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蒲鋒 - 大決鬥和《英雄本色》的變奏

明報   世紀版   2014415

香港電影資料館正舉辦「江湖了斷:香港黑幫電影的類型情結」的大型放映活動,回顧香港的重要黑幫片,328日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張徹導演、邱剛健編劇的《大決鬥》(1971)。《大決鬥》的名氣比不上張徹同期的《報仇》,因為姜大衛憑《報仇》獲得亞洲影帝。但是《大決鬥》有着很特殊的歷史地位,它是張徹由武俠片轉到黑幫片的一部關鍵作品。也是1970年代香港黑幫片這個類型興起時的一部開山之作。

《大決鬥》本身有亦很多值得欣賞之處,一點不比《報仇》遜色。影片的製作規模較大,故事也較張徹的成名作《獨臂刀》甚或《金燕子》宏闊複雜。張徹拍得特別認真,看來有意突破邱剛健劇本的成功所帶來的框框。但本文的重點不是討論《大決鬥》的優點,而是它對吳宇森名作《英雄本色》的影響。

黑幫片元素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1986)是重拍龍剛1967年的《英雄本色》是人盡皆知的事。但正如何思穎在資料館出版的《江湖路冷──香港黑幫電影研究》的〈《英雄本色》與《英雄本色》〉一文中指出,龍剛版的《英雄本色》並不是黑幫片,吳宇森《英雄本色》的黑幫片元素,豪哥重新拿起槍的動力,Mark哥的豪氣干雲,是從哪裏來的?也早有人指出張徹對吳宇森的影響,吳宇森對此也從來直認不諱,並對跟隨過張徹表示極大的感激。但張徹影響吳宇森的說法稍嫌籠統,而從《大決鬥》這部張徹黑幫片身上,我們正可以看到它如何在人物、橋段和感情上,影響到吳宇森的黑幫片名作《英雄本色》。

《大決鬥》故事講述唐人杰(狄龍飾)是北方一個幫會天興幫主(楊志卿飾)的義子。在一次與敵幫的戰鬥中,杰的義父幫主與敵幫首腦同時喪生,杰代整個幫會承受了殺人的罪名逃往他鄉,停了一段時間卻發覺自己的幫中有人想對他不利,於是回鄉查探,卻發現自己的幫會已經歷大變。老幫主既死,繼任的應是杰的兄長人麟(谷峰飾),但此時人麟卻已因貪瀆罪名被逼走,潦倒街頭。接任天興幫的,是當初忠順,如今露出狼子野心的副手甘文杉(川原飾)。甘不單奪取了幫主之位,而且不再講江湖義氣,逼良為娼。對回來的唐人杰加以逼害,杰原本已想脫離幫會清清白白做人,但面對愛人被迫為妓女及自殺,甘文彬再步步進逼,遂與另一高手江南浪子(姜大衛飾)聯手抗擊甘文彬。杰一直有個追隨左右的手足小茂(鄭康業飾),在生死之戰前杰遣走茂,但茂去而復返,以自己的死換來杰的勝利。

回顧《大決鬥》

把這個《大決鬥》的故事簡述與《英雄本色》對照,自會感到兩者的類似:主要橋段都是講述想退出江湖的主角,重歸故里時,見到原來講傳統道義的身屬幫會忽然翻天覆地了的變化。杰發現甘文彬小人得志,由離開前的次要角色變成僭奪幫會大權的新幫主,與《英雄本色》的宋子豪發現新來的阿成(李子雄飾)已成了不可一世的梟雄如出一轍。至於《英雄本色》的Mark哥,更似是戲中江南浪子、唐人麟和小茂三個角色的結合。Mark哥的風流瀟灑、玩世不恭,像極了姜大衛演的江南浪子。而在豪回來後,見到Mark哥落拓沉淪時的錯愕,其戲劇性與唐人杰重遇兄長人麟竟然十分相似。還有小茂對大佬的忠心耿耿,明知有去無回的死戰,仍然決意跑回去與大佬同生共死的慷慨,也是Mark哥轉回快艇那一刻一樣情緒激昂。《英雄本色》處處有着沿襲自《大決鬥》的痕迹。

類型電影很多情節往往都是互相學習轉用,憑一些場面和情懷的類似本來不足以確定兩部片的承襲關係,上述的情節或場面在《英雄本色》賣座後便在香港黑幫片中經常出現。

翻天覆地

但認真回顧由《大決鬥》到《英雄本色》兩片之間,香港出現過的黑幫片,原來並沒有相類的情節和結構出現過。最近似的一部,是鄧光榮和蕭榮聯合導演的《家法》(1979)中,鄧飾演的大佬洪英,被警方追捕潛伏一段時期後再出現時,自己的幫派已受敵幫控制,兩個弟弟對敵人卑躬屈膝,那種翻天覆地的感覺類似,但《家法》模仿的主要對象其實是《教父》,洪英的回來是仿《教父》阿爾柏仙奴在西西里喪妻後的回歸,因而沒有被僭主篡奪這樣重要的情節,其後展開的鬥爭進程也因而與《大決鬥》和《英雄本色》完全不同。另一講陰謀家僭奪幫主地位的,則有倪匡編劇、黃楓導演的《密宗聖手》(1976),但整個故事由陰謀家的角度逐步呈現,所以沒有主角回歸見到世界大變的戲劇性開展方式,戲劇結構迥異。從發展脈絡看,《英雄本色》是把《大決鬥》沉埋了10多年的重要大橋重新啟動,而再由於《英雄本色》的成功,野心勃勃的手下僭奪舊式幫派的大權,才成為恆常出現的橋段和情節。但情節的類同可參考,始終難以作兩者關係承襲的確證。但意外地我們可以從吳宇森1970年代導演的一部影片,找到他對《大決鬥》心儀的重要證據。那就是《少林門》(1976)。《少林門》還被人提及,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部成龍(當時還叫陳元龍)有份主演的吳宇森影片。

吳宇森vs.吳宇森

《少林門》的主角是「潮州怒漢」譚道良,但影片中英雄那一方,其實有三個重要角色,除了譚道良演的雲飛、成龍演的譚小弟外,第三個便是楊威飾演的「江南浪子」,而正如上文所述,「江南浪子」是姜大衛在《大決鬥》中角色的名字。不單這樣,《少林門》中江南浪子的角色起初也如《大決鬥》般那樣風流自命,瀟灑不群,只是增加了角色為情創傷,一蹶不振的情節。兩部影片其中一個重要角色甚為獨特的名字完全相同,性格也相接近,恐怕無法以巧合視之。《大決鬥》在吳宇森心中留下的印記也就可見一斑。而《少林門》的江南浪子又成為吳宇森稍後的影片《豪俠》(1979)中,劉松仁飾演的劍客青衣的雛形,性格和特色都甚為相似。而吳宇森在《江湖路冷──香港黑幫電影研究》一書中的自述也道明,Mark哥便是古代劍客青衣的現代再生版。從這些角色的發展脈絡足供推斷,《英雄本色》實有緣於《大決鬥》者,只是Mark哥是江南浪子、唐人麟和小茂三個角色的結合,恐怕吳宇森自己,也未必自覺。更為巧妙的,是《大決鬥》中的唐人杰和《英雄本色》中的豪哥,這兩個帶着一定承繼關係的角色(但性格和描寫的感情都已作了很大改動),竟然都是由狄龍飾演,不知道狄龍演出豪哥時,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作者簡介:影評人。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並為《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等主編。

文.蒲鋒   編輯 袁兆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