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吳志森 - 防火防盜防保釣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9月22日

九一八那天,我在玩新浪微博,看看這個紅爆神州的新興玩意,有多少人正在討論蔓延全國的保釣浪潮。我鍵入「九一八」三個字,搜尋的結果,竟然是:零,跳出畫面的,是這樣的一行字:很抱歉,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微博!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腦袋,以為他們的機器甚麼出錯了。再試試「918」,結果都一樣,甚麼都搜不到。

釣魚島三字也保衞不了

我突然想起,這種情況,曾經出現過,於是運用網民智慧,用「一八」或「18」搜尋,很多很多涉及的九一八或918的博文都出現了。顯然,微博把「九一八」列入敏感詞過濾,是上頭的意思,但不知是執行者疏忽還是故意,設下漏洞,給「九一八」留着一條生路。

鬧得沸沸揚揚的「釣魚島」、「釣魚台」、「保釣」統統遭逢同一命運,在新浪微博,同樣被列入敏感詞,搜尋結果也是:零。令人驚訝的是,如果改用日本名稱「尖閣列島」,就有上千個結果彈出來。顯然,「釣魚島」給屏蔽了,「保釣」給打壓了,但「尖閣列島」卻通行無阻。

難怪有網民調侃,釣魚島是日本的了,它在中國網絡上的名字,叫「尖閣列島」。又有網民說,中國人連「釣魚島」三個字都保衞不了,如何保衞真正的釣魚島?

韓寒的博文:雖然腳下一片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但對於領土的問題,我也是很在意的。最早的時候,我在一個論壇上看見這事,我義正辭嚴的寫了一句,「保住釣魚島」,結果該論壇告訴我,我試圖發表非法的內容,請修改。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把帖子改成了「保住尖閣列島」,這才順利合法的發表了。

據說,在釣魚島的問題上,今天中國官方對日本的反應,是四十年來最強硬的了,先後五、六次召見日本大使,其中一次竟然在午夜人家好夢正濃的時候,又暫停省級以上的高層交往,又停止煤炭航空等經濟談判,又對民眾日本遊可能施加限制,據愛國報章分析,這些反制措施,目的是要令日本經濟受損,感到痛楚,停止用國內法審判詹其雄船長,然後把他無條件釋放。

保衞領土只是虛情假意

無法想像,如果人家把美國、俄羅斯,甚至英國的領土佔據了,這些軍事強國會作出甚麼反應,即使不馬上出兵登陸趕走敵人,也會派軍艦軍機到附近游弋,作戰前準備。但已經大國崛起的中國,仍停留在口水戰上,「後果自負」、「責任不在我方」不絕於耳,但行動呢?當日本人看見你如何嚴限打壓保釣示威者,如何屏蔽網上保釣言論,連「釣魚台」三個字也不能名正言順地搜尋得着,心裏一定暗笑,表面強硬,內裏虛怯,一輪口水戰過後,一切又回復「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正常狀態了。

打壓民間保釣,明刀真槍。保衞領土完整,虛情假意。作為生產總值超越日本的經濟大國,作為建核航母如箭在弦的軍事強國,為何表現得如此外強中乾呢?時事評論員程翔在電台接受我的訪問時,一語道破:國防經費五千四百億元,維穩開支,同樣是五千四百億元,用邏輯推斷,即制止內部不穩和提防外國侵略用同樣的力度,害怕內部不穩比提防外敵入侵有過之而無不及,底氣如此不足,如何能挺直腰板,如何理直氣壯地保衞國土呢?

「防火防盜防保釣」,把「民間」視如蛇蠍,把人民摒諸保釣門外。拒絕人民做後盾,所謂嚴正交涉,所謂強硬抗議,人家怕你甚麼?

