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建制派

中華正聲   2013年06月26日

【am730專欄】香港政壇有所謂「建制派」,其名字之下流,只有其操守可以相匹。

「建制」當然不是中文,而是英文establishment的硬譯。牛津英文字典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establishment”條下注釋是:a settled constitution or government(已成立的政治制度或政府);韋氏英文字典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的注釋是:(often disapproving) the people in business, government, etc, who have power over the other people in a society(常帶貶義:商界、政府等的掌權者)。由於establish一字,多譯做「建立」,現代漢語人就把establishment變做方塊字「建制」,一如他們見machine多譯做「機器」,於是把mechanism(制度)變做「機制」。總之,學英文,像英文,就是現代漢語造詞的最高原則。

Establishment中文應怎樣說?按上述兩本字典注釋,「政府」或「當權派」都可稱為establishment。梁啟超《戊戌政變記》第五篇說,光緒帝遭慈禧奪權之後,有人「以為政府腐敗,不復可救,惟當從民間倡自主獨立」;《三國志》卷十九說,「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中文不會說「夫能吸引天下眼球者,建制派是矣」、「建制腐敗,不復可救」等等。當然,英文則大可以說What the establishment does easily catches public attention以及The establishment is hopelessly corrupt。

也許,現代漢語人認定「政府」等於英文government而不是establishment,又不便自稱「當權派」,於是實行以「建制」為名,愛其不知所云。但中文還有「在朝」、「在野」的說法。例如《國語》卷四說魯國成公執政:「成公在朝」。《尚書.大禹謨》說三苗部族紀網敗壞,政壇不容君子:「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所以,西方的反對黨,中文可稱為「在野黨」;西方的執政黨,當然也可稱為「在朝黨」。今天香港那些達官貴人,其實就是在朝派。但「在朝」是中文,他們當然不取。

五月二十三日,香港《大公報》談到立法會民主派議員黃毓民、陳偉業因「非法集結」罪被判處入獄:「建制派啓動罷免兩醜議席,下周五提動議。」我不知道他們要「啓動」甚麼;《大公報》編輯想說的,大概是「建制派啓動機制,罷免兩醜議席」,卻連「機制」兩字都懶得寫。算了吧,這是現代漢語。

香港的民主派,往往自稱「泛民」,即pan-democrats;而在朝者則一律自稱「建制派」,即pro-establishment camp。不知情者,一定會以為香港還是在英治時代,方塊字無非英文附庸。

周三刊登/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5 則留言:

  1. 回覆
    1. 在正常國家應該是。香港政制是四不像,沒有執政黨,特首不可以屬於任何一個政黨(中國共產黨除外)。

      刪除
    2. 特首不可以屬於任何一個政黨, 這個規定是為共產黨以外的政黨而設的. 中共的設想是: 最終由潛水共產黨員做特首, 並由潛水共產黨員控制立法會, 實行一黨專政.

      刪除
  2. 香港建制派是非常特殊的。牠們不單愛香港,更愛他媽的祖國。牠們能夠勝任得多謝那些親中愛國什麼血濃於水的奴民。祖國那個什麼阿爺知道後感動的不得了,唯有委任也是親中愛國的特首和建制派一起報答愛牠們的廣大市民。

    回覆刪除
  3. 規定特首不能屬於任何政黨, 是中國深謀遠慮的設計, 就算是共產黨秘密領導的土共, 民建聯和工聯會也不可以, 排除了除共產黨之外的所有政黨, 可以成為執政黨

    設計反映的背後意念, 是包括台灣的國民黨與民進黨等的, 小心經濟利益是包含劇毒的, 馬英九警惕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