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家明雜感:《萬里狂沙萬里仇》西部片光輝歲月

星期日生活   201376

【明報專訊】《萬里狂沙萬里仇》,好個豪氣干雲的香港中譯,原名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大陸網站一般直譯為《西部往事》。再一次,歐美電影當年在港同步公映,換上別樹一幟的本地身分,記載了那年頭的集體回憶。

戲是1968年出品,當年由派拉蒙發行,1969年來到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過去四個月,選映了四部修復西部片經典,由美國大導演FordHawks到意式西部片的Sergio Leone,本月(正好是本文見報日)以Leone的《萬里狂沙萬里仇》壓軸。觀眾看過便知,西部片的寬銀幕攝影,遼闊無邊的視野是影院的專利,電視屏幕、手機不可同日而語。

Leone匠心掌鏡Morricone精湛配樂

就說《萬里狂沙萬里仇》女主角JillClaudia Cardinale)的出場吧。故事說,她遠道從繁榮的新奧爾良嫁到荒蕪的美國舊西部,人生路不熟;下了火車不見丈夫及其兒女蹤影,只好一個人坐篷車到SweetwaterLeoneJohn Ford的西部片鍾愛萬分,《萬里狂沙》部分外景在Ford最喜歡的「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拍攝。沿途崇山峻嶺,人馬雜沓;除了車站熙來攘往,紀念碑谷一帶大量鐵路工人趕工,可見不遠將來,文明便到荒瘠之地。Jill似乎感到前路茫茫,神情患得患失。這一幕,是人與天地、個人與時代的映照。在配樂家Ennio Morricone的旋律配襯下,既具史詩氣魄,蕩氣迴腸;同時又委婉悽然,非常動人。聽到電影的音樂,一下子就聯想到電影的影像,MorriconeLeone可說是電影史上影音最完美的拍檔。

兩人識於微時,以前是同班同學。Leone作品不多,由六十到八十年代,他電影的音樂皆出自老同窗手筆。Morricone現在是人所共知的大師了,創作多不勝數,然我總以為他五十年來最好的配樂,是跟Leone合作的兩部「往事」片:《萬里狂沙萬里仇》及《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這可不是偶然,MorriconeLeone極重視電影的音樂及聲音。《萬里狂沙》早在劇本階段,Morricone已完成了影片音樂;到現場拍攝時,把音樂反覆的播放,有助演員投入角色、拿揑氣氛及情緒。《萬里狂沙》三個主要人物,JillHarmonica(查理士布朗臣)及CheyenneJason Robards)皆有代表性的音樂,令他們的形象更鮮明。Harmonica顧名思義用口琴音樂,他往往先聲奪人,未見其人先聞其琴。Cheyenne雖是草寇,但音樂提示了他有調皮一面。前文提到Jill坐車路過紀念碑谷一段,配襯的正是本片主題旋律及女高音和唱。

景框景深變化多端

Leone的意式西部片,來到《萬里狂沙萬里仇》有重大變革。「獨行俠」的玩世不恭味道銳減,《萬里狂沙》筆調沉重(故港譯片名恰到好處),主角Harmonica嚴肅、寡言,酷得要命,身分異常神秘。幾乎到影片最後一刻才揭曉,這個孑然一身的硬漢子有啥悲慘往事。Harmonica此志要復仇的對象Frank,由亨利方達飾演(Leone想跟他合作很久了),大明星一反正氣形象,他甫出場之心狠手辣,教人不寒而慄。但《萬里狂沙》予Leone的最大突破,是把故事的重心放在女主角Jill身上(據說是貝托魯奇的主意)。Jill從前是妓女,移居來Sweetwater過新生活,但丈夫一家遇害令夢想破滅。然而,Jill沒因此放棄「McBain太太」身分,她咬緊牙關面對地方惡霸的威迫。影片結局時,她要開天闢地,卸下到埗時一身華貴打扮,頭髮束起;她特喜歡黑色,尾場她穿上低胸短袖黑裙,是帶野性的粗活女子形象。影片最後鏡頭,JillCheyenne的勸告,提着水壺走到戶外慰勞工人,小女子與勞動者的畫面相映成趣。鏡頭慢慢升高,從人群回到天地,再打出電影的名字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好像說書人說罷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美國就有這位奇女子……」。Cardinale演過維斯康堤及費尼里的電影,美艷不可方物,眼神倔強,Leone在《萬里狂沙》可說把她發揮得淋漓盡致。