〔李怡同一天的蘋論說得好:日本外相那段話(見下段),等於把中國「睇死」:你儘管喊吧,改變不了我已佔定了釣魚台的事實;你空有強大軍力,但要顧忌美日同盟,連一艘軍艦都不敢派去釣魚台海域;你對民眾的示威,儘管是反日示威,比較對於釣魚台的被佔去還要緊張百倍。

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前天說,中國 9.18當天的反日示威「較為零星,中國政府也在努力控制」,他對中方採取的措施給予好評。他重申,會切實按照日本法律處理船長,「希望在堅持日方立場的同時與中國協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陶傑 - 人民免責?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9月16日

人質旅遊,慘遭屠殺,該不該杯葛一個國家?有人說:他們出口的傭工是無辜的,只應針對那個不知所謂的政府。

但有人也申辯,如果一個可惡的政府由人民選出,人民也有責任,連人民一起制裁,也是恰當的懲罰。

制裁當然會禍及人民。制裁(sanction)是國際關係的一個專科,美國制裁過伊拉克,也制裁過伊朗和北韓,被制裁的政權,多半還沒有經過民選,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如果長期容忍暴政,而該國的暴政已經危害其他各國,經聯合國決議,或美國牽頭,連人民一起制裁,顧不了那許多。

最極端的範例是戰爭,美國在廣島和長崎降原子彈,當場炸死的平民,也許有少數反戰,也許有更多都親西方。但顧不得了:想免遭核襲,人民趕快起來推翻東條英機的內閣,或者內部政變,否則所謂人民,養起這個腫瘤,最終人民要付出代價。

何況三十年代的德國和日本,絕大多數的人民,也不是那麼無辜。軸心國炮彈和坦克的生產線,沒有像富士康一樣搬到第三世界,德軍和日軍用的子彈,是本國人民所造,穿的軍服,是本國婦女縫製,更何況你發動侵略,先屠殺我的人民──德國一九四五年發明了一種 V2型炮彈,就是今日導彈的前身,架在法國的卡萊海岸,隔海向倫敦平民區發射了兩千口,炸死平民五千人。戰爭到了最後,是人民做了後勤,成為暴政的生產力,向另一個國家的人民發動戰爭。因此,邱吉爾派皇家空軍濫炸德國的漢堡、德雷斯頓、科隆,炸死平民六十萬,每一天夜裏,邱吉爾都睡得着。

同理,杜魯門簽署向廣島和長崎投原子彈,一瞬間,十五萬平民化為飛灰,杜魯門從此每天夜裏,也一樣睡得很甜。

一個暴政的惡行,本國的人民是否無辜?是一個哲學問題。暴政多少還是從人民的載體中衍生的。如果「人民」通過選出希特拉,人民固然要為自己的選票負責。如果希特拉的出現,不由人民選出來,但人民從沒有想辦法推翻希特拉,或者其中少數人有嘗試過,失敗了,那麼對不起,時辰一到,連人民也一起被殲滅。

太殘忍了吧?是有一點。所以,人民千萬不要長期啞忍一個壞政權(我指的是戰時日本的東條和德國的希特拉),不要一起營運惡劣的共業。你自己壞好了,不要把惡劣的共業輸出,何況天下其實並無可憐的人民,錢鍾書說:凡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人民可以博同情於一時,不可以於永遠。在罪惡面前,所謂人民,並無特權,也不神聖。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林博文專欄-布萊爾拒為侵伊道歉

中國時報  2010.09.08

 有「布希的哈叭狗」之稱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日前推出回憶錄《旅程》(A Journey),果如所料,他拒絕為參與布希帶頭的侵略伊拉克說抱歉,連遺憾也不願開口,這就是典型的侏儒的行徑。侵伊主角布希亦將在十一月出版回憶錄,據出版消息透露,他不但不為侵伊道歉,還嘴硬說那是一項正確的決策。這兩個無能的英美政治人物,使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世界政治景觀平添了完全沒有必要的災難。

 《旅程》出書後,被英美書評界罵翻天,〈紐約時報〉首席書評家角田美智子說看完《旅程》這本書,布萊爾仍然是一個「奇特地難以理解的人物」;又稱他就像英國〈衛報〉當年形容布萊爾是個「沒有影子的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事的人,怎麼會有「影子」呢!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批評布萊爾的回憶錄,不像前輩英相狄斯雷彩和邱吉爾的回憶錄,而像是大西洋兩岸的商業大亨。

