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劉紹銘 - 殺校絕招

香港蘋果日報   蘋果樹下   2012年10月11日

最近收到威斯康辛大學舊同事轉來一條長長的「電文」,沒具名,只有Posted on August 12, 2012 by junctrebellion的字樣。題目是:“How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was Killed, in Five Easy Steps.”「殺校五招」,用的是動詞過去式“was”,這等於說美國的大學已經完蛋了。

文章所說的「完蛋了」的大學,是州立大學,經費直接來自州政府。1964年我是「博士候選人」,拿到Miami大學講師的聘書。年薪的正確數目已記不清楚,該是七千多元吧。(那時美國中西部的汽油是四毛五分左右一加侖。)除薪酬外還有標準的福利,如醫療保險和退休金。

一個單身漢拿七千多元的年薪,在通脹前的美國鄉下生活,溫飽有餘了。除了房租和衣食外,還分期付款買了一部二手烏龜車。依「殺校」一文所載,今天美國大學老師的收入,只夠吃西北風。1975年,Temple大學教授年薪的起點平均是九千多至一萬。醫療、退休等福利外,還有其他優惠如教員家屬可在本校免費就讀等等。

說來難以置信的是今天Temple老師的薪酬跟1975年差不多。因為超過半數的老師已經做了臨時的「散工」,以鐘點計算工資。平均算起來也不過是在八千至一萬四千元左右。他們是教育界的散兵游勇,連會見學生的辦公室都沒有,更別說什麼醫療退等休福利了。

按最新的統計,今天全美的大學教授約有一百五十萬人。一百萬拿的是短期合約,稅前年薪約為二萬元。美國今天再沒有什麼「教授治校」的神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個「新階級」:學校高層行政人員和政府的「撥款委員會」。你問他們為什麼僱用這麼多「散工」?因為要節省經營成本。據2012年的數字顯示,今天學校的行政人員比教員多。學生的學費增加了,大多數老師當了散工,那麼省下來的錢到那裏去了?答案是:要付各式各樣的龐大行政開支。校長是CEO,年薪當然不能拿20K。足球隊是大學揚名聲的指望。金牌教練是足球隊的靈魂,少一個「子兒」也請不到。教員不打散工,冷門的「人文關懷」、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博雅」科目如果不「腰斬」或削減預算,那來的錢去應付這些巨額的行政經費?為了「開源」,學校的「科技」院系或可夥同大企業的發展部門一起做研究。美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種「互利」的合伙生意,應該源源不絕。「全球暖化」的警告不利大企業的運作,於是總有不牟利的大學研究所及時發表另一套數據,證明「全球暖化」之說全屬「杞人憂天」。

美國公立大學儘管因經費問題而顯得四面楚歌,但雖然受創甚深,死是死不了的。因為大學教育是美國人的核心價值,是「脫貧」唯一可靠的門徑。死是死不了,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是事實。美國大學越來越「企業化」是大勢所趨。大企業的「是非觀」受制於「行規」,對knowledge一詞也有自己一套的定義。五十年前汽油四五毛錢一加侖,今天通脹了何止十倍。如果Temple大學的老師在2012年拿的還是1975年的薪水,的確要吃西北風。吃都吃不飽,老師那有氣力作育英才?“How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was Killed”讀來真像一篇〈祭散工老師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