來,引得歷代解詩的學者費盡心思,揣摩詩人是否有具體的意旨,到底想說些什麼。我們可以舉一兩首看看,也可從中學到讀詩的門徑。
有首我們最熟悉的「無題」詩,是收入《唐詩三百首》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現代人讀這首詩,一般都說這是首情詩,兩個有情人分別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相見固然很難,相別則牽腸掛肚,更是艱難。東風無力改變春天的消逝,百花都開始凋零。但是情愛不渝,像春蠶吐絲,直到絲盡死亡,又像蠟燭燃燒成灰,燭淚才會停止。看到鏡中的容顏逐漸衰老,鬢髮逐漸變白,卻不能相聚相守,在夜間吟詩,總覺得明媚的月光帶來的是淒清的寒氣。你生活在仙境般的樓閣,我生活在牆外的閭里,其實相距不遠卻無由見面,希望傳信的青鳥能夠為我殷勤探望。喻守真編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分析李商隱作意,「此詩有表白兩情堅固至死不渝之意」。程千帆的《新選新評新註唐詩三百首》是這麼說的:「李商隱集中有好些篇無題詩,其中絕大部分是寫愛情的,而且寫得極好。許多注家認為它們是作者寫來寄託政治感情,主要是反映其在牛李黨爭中的遭遇和困惑的。……但就詩論詩,我們卻不能忽視這些精品。本篇寫得既纏綿又執著,尤其是第二聯,寫對與生命相終始的愛情的執著以及這種執著的愛情遭到破壞之後無窮無盡的哀傷,尤為深摯感人。」
有趣的是,歷代解詩的學者(如何焯、程夢星、紀昀、張采田、汪辟疆)都說,這首詩的本意,也即是作者作詩的意圖(poetic intention),不是寫愛情,而是以「香草美人」的寓意,訴說自己對恩主令狐綯的忠誠。雖然陷入了黨爭的政治漩渦,但是他對最初提拔他的令狐家族一直充滿了感激之情,希望能夠再次得到眷顧,拳拳初心,至死不渝。也許李商隱的無題詩都有難言之隱,隱含着複雜而多重的意指,但關鍵是寫得真好,怎麼讀都讓人感到艷思纏結,情意綿綿,輾轉悱惻,無以忘懷。或許學者們說得對,李商隱的無題詩都是感慨身世,哀歎仕途坎坷,藉香草美人之詞,發鴻鵠不得翱翔之嘆。但是,千載之下,大家都已忘卻了牛李黨爭的糾纏,只讀到無題詩中的深情款款,是情詩的極致。反正「詩無達詁」,讀來情思纏綿,海枯石爛,此情不渝,也就是情詩了。
李商隱詩集的開篇是《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你知道他在說什麼嗎?古代的大學者也七猜八猜,各有說法,有人說是序詩,有人說是悼亡。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評論李商隱的詩,就說:「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怎麼猜都好,無題有題都不要緊,只要詩好,就好。
作者簡介:學者、詩人 近著《品味的記憶》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