 邱吉爾在二次大戰時為了「保家衛國」,不得不向美國求救,不得不向小羅斯福乞憐,但邱翁在國難當前的時候,一直維持他的尊嚴、氣燄和人格,同時亦為英國保存了國格。反觀沒有影子的布萊爾,不僅出賣自己,亦把英國的國格也丟盡了。難怪他下台後會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客;難怪他在位末期,每天要借酒澆愁;難怪在今年年初英國官方調查捲入侵伊事件時,他要從地下室偷偷溜進聽證會;難怪他在都伯林新書簽名會會場外被人猛丟雞蛋和皮鞋,而迫使他取消倫敦的簽名會。

 布希、錢尼和華府的一批新保守派蓄意要趕走伊拉克強人的哈珊,捏造哈珊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的藉口,事實上伊拉克境內根本就沒有所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化學、生物、核子)。布希為了伊拉克的石油、美國勢力的延伸和家仇(據說哈珊曾想暗殺老布希),虎頭蛇尾地侵略阿富汗中途,大舉揮師侵伊,打了幾個月,布希穿上飛行裝在「林肯號」航艦上宣布「任務完成」。結果伊戰打了七年多,歐巴馬最近才宣布美軍作戰任務正式交給伊拉克。七年多下來,美國耗費七千多億美元(最保守估計),四千美軍戰死,受傷無數。伊拉克至少死了十萬人。英軍戰死一百七十九人。

 主張侵伊最力的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在侵伊前說大話稱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可抵消美軍戰費,結果七千多多億戰費全由美國納稅人負擔。伍夫維茲等新保守派處心積慮地要把伊拉克納入美國勢力範圍,天真地想把伊拉克建立為中東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表率。

 然而,伊拉克在全民投票結束幾個月後,由於原掌權者不放棄權力,派系傾軋,什葉和遜尼武鬥不停,倡亂分子每天東炸西炸。布希的餘孽說伊戰「勝利了」、伊拉克「實行民主政治了」,這都是睜眼說瞎話,連影子都沒有!當年新保守派又說要把伊拉克變成像二戰結束後的日本,國情完全不同的日本和伊拉克,如何能放在民主天平上一起量呢?伍夫維茲最近又倡言美國應像韓戰結束美軍長期駐韓一樣,派美軍駐防伊拉克,這是極糟糕的建議。

 布萊爾原本是個聰明人,但他太沒有原則和立場,太欠缺智慧和判斷力,唯「美」是瞻,以布希的意志為意志,被布希牽著鼻子走,而使自己變成一個沒有價值的政客,這是他的悲劇,也是英國的悲劇。他雖然把七百多萬美元版稅和其他一些收入(有人說是血腥錢)捐出來,但他下台後已成為一個擁資三千萬美元的富人,有數棟豪宅。他下台後多半時間在海外東奔西跑,號稱是中東和談代表,實際像個「流浪漢」,不太敢回英國,而使他更像個「沒有影子」的人。

 政治領袖拒絕認錯,本來就是政壇常態,專制極權暴君不認錯、不向人民道歉(如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北韓金家父子),不足為奇。他們根本就不把人民放在眼裏,視蒼生如芻狗,何道歉之有?然而,一個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做錯事,使國力受損,使人民喪生,又虛擲經費而使國家經濟嚴重受害。但布希、錢尼和他們的走狗,卻從不道歉、從不認錯。他們也許把認錯當成是弱者行為,是否定自己的行徑,而寧願像鴕鳥一樣一直把頭埋在沙堆裏。布萊爾就是其中一隻鴕鳥。

 儘管他們拒絕認錯和道歉,歷史之神永遠會記得他們的血腥大錯!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周保松的《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讀書﹕由理性思辨到自由政治

2010年9月5日

【明報專訊】周保松教授繼去年出版《相遇》,今年在國內推出新作《自由人的平等政治》。《自由人》是認真厚重的學術專著,全書闡述、分析和辨正已故哈佛教授羅爾斯(John Rawls, 1921-2002)開創的以公義為主軸的自由主義理論,嘗試勾勒自由主義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應如何組織、應對每個公民有什麼道德要求,以及為何我們希望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作者認為,建立自由平等政治,正是香港和中國改革應走的方向。

將《自由人》放在香港的脈絡,它其實對治香港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失語和思考樽頸。

