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們」和「被」

中華正聲   2013年07月24日

【am730專欄】大陸文學城網站發表了一篇《香港怪胎中文泛濫》,批評「港式中文甘受英文文法約束」,例如複數名詞加「們」字,是學英文加s,「於是『同學們』、『朋友們』之聲不絕」;又如學英文被動語態,濫用「被」字,「於是『錢被花光』、『某某被裁定有罪』等,令人頭昏腦脹」。

這篇評論,不無見地,但向英美學舌,是中共國策,香港、臺灣只是受其影響;現在獨責香港,殊欠公允。而「們」、「被」兩字用法,中文古已有之,也不能完全視為英文法則。

「們」字古時或作「懣」,或作「每」。清朝《通俗編》卷三十三說:「北宋時,先借『懣』字用之,南宋別借為『們』,而元時則又借為『每』。《元典章》詔令中云『他每』甚多,餘如省官每、官人每、令史每、秀才每、伴當(僕役)每、軍人每、百姓每。凡其『每』字,悉『們』音之轉也。」

《通俗編》舉了很多「每」的例子,「懣」、「們」兩字,這裡不妨也各舉一例。宋朝趙長卿《念奴嬌》詞寫不與他人奪利爭名:「對酒當歌渾冷淡,一任他懣嗔惡。」《西遊記》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女嬌叫七個乾兒子去抵擋豬八戒:「孩子們何在?」

中文原有「孩子們」、「百姓每」等說法,今天說「同學們」、「朋友們」等,自然不能算是英式中文。當然,中文複數名詞往往不必用「們」字表達,例如盤絲洞那七女妖,《西遊記》時而稱為「眾女子」,時而稱為「那些女子」,時而稱為「七個美人兒」,都不用「們」。

至於「被」字的用法,《史記》卷八十四對屈原的評語,是個典型的例子:「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泠苞獲劉備釋放,回到雒城,卻向同袍誇口:「被我殺了十餘人,奪得馬匹逃回。」清朝《堅瓠六集》卷一所記僧俗對答,也用了「被」字:宋朝進士張九成一天早上拜訪喜禪師,自稱「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禪師出言相試:「緣何起得早,妻被別人眠?」張九成馬上發火,駡道:「無明真秃子,焉敢發此言?」禪師笑笑,指出他心頭火未滅:「輕輕撲一扇,爐火便起煙。」張九成大慚。這都是中文被動語態的例子,而那「被」字帶出的,一般都不是甚麼美事。

當然,中文被動語態,不一定要用「被」字,例如《警世通言》卷二十五親軍指揮使尤滑稽受賕枉法,「拿送法司究問」,不必說「被拿送」。這「被」字和「們」字一樣,用法沒有固定準則。

周三刊登/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Vic:寫中文時「受英文文法約束」,濫用「們」與「被」,大陸至為嚴重,嘲笑香港未免可笑。

5 則留言:

  1. 唔係吓話,"們"點會係英文文法?
    國家主席閱兵都係講"同志們好!", "同志們辛苦了!"

    回覆刪除
  2. 尐共產黨們、庸官們、冚家富貴們,可否放過我們?我們不想被和諧、被妥協、被失蹤、被自殺、被人魚肉等等,阿們。

    回覆刪除
  3. 這讓我想到在中國慣用的"女士們先生們",這倒是真的洋里洋氣了。

    回覆刪除
  4. 我細時睇電視就聽(並見)過毛主席在城樓上下望群眾演說,佢揮著手說的第一句開頭正是:同志們…。

    回覆刪除
  5. " 們 ",那是不是清朝滅亡後,都中了的五四激進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