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家明雜感:《比海還深》家的味道最可貴


期日生活   2016724

【明報專訊】如果說小津安二郎是個美食家,電影永遠有令人垂涎的味道,是枝裕和可說深得小津真傳。

不是什麼珍饈百味,不過尋常人家的基本烹調,但更讓人魂牽夢縈。一來簡單即是美,生活本來如此;二來對電影角色而言,味道連結了回憶、家庭及成長。母親獨到的手藝只此一家,在別處一定嘗不到。

看是枝的新作《比海還深》,最難忘的是那乳酪杯冰,炎炎夏日一件平凡的小甜點。做法簡單、很廉宜,嫲嫲淑子(樹木希林)想必已做了多年。年過四十的兒子良多(阿部寬)是從小吃大吧,一吃就嫌味道太淡,說糖漿放得不夠。沒法子,母親都是節儉的,老人家亦不好吃太甜。我有點想起兒時的「益力多冰」,因為益力多容量太少,冷成冰才可以慢慢品嘗。但凝固了加上樽口窄,用湯匙掘呀掘很費勁。人長大了,很少再做這些傻事。

《比海》還有嫲嫲那頓咖喱飯,絕對「家傳」秘方,擱在雪櫃愈久愈入味。嘿,奄尖聲悶的良多知道已太遲。良多大概口是心非?吃着老媽咖喱飯味道,說不定心裏像兒子真吾一樣喜不自勝。中年父親的矛盾,是枝裕和這幾年拍得特別多。男人總是可憐的,社會競爭劇烈,慣了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回到家裏,在年老父母眼中,卻是長不大的孩子,於是處處要證明自己成才(良多給母親零用錢的忸怩真是一絕)。輪到自己當父親了,才知道對下一代的管教與放任,根本不好拿揑。

對照《橫山家之味》

《比海還深》的確是《橫山家之味》(2008年)的姊妹作。同樣一個晚上,同樣說兒子歸家,同樣由嫲嫲親自下廚,同樣在中段憑歌寄意(上次是《藍光橫濱》,這次是鄧麗君《別離的預感》)……更核心的,同樣由樹木希林及阿部寬飾演母子,角色同樣叫「淑子」與「良多」;是枝裕和鏡下,兩部影片兩個家庭,儼如一面人生鏡子。在《橫山家》,那是長子的忌日,嚴父還健在,良多跟他關係不好,因為自己沒繼承衣缽當大夫。來到《比海》,父親剛離世不久,但父子關係並沒癒合(孫兒從前聽過爺爺說:你爸爸很討厭我)。誠然,家家有本難唸經,《橫山家》的良多娶了寡母婆(夏川結衣),當上繼父,老父母多少有微言;《比海》的良多,髮妻(真木陽子)帶着兒子離開了(跟《橫山家》的「買一送二」剛好相反),因為一場颱風,一家人「被迫」同一屋簷下。

颱風來得真妙,災害變成緣分——不像我等香港異化打工仔,跪求半天颱風假,就為了繼續倒頭大睡,或跟朋友打麻將唱K。《比海》的狂風暴雨在外頭呼嘯,先是讓人感到家的溫暖;像聽着雨水打在鋅鐵入睡,風雨到臨,始覺有瓦遮頭之可貴。外面的動,襯托裏面的靜,颱風好造就四個角色的共處機會,由婆媳、父子,到一家三口,躲不了就促膝長談吧。過了這夜(英語片名為「風暴之後」),四個人的關係有點不一樣了,這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最開心的準是嫲嫲,要不是打得成風,平日獨居的她,很難有此樂聚天倫的時刻。

秉承《奇蹟》及《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是枝裕和的中年遺憾,一再投射在父親角色身上。《比海》的良多是個充滿缺點的父親,但看完電影,觀眾對他無比同情,因為我們(包括是枝在內)都是良多。阿部寬這次的造型比《橫山家》更潦倒,頭髮蓬鬆、衣著寒酸。他生活拮据,工作雖跟藝術有關係(上次是名畫修補師,今次當小說家),不過沒大作為。小說家更困難了,良多得文學獎後好些日子。新作交不出來,還染上賭癮(《比海》叫人開眼界,日本單車賭迷跟香港馬迷一副德性,單車館亦跟馬場一樣,滿地失落彩票)。嗜賭令家庭破裂,離婚後還付不起贍養費;給兒子買名牌釘鞋,還得耍點小人伎倆。良多絕望到一個地步,回娘家即大舉搜刮,看看亡父有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典當的奇珍異寶。

兩代隔世橋樑

所以他轉行當私家偵探,佯稱找創作靈感,實際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但當私家偵探讓他見盡世間俗不可耐夫妻(某顧客為穿豹紋衫濃妝女子);不是說人分上等、下等,只是人跟人的關係若只剩金錢,嘴臉哪會好看?《比海還深》寫出很多現實的折騰,良多不停為錢銀頻撲。慢慢看下去,會發現金錢沒法締造親人的和睦相處。無論是妻子跟前夫,還是良多跟父親,最後稍稍令關係重圓的都不值錢。那厚重的墨硯最別致了,還以為有什麼名貴捲軸,想不到只是個黑黝黝、毫不起眼的書畫「工具」。後來又發現墨硯另有內文:它出其不意,化成兩代隔世的橋樑,令良多總算釋懷。除此以外,還有良多送給兒子的彩票,其「價值」也堪玩味。對了,《比海》想說「價值」吧,外在物價,永遠衡量不出內心的珍愛重視。

包括前文說,家裏獨有的美食。是枝裕和秉承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山田洋次)的人文情懷,纖細溫柔,是當今最擅鋪陳細節,把生活娓娓道來的日本導演。而且他的電影不止在亞洲,西方觀眾也看得津津樂道。《比海》沒有起伏情節,不過是人情練達、生活片言隻語,但加起來平和雋永。一個晚上、四個角色,看着看着,或嗟嘆或會心微笑的,兩個小時很快便過。是枝對世界不是沒有怨言的,但批評點到即止。像那個被圍封的公園,良多小時最愛的藏身所。好端端的過了這麼多年,因為小孩不小心摔倒就封起來了。嫲嫲說得對,是小孩的問題多於公園設施吧。但時移世易,一代比一代更嬌慣,愈來愈多有事沒事都投訴一番的成年人/家長。還幸,《比海》的小孫兒真吾生性,小小年紀,對棒球已有自家領悟。證明了,當運動不是為了證書、升學,的確令孩子成長更快。

樹木希林盡是戲

樹木希林成了是枝裕和電影的「御用祖母」,由《橫山家之味》、《奇蹟》、《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海街女孩日記》到《比海還深》,舉手投足盡是戲。在《比海》中她是個仁厚長者,性格爽朗,事情都看得很開(亡夫遺物一下子丟掉);但靜下來時,也瞥見她內心的苦澀與渴望。她也是電影裏面「味覺」的靈魂,除了《比海》,《橫山家》拍她為兩家人煮菜做飯,過程記之甚詳。她還不只出演是枝裕和電影,早陣子河瀨直美的《甜味人間》亦出一轍。戲裏的美味銅鑼燒,都拜她演的角色了。

值得一提,是枝裕和、河瀕直美拍片之初,都曾說受侯孝賢影響,現在兩人已獨當一面。「台灣新電影」幾年前還在慶祝三十周年,這個運動當年曇花一現、只有幾年光景,然而其滲透與影響力,啟導了多少人的電影人文認知,恐怕難以估計。

文:家明
編輯:蔡曉彤


《橫山家之味》


《比海還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