只要稍為留意香港的公共政策,便會發現其中的言辭空洞和邏輯混亂。例如政府分配大學撥款,便說為求令大學教育資源調配更靈活,更快適應社會需求,講求院校競爭、強調資源優化運用。辭藻華麗,但我們根本無從支持也無從反對。「社會需要」和「優化」具體指什麼?它們和政府引入的政策有什麼關係?官員並沒有具體的講法和分析,更不打算論證,以為言辭本身就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政改起錨 語言暴力極致

我會說這是一種賣廣告式的話語結構。不管你是誰,不管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如何千差萬別,它會用同一套說辭指出你的「需要」,還會用漂亮話裝得很體貼,但你知道其實他並不關注你的一切,只想你付鈔購買。由天星皇后到西九文化區,由高鐵到校園驗毒到政改,政府總當成商品推銷。一旦遇反對,就調動官僚程式或訴諸民粹敉平抵抗聲音。因此這些修辭其實是一種反公共理性討論的語言暴力。政改「起錨」是這種語言政治的極致,彷彿不接受政府方案的人就是「阻住地球轉」,但政府卻沒有提出任何具說服力的理由去支持其立場。

另方面,最能夠對抗民粹的似乎只有民粹。只要罵人的話夠痛快響亮,總能得到人們的喝采。於是,流風所及,連抗爭者都逐漸不要求大眾對自己的理念有何深刻認識。更糟的是,就是連鼓動者自己都不在乎自己說的內容,以為政治的全部價值只在罵得精彩。語言是思考的基石,當我們的政治話語中充滿了扼殺分析和討論的言辭,便不易思考現有制度的問題。這甚至令我們有種錯覺,以為政治不外乎官僚、煽動與攻訐,無從講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否道德,更難言什麼是理想社會。

探問尋求公正社會個人位置

所以,我們需要由視野、討論方式和語言全面重建有益的政治觀念。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重拾政治討論和政治行動的活力。《自由人》正是這樣的一部著作。何謂公正社會?為何要追求正義?《自由人》探問尋求公正社會過程中個人的位置。羅爾斯晚年主張自由的理念只規範社會體制,不干涉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計劃。周保松認為這個轉向難以支持羅爾斯的政治設計,即一個強調政治平等和財富再分配的社會,因為那需要人們彼此視大家在社會上有同樣重要的地位,而那種正義感是需要制度培養的,也要令公民視之為自己美好人生的一部分,否則公民不會有動機去遵守。周保松在書中主張一種「厚實」的自由主義,認為建構公義的社會對社群中每一個人都有道德要求。譬如視社群之中我與他人之間存在着一種深厚的關係,願意分擔彼此的命運,而非僅視社會為自利個人之間的互助工具。

這些主張並非無根之談。支撐其論證是這樣的一種視野﹕政治和社會體制的一切問題的根本關懷,是如何確保社會中不同的人都能分配到合理的社會資源過自主的人生,從而得到公民的認受。因此他說﹕「政治權力的運用,不是強權暴政……而是能夠公開地得到每個公民的合理接受,從而得到道德上的合理性」。其次,他也體認了社會制度的好壞,深深影響着每個人得享的權利和資源,關係着人一生的命運。

在設立了這判準之後,便能進一步討論什麼構成人的根本利益,怎樣的社會安排又可以確保每個人實踐自我時不致互相衝突。因此周保松下一步所做的,就是取證我們日常的道德實踐,尋求清晰描述我們希望社會制度保護的是如何的人生。討論就這樣不斷反覆取證、論證下去,直至導出公正社會的建構。

自由的三重關係

譬如說自由。在書中第三章,他指出自由其實牽涉一個三重關係﹕一個行動者,免於某些干涉,去做某一件事。因此我們其實有多種自由,一些關涉人的根本福祉,一些卻無關痛癢。交通燈阻礙我在路上橫衝直撞的自由,就和政府禁止我選擇信仰的自由毫不相同,而且再多的前者也比不上後者重要。我們又常說市場是自由的,但一個私有化了的公園,全都屬於一個大財主,卻不為其他人所用,社會的自由總量一定比公園公有的情况下少(大浪西灣不就是現成例子嗎?)市場從來不能確保每個人得享最多和最大的自由。

