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李怡 - 即使面對失敗,也不可輕言放棄

香港蘋果日報 蘋論 2010年5月1日

了解中國大陸的情況以及中共政權的本質,就知道實現真普選是相當渺茫的事。然而,任何一個獨立個體,任何有尊嚴的個人,做事是不能只問成敗得失,而不問是非對錯的,尤其後者涉及對個人存在價值的肯定。

中國傳統儒家有「義命分立」的人生觀。「義」講「是非對錯」,「命」講「成敗得失」。人生有人力所不能支配的「天命」,天命也指人一時不可逆轉的現實政治。但作為一個在天地間生存的人,不能只由成敗得失去支配自己的言行。所謂當仁不讓,孔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意思是明知「道之不行」,但君子仍要「行其義」,也就是要把是非對錯放在行事的前面考慮,不能一味只考慮成敗得失。「行其義」,更不應着眼於成敗,人生中「義」之所當的事情,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因此,從現實政治又或者「命」的角度來看,無論參加明日的遊行還是 5.16公投,都難以使真普選成功實現。但港人 20多年爭民主,豈能輕言放棄?公投、遊行、爭取真普選,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自主尊嚴,自應義不容辭。奇迹有時就往往是在「盡人事」中創出來的。

民主之為貴,在於它體現每一個個人都應有自主的政治權利,故能使人們縱使失敗也要前赴後繼地去爭取。

----------------------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日前接受訪問時說,毋須看五區公投投票率,「已經可以斷定呢個公投已經失敗」,原因是根據「我們自己的內部研究,大部分香港人認定它已經失敗了」。劉教授犯了邏輯學上結論與前提「循環論證」的謬誤:為甚麼失敗?因為我們內部研究認定它失敗。──犯這種謬誤說明他學術上不及格。

公投本身無所謂成功或失敗。只有成功舉行或無法舉行的區分。有些公投規定必須達到合資格選民百分之多少(比如 50%)的投票率才算有效,那是指公投結果的有效性,而不是公投本身的失敗。公投只有在強權或政黨爭執中無法舉行,才可以說是失敗。

如果以公投的結果會不會被接受,來判斷它是否失敗,那麼這次五區公投肯定是失敗了。因為中央與特區政府已非常明確地表示,不會接受公投的結果。如果公投人數偏低,中央和特區政府可以振振有辭地說,這證明大多數市民不關心甚至不贊成真普選和廢功組;如果公投人數夠高,比如超過 50%,而且絕大多數選票都投向支持真普選和廢功組的議員,中央也可以振振有辭地說這反映了「港獨」傾向,於是更理所當然地要通過釋法來保留有功組的所謂「普選」了。

因此,無論五區公投的結果如何,以公投要求中央接受真普選和廢功組的結果,都注定是失敗的。

普選聯以明天的遊行和威脅否決 2012政改方案,想要達到讓中央和特府接受真普選和廢功組,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明天遊行不論只有 2、 3萬人,還是有 50萬人,中央和特府仍然可以說,支持廢功組的只是選民中的少數,而保留功組就是真普選啦。如在立會有三分二議席支持 2012政改方案,那麼中央和特府自然會按部就班地推動它的假普選方案。倘若 2012方案被泛民否決了,那也會成為中央乾脆取消 2017與 2020實現雙普選的理由,因為泛民的否決使政制原地踏步,而原地踏步中央和特府可說這是無法踏入「普選」的。於是,取消普選的罪魁就落在泛民頭上也。

因此,爭取香港民主的人士,無論遊行也罷,爭取與中央或建制派溝通也罷,發動全港選民參加公投也罷,都是改變不了中央要搞假普選的心腸的。了解中國大陸的情況以及中共政權的本質,就知道實現真普選是相當渺茫的事。

然而,任何一個獨立個體,任何有尊嚴的個人,做事是不能只問成敗得失,而不問是非對錯的,尤其後者涉及對個人存在價值的肯定。

中國傳統儒家有「義命分立」的人生觀。「義」講「是非對錯」,「命」講「成敗得失」。人生有人力所不能支配的「天命」,天命也指人一時不可逆轉的現實政治。但作為一個在天地間生存的人,不能只由成敗得失去支配自己的言行。所謂當仁不讓,孔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意思是明知「道之不行」,但君子仍要「行其義」,也就是要把是非對錯放在行事的前面考慮,不能一味只考慮成敗得失。「行其義」,更不應着眼於成敗,人生中「義」之所當的事情,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因此,從現實政治又或者「命」的角度來看,無論參加明日的遊行還是 5.16公投,都難以使真普選成功實現。但港人 20多年爭民主,豈能輕言放棄?公投、遊行、爭取真普選,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自主尊嚴,自應義不容辭。《中庸》說,「盡人事,聽天命」,台語歌《愛拼才會贏》中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都表達出即使面對失敗,義之所在也須努力以赴的人生態度。奇迹有時就往往是在「盡人事」中創出來的。

民主之為貴,在於它體現每一個個人都應有自主的政治權利,故能使人們縱使失敗也要前赴後繼地去爭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