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陳雲 - 老姑婆


am730   轉角專欄   2012年04月24日

舊日不婚之女士,稱為「老姑婆」,英文是old spinster,老處女,然則不婚並非禁慾,故此名不流行。此詞是初中二,英文的讀本堂,從查理斯.狄更斯的《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學來的。故事中的夏菲岑小姐(Miss Havisham)就是性情孤僻、盤算以養女的情愛來向男人復仇的老處女。對了,即使是Miss Havisham,也有養女Estella,用與少年交往,她並非真的是孤身獨處的大宅女主人。

老姑婆之外,其他貶損女人不婚的舊時惡言,是倉底貨、賣剩蔗、籮底橙、攝灶罅之類。近來日本有「敗犬」之稱,大陸有「剩女」之名,都不外乎說,不獲得男人青睞的就不是好女子。這固然是男權社會的意識遺留,也是用婚姻來羈絆女人的惡念。愛情與婚姻都是兩情相悅,不是男人的恩賜。只有戰亂之後的社會,男人變了「死剩種」,女人幸獲男人肌膚之親,才有「生得相親,死亦何恨」之嘆,唐人傳奇《步非煙》的女子便是。

傳統中國高舉婚姻,夫婦列為人倫之首,以此繁衍親族。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然則以五倫來看,今日之不婚婦女,也只是缺了夫婦之倫,父子(父女)、兄弟(姐妹)、君臣(上司下屬)、朋友(同學、同事、友人之類)也是有的,並非孤獨。

去年年中的全港所有全職僱員的每周工時中位數達45.7小時,再加上市場壟斷,令僱主數目減少而僱傭條件苛刻,外來新移民衝擊,好多人競爭工作機會,僱員必須持續進修,不婚女子難以開展嗜好及社交生活。女子不嫁人,到了中年,朋友嫁娶之後,就少了來往,令自己頓感孤獨。

婚姻不是問題,孤獨才是問題。所謂婚姻,也不過是有一頭家來令人奔波勞碌而已,不能保證你開心或不感到孤獨的。我兒時的不婚婦人,生活得好開心,工廠或寫字樓的工作穩定,百業興旺,員工難求,老闆和顏悅色,員工放假便郊遊,不必將工作帶回家中,更毋須電郵候命。我童年的開心日子,好多是親戚和教會裡的不婚小姐帶來的,她們會送我禮物,帶我去看電影,去荔園遊玩之類。天主堂的六十歲不婚姑婆,每次見我都抱起來錫,給我好多零食。

剩女這個大陸名詞,與來自日語的宅男、宅女一樣,都令我反感的。這些都是智力衰退而令詞彙貧乏的現象。以前稱男人,有漢、生、佬等,稱女人有婦、娃、婆等,現在都變成男、女。

近日電視台玩弄食字,改剩女為盛女,更是賤格。女人不婚是選擇,當中有一點悔恨,但終究是決定不嫁了。商家佬卻偏要勾起其悔恨,然後推銷美容商品與社交輔導服務,但女人不應因社會壓力而嫁人的,如果因此而嫁人,就恨錯難返了。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