支撐這種視野和討論方式的是力求清晰和邏輯嚴謹的用辭構句。空廢的政治修辭總喜歡把事情孤立、簡化地看,同時用上炫目卻含混不清的辭句。因為惟此當權者才能操縱我們的情感。讀周保松的書,讀者不會遇到這些問題。他總是將問題清楚界定,然後用清晰的語言,一步一步展開他的討論。惟其如此,我們的焦點才會集中到對真正問題的發掘,討論才會實在和有建設性。

文 李敏剛


楊翊 - 政治理想落腳點

【明報專訊】周保松的政治哲學文集《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由三聯書店在北京出版,可以說是有意面對內地讀者的發行。文章沿近代政治哲學的脈絡,環繞羅爾斯的《正義論》進行深入周細的探究和辯證,發展出「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構想,雖不是輕鬆易讀的作品,卻正面回應了中國社會現實。篇幅所限,撇開學術面的詳論,本文側重作者政治理想在中國政治現實的落腳點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反覆強調兩點

首先,全書反覆強調了兩點信息﹕第一,自由主義有流派之分;第二,諸流派中間,羅爾斯將平等自由視作不對抗的、自由主義奠基性的價值,以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建築起一幅左翼自由主義傳統的正義社會圖像,令「左翼自由主義」與只保證公民基本的自由和形式上的機會平等,市場決定經濟,而政府不作任何財富再分配的「放任自由主義」區隔,提出一個「財產擁有民主制」或「自由主義式的社會主義政體」﹕公民、政治權利受到保障,公平機會可平等擁有,實施市場經濟的同時政府透過稅收、調控,提供社會保障並盡量避免生產工具和社會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八十年代鄧小平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批判其本質是要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把社會主義在中國變為西方的附庸。「資產階級自由化」在這裏是一個籠統的共產黨政治運動語彙。後來,新左派又把八十年代後期以來經濟發展的負面結果歸因於「自由主義」、「私有產權」的影響,泛稱之下實際上指向經濟學意義上「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特徵明顯的經濟政策(呼應的是「放任自由主義」傳統在經濟上的主張)。可見,周保松對「自由主義」概念的釐清對其在內地政治語境下的認知,實有匡正的功效。惟「自由主義」不被習慣性簡泛化為一個面目可憎的概念,「左翼自由主義」的主張才不至於因其他流派的殃及純然被一併否定。

道德理想須制度層面實踐

其次,論及主張,周保松沒有止步於政治哲學在「應然」面的道德理想,而是延伸到操作面,指出「擺在我們時代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從一個不公正的社會,過渡到較為公正的社會」(最可怕的不是社會缺乏正義,而是政府不講理,不主持正義),暗示道德理想最終要落實到制度層面成為政治實踐。這是一個至關重要卻極易被含混帶過的步驟。誠然,共產黨人同樣把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其主張,溫家寶也不無動情地宣誓公平正義比太陽還光輝。但如《自》所言,馬克思意識到按勞分配因忽視道德考量(如人體力、智力差異帶來的勞動力不平等)而有缺陷,卻沒有進一步提出共產主義實現之前,確保財富分配合理公平的方案,「只以一個歷史發展的許諾安慰活在當下的人」。同時指出,即便馬克思許諾了共產主義社會,與其說處理了分配問題,毋寧說他「將分配出現的環境消解了」,因為共產社會裏生產力令到資源無限的假設是不切實際的。

社會正義 眼下直面

因此,社會正義問題在眼下便須直面,要務實地反思我們的制度如何改造才不至於難以產生公平和正義相反造成不公義﹕譬如人民的教育(體制上產業化?選拔機制?加分政策?)、醫療(健保體系?醫院和藥廠勾結?假藥?醫生濫開藥物牟取私利?)、住房(政府買地?財團炒房?官員透過房改假公濟私?)、養老(社保體制?地方政府用社保換農民土地?)、司法(官商勾結?包庇牟利?)等基本權利,以及勞工權益問題(富士康跳樓潮?農民工待遇?)、財富分配問題(貧富分化?地區差異?)、政府執政問題(透明廉潔?)、環境問題(環境破壞?生態退化?資源浪費?)等等。