今天重看《萬里狂沙萬里仇》,一如看別的影史經典,總覺得電影新不如舊,電影最光輝的歲月一去不回。月前看過電影節舉辦的Taviani兄弟回顧,到這次《萬里狂沙》的Sergio Leone,一再驗證意大利導演影像觸角之強。《萬里狂沙》的節奏故意放緩,片長近三小時,內容信息量其實不多,但幾乎每場都很好看,不得不歸功於攝影師Tonino Delli Colli的構圖魅力,剪接Nino Baragli的準確。影片首十四分鐘是Harmonica登場,三個Frank派來的惡棍等待Harmonica乘坐的列車,班次延誤了,三人在小車站百無聊賴。環境炎熱,靜得發慌,連蒼蠅滋擾、天花漏水、風向儀及電報機的聲音也很突出。這是戰鬥爆發前的寂靜,把後面的槍戰襯托得更突發。Leone電影的構圖也一絕,12.35的畫面無論從景框、景深到角度總是變化多端,目不暇給;Harmonica與三個敵人對峙這幕,就是很好的典範。

集大成變出另類意式風格

有很多資料提到,說Leone鍾愛美國西部片,他說西部片是給成年人的童話。Leone生於1929,二戰後的新寫實主義有口皆碑,然而他不大熱中;反而,解放後看到大量曾被禁映的美國片令他雀躍萬分。有學者做過仔細比較(見Christopher FraylingOnce Upon a time in Italy一書),列出《萬里狂沙萬里仇》來自30部影片逾50項典故。其中如序幕三個壞人等待火車來自《龍城殲霸戰》(High Noon);不少呼應經典西部片《原野奇俠》(Shane)的細節;亨利方達的角色Frank及他嚼煙草的習慣,來自他跟FritzLang合作的西部片《續蕩寇誌》(The Return of Frank James);Cardinale的硬朗女性形象沿自《琴俠恩仇記》(Johnny Guitar),當然還有前文提及JohnFord《飛渡關山》(the Stagecoach)及《搜索者》的紀念碑谷等等,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名片。Leone生前受訪,也承認《萬里狂沙》是向美國電影致敬。但他厲害之處,是集各家大成後,蛻變出另類的意式西部片風格,結合音樂的運用,令《萬里狂沙萬里仇》看上去出類拔萃,還有點歌劇味道。而Leone受美國電影洗禮,後面他又啟發不少影人,比如新荷李活的一眾導演尤其是馬田史高西斯;還有近代的塔倫天奴,他的《黑殺令》(Django Unchained)表面仿效低級意式西部片,但製作規模及美學追求,其實更貼近匠心獨運的Leone。還有香港的徐克,他的《黃飛鴻》是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杜琪峯的《放逐》,是香港少見的意式西部片;戲裏頭寡言的英雄形象,滿有《萬里狂沙》查理士布朗臣的影子。

《萬里狂沙萬里仇》當年在歐洲反應不錯,在美國卻不受青睞,派拉蒙後來重剪再映。今天在資料館放映的是年前修復的完整版,我兩天前看過一次,是質素很高的35mm拷貝。不過,若現在才買票注定撲空了,資料館的經典電影放映一直大受歡迎,據說四部西部片開售當天旋即滿座。這說明了,即使經典電影的DVD及藍光已賣得成行成市,電影院放映的終極體驗,還是難以被完全替代的。

文 家明
編輯 蔡曉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