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陳文敏 - 再談國民教育

明報   2012年9月5日

學民思潮幾個年輕人的熱誠和堅持,感動了不少香港人,連日來的反國民教育科運動已愈來愈熾烈,學生絕食抗爭,社會各界跨階層的支持響應,不少家長校友紛紛向學校要求不要推行國民教育科。教育下一代影響深遠,當社會出現這樣強烈的憂慮時,政府還有甚麼理由硬要在三年內推行國民教育科?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周日出席一電台節目時以填海和搬遷皇后碼頭作比喻,暗示政府在國民教育上不會妥協但最終仍能解決紛爭,但填海一役,保護海港協會先後七次與政府對簿公堂,政府在終審法院大敗後才願妥協,紛爭才告解決。皇后碼頭一役亦是弄到雙方損兵折將以武力清場作結,這兩件事還可說有些急切性,國民教育又有何急切性?教育是長遠的工作,這不是一個輸贏的面子問題,一旦走錯便禍延整代,為何不退一步,撤回再從長計議,以未來三年謀求共識才決定下一步?

事實上,推行國民教育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先前已提出何謂國民教育?國民教育與公民教育和中國歷史的關係如何?近日亦有不少人提出國民教育應否為獨立科目還是可融入德育、常識和通識教育之內;亦有老師指出要編撰教材給一些還未能獨立思考的小學生有相當困難,凡此種種,皆需要長時間的討論和規劃,當新政府尚未能與市民建立互信時卻要在單方限定的時間內實施這極具爭議的國民教育科,這只會增加市民對政府的猜疑,不單對推動國民教育毫無裨益,更會窒礙以後更重要的施政和有效管治。

最近和幾個外國學生談及國民教育,有趣的是他們都沒有甚麼正式的國民教育,日本人國家觀念極重,但學校只著重德育、公德、禮貌和日本歷史。美國的國民教育基本上是普及憲法所崇尚的自由平等概念,德國的國民教育極重視對二次大戰的反思,他們的共通點是國民教育並不需要特定課程,只要透過歷史教育已可培養國家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