政治理想不是可欲不可求

亦舒的小說《紅塵》裏有一處島叫衣露申。登島人見到的,全是他們明知不可能擁有卻又發瘋般想要的東西。衣露申即illusion,幻覺。如錢永祥序中所言,政治哲學乃是「一種道德性的實踐、一種面向現實的介入」,故政治想像雖為理想,卻不是可欲不可求的衣露申。雖將平等和自由作為起點,對「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的構想進行學術論證是個艱難的課題,將兩者作為終點(目的、目標)加以倡導和追求卻是毋庸置疑,周保松為我們提供了可貴的思路和社會財富。

文 楊翊@北京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隔牆有耳:陳雲失信報地盤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9月4日

Vic:關心香港言論自由的人,即使不喜歡陳雲的文章,也應該關注陳雲專欄被取消此事。我向來不喜歡陰謀論,但陳雲的專欄(信報兩個、蘋果日報一個)近日一併遭取消,如果你相信純屬巧合,只是報紙「改版」,那就未免太simple and naive了。此事讓我想起數年前公司兩次裁掉部門主管級人員,每次只裁一人,每次都說是part of global restructuring。商界多謊言,但扯這種彌天大謊,真是欺人到極點了。


陳雲此事令人憤怒、憂心,怒香港地產財閥之橫行霸道、憂香港自由之逐漸淪陷。

十年來看陳雲文章,獲益匪淺,心存感激。陳雲文章或偶有艱澀、過火、失準的問題,但瑕不掩瑜,對我深富啟迪作用。對香港、對中國、對文化,陳雲盡了一名公共知識份子的責任,已就許多重大問題提出慧見,雖然短期內或許無益於社會現實,但他做的是思想傳播工作,社會效應難說得準。寄望陳雲潛心修行,日後再為中文讀者寫更多好文章。即使再也沒有主流平面媒體容得不下你,網路上自有你的自由發表空間。
------------

香港人好緊張言論自由,港台《頭條新聞》主持動向牽動眾人神經,《信報》取消陳雲專欄,亦引起讀者、網民激烈迴響。陳雲話,上月 10日喺《信報》政論版刊出〈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一文後兩日,老總就通知佢取消專欄。但《信報》 CEO羅燦話,報紙換作者好正常,叫大家唔好太敏感喎。

陳疑文章觸怒港財閥

陳雲噚日喺《信報》副刊專欄同讀者講拜拜:「筆者感激諸君十一年來之厚愛及包涵。餘下之題材,各依系列,續寫成書出版。」

陳雲同八方講,最初係《信報》老總情商佢喺政論版寫專欄,代替練乙錚嘅空缺。但「刊登〈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之後兩日,老總告知不必再來稿了,專欄取消。之前的言論也很刺激,到達香港言論自由的極致,但不夠這篇令財閥感覺受辱,於是特別氣頂吧。該篇文章,連高登論壇都不敢在同日上載予人討論的」。
篇文有幾激?「肉食商人猛然回頭,鼓吹素食,教市民認識現代農場肉食之毒,苦勸市民盡量減少食肉;妓院老闆心血來潮,發起全城守貞宣誓大行動,都不及地產財閥要在香港行善來得好笑。」「地產財閥盤踞立法會功能組別,不主動撤出,甚至不自制權力而向所有決議投棄權票,就是妨礙香港民主。」到肉精句未能盡錄。

至於陳雲喺《信報》副刊嘅另一專欄,則係上星期通知佢因改版要取消。「政論專欄終止之後,我也知道避忌,副刊只談飲食男女和靈異鬼怪,這些閑情文章都容不下,倒是令人愕然」。八方亦問起陳雲喺《蘋果》嘅專欄亦告終止一事,陳雲話只係寫咗幾個月,「因時日不長,也無所謂,休息罷了」。仲話會集中精神做學術研究。

網民撐續批判地產商

自《信報》取消陳雲專欄消息傳出後,讀者同網民反應激烈, facebook群組「抗議信報取消陳雲在副刊及評論版的兩個專欄大家來撐陳雲繼續強烈批判地產商!!」至噚晚已有逾 550個成員。《信報》網上論壇更出現超多撐陳雲並鬧《信報》老闆小小超嘅留言。

《信報》老總陳景祥據講唔喺香港,八方亦搵唔到佢回應,但行政總裁羅燦就話,今次改版唔只換陳雲一個作者,大家唔應該上綱上線,仲話《信報》批評地產商向來「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