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林泉忠 - 「愛國」與「國民教育」

2012年8月6日

【明報專訊】香港圍繞在「國教科」的爭論爆發後,許多朋友都在問我日本和台灣是否也有「國民教育科」,他們是如何推行「愛國」教育的?「國教科」是不是「國際慣例」?

其實,能稱得上「國際慣例」的,或許是「公民科」,但絕不是「國民教育科」。「國民教育」這個詞本身不僅在香港是「新生事物」,在大陸和台灣也沒有這樣的用法,這也是為什麽維基百科到現在都未見有「國民教育」的原因。

先說大陸,「國民」這個詞本身很少出現,一般用「人民」,有時是「公民」,因此也就不存在「國民教育」的用法了;在台灣,「國民」用得多,如「國民小學」、「國民中學」,不過,如有用到「國民教育」,那也多指「國民義務教育」。因此,台灣也沒有「國民教育科」。

「國民教育」在日本倒是常用詞,指的是國家對國民提供的教育體系,與「義務教育」相通,因此也不存在強化「愛國」情操的「國民教育科」了。

很多人都說日本人很愛國,甚至把去年大地震時日本人表現出令人讚歎的國民素質歸因於「愛國教育」的功勞,其實這是一大誤解。日本的小學、初中裏有「社會科」,高中則和台灣一樣有「公民科」,內容包括「現代社會」、「倫理」、「現代政治、經濟」。不過,在日本的學校裏談「愛國」卻是禁忌,涉嫌違反憲法第19條「思想與良心的自由」。筆者旅日20載,也未曾聽說有老師在課室大談要「熱愛祖國」,而在大陸四處可見的「愛國」標語也不可能在日本的校園裏出現。

不過,不談「愛國」的日本教育並不影響培養出讓世界稱頌的國民素質。一個國家的制度健全、人民安家樂業,國民的歸屬感自然而生。如今要強推「國教科」,鼓吹「愛國」教育,實是本末倒置,也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