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添馬男 - 港獨陽謀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月19日

九七前最先提出香港自治獨立的是先施家族馬文輝,1963年曾成立民主自治黨,提出反殖兼反共的政治綱領,要求英國給予香港自治,由香港人任港督,在六十年代走出親共親台二元對立的本土政治格局,是左右派外第三條本土主義道路,可說是時代先驅。當時的自治運動是源於普世價值,包括二戰後各地風起雲湧的非殖化浪潮及聯合國自決精神。但回心一想,我們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對「民主自治黨」事迹,聞所未聞,我們只知有1966年蘇守忠天星加價騷亂,不知馬文輝支持蘇守忠,67年左派暴動,71年保釣維園威利警司扑爆學生頭,為何?

港英一直嚴密監視馬文輝等人的活動,民主自治黨內部很快又出現分裂,但英人一切低調進行,甚至刻意將他們邊緣化,令衝着殖民主義而來的本土自治運動,湮滅於香港近五十年,政治上十分成功。英國總督柏立基對香港非殖化自治運動並非一無所知,一九六𤳙年署任輔政司戴麟趾於政府秘密檔案中便提到「聯合國協會(馬文輝成立爭取自治的組織)的某些會員以協會名義從事違背公眾利益的活動」,將之納入監控範圍內。六一年徙置區商店大幅加租,聯合國協會組織商戶反對,協會一個僅十二人的會議細節,也詳細記錄於政治部主任彭定國(John Vincent Prendergast)的報告內,至於民主自治黨成立時任港督之柏立基,並非省油的燈,他來港前是新加坡總督,任內化解多場憲制危機,並參與自治談判,為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及在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作好準備。

英人心知馬文輝等人,即使再加上葉錫恩、貝納奇等「反對派」也成不了氣候,如果當年英人在宣讀施政報告時,總督柏立基開首叫香港人警惕馬文輝自治運動,要認識馬文輝的政治人物勸阻民主自治黨停止激進行動,其客觀後果是馬文輝立即會獲英國殖民地最高領導肯定其反對派領袖地位,也將迅速成為家傳戶曉之香港獨立之父,其在香港政治歷史地位,將不可同日而語。英人監視六十年代本土自治運動的機密檔案,已在倫敦國家檔案館解封,對照今日大張旗鼓討伐龍獅旗、《學苑》,有人歸結於梁振英政治白癡、愚昧所致。

非也,實情是柏立基、戴麟趾與梁振英背後有不同政治考量,因此有不同的行動邏輯。柏立基、戴麟趾要減低反殖自治運動對香港本土社會影響,1966年蘇守忠引發的天星騷亂,黑警橫行,一名青年被打死,千人被捕,其後九龍發起遊行的戰友盧麒無端自殺,67年爆發更大規模之左派暴動,社會矛盾對立嚴重,一個正常要有效管治的政府,才不會進一步去激化矛盾。

梁之不尋常行為,是借批《學苑》自治專輯,達到「兩個轉移」目標。一是借港大、《學苑》混淆視聽,為雨傘運動定性為港獨、自決自治運動加鹽加醋,捕風捉影。此舉可將自己管治失敗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一切均是「勾結外國的分裂勢力」有計劃部署行動。第二個轉移是令香港民主運動對內地影響消失,一旦令香港爭普選等同自治獨立,任何批評人大框架等同支持自決運動,內地爭取民主自由者也會突然對香港有疏離感,因為內地即使是自由派人士,也有大中華意識。

港獨是一場「陽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