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蔡子強 - 全面進化 vs. 反對完美

2014年5月15日

【明報專訊】近日看了一套電影,《Transcendence》(港譯作《超越潛能》,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台灣的譯法《全面進化》)。故事講述男女主角這對夫婦,是最頂尖的人工智能與細胞工程科學家,兩人希望研發出一部超級電腦,不單具備超級運算能力,更能擁有自我意識,以及跟人類一樣的複雜情感,超越人類的極限。這項驚天動地的研究讓男主角一舉成名,但同時亦令他成為反科技極端分子的頭號刺殺目標,他們誓要阻止這項野心勃勃的計劃。結果在男主角垂死的一刻,得太太和他的好友協助,讓其思維與這部超級電腦的自我意識結合,於是肉身雖死,但精神猶在,再通過online,讓這部超級電腦透過互聯網入侵世上其他電腦,繼而控制無窮無盡的資源。

電影《Transcendence》所引發的思考

在控制了無窮無盡的資源後,這部擁有自我意識的超級電腦,以及其「太太」,進一步開展想全面進化人類的終極鴻圖大計。人往往生而有缺陷,可能是盲,可能是跛,可能惡疾纏身,也可能是蠢,而這部超級電腦,卻為前來求助的人,通過細胞和基因工程,修補缺陷,讓盲的重新看見,讓跛的重新能走,甚至比起常人更強、更健壯,模造出一種經過全面進化、基因完美無瑕的新人類。

在這個過程中,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典型荷李活電影橋段,那自不消說,但更發人深省的是,當男主角的自我意識已經可以破解一切的生命密碼,諸如基因、細胞、荷爾蒙分泌等時,那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那又會締造出一種怎樣的世界呢﹖

其中一幕,是太太發現自己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和各項身體機能數據,正被這部超級電腦全面監控,想到自己的情感甚至思想,正赤裸裸被丈夫窺破時,遂感到不寒而慄,我想,這不單是私隱問題那麼簡單,更嚴重的是,喜怒哀樂、感情,以至被視為神聖的愛,會不會只不過是被悉心調校荷爾蒙分泌所產生的結果呢?但對此,超級電腦只冷冷報以一句,對他來說:「Biochemistry is emotion」,感情只不過是生化反應的結果而已。

21世紀的今天,遺傳工程學正方興未艾,但當中牽涉的道德問題,卻引發了熱烈的爭議。

究竟人僭越了自己與造物主的界限時,會有怎樣的結果﹖這套電影讓我想起一本書。

桑德爾的《反對完美》

前幾個月,本欄在討論到葵青貨櫃碼頭工潮,以及用錢購買與無肢人Nick Vujicic同枱吃飯機會這兩件事時,分別向讀者介紹過,被《華盛頓郵報》形容為「全美最知名大學教授」的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所撰寫的兩本力作,《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中翻譯本:《正義》),以及《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中譯本《錢買不到的東西》)。

今次我卻想藉着討論《超越潛能》這套電影時,談談桑德爾的另一本書,《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中譯本《反對完美》),了解一下他為何反對通過優生學和基因工程等,把人類的質素「transcend」。

桑德爾反對「完美」,對優生學和基因工程有所保留的理由有三,分別牽涉到謙卑、責任與團結3個層面。

謙卑:明白人生總有不幸讓人學識謙卑

先說謙卑。

桑德爾說,在一個本來已經事事講求支配和控制的社會裏,為人父母,是讓人較能學懂謙卑的機會。因為,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但又不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去模造出一個孩子,讓我們明白到一己能力上的局限,也讓我們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學識與世上的不如意、不和諧共處,節制自己內心不斷膨脹、想支配和控制一切的自信和欲望。人對自身,以及孩子的天資和才能,不能完全控制,並且有關的感悟,會約束我們變得傲慢的傾向。

假如大家習慣基因改造,社會謙卑的基礎也會遭削弱。倘若生物工程讓「自製人」的神話成真,人們便再難將自己的「才華」視為一種運氣,一種「恩賜」,反而會視為自己一項精心籌謀的成就,因而只會讓大家進一步鑽營,進一步機關算盡,進一步目空一切。

我對作者這個觀點,有深切的感悟。20多歲時,我相信人定勝天,但人到中年,閱歷漸多,看盡人生無常,明白到幸福並非必然,才讓自己學懂感恩,從人定勝天的傲慢當中,學識謙卑,也對人生的不如意和不幸,較能釋懷。

責任:接受自己不能主宰一切讓人較能釋懷

再說責任。

若然優生和基因改造不斷擴張,孩子的才能和特質,機會所佔的比重較小,反而選擇所佔的比重較大,父母因此必須為孩子是否選擇對才能和特質而負責,孩子長大後一天碰釘,便大有可能反過來會埋怨父母為何當初選擇錯誤。人們責任的擴張,將會到了讓人畏懼的地步。

接受自己是自然、運數,以至是神所創造的結果,我們(又或者父母)便不用為自己生來是怎樣而負全責;但相反,若然我們對遺傳的支配愈多,那麼為自己的才能和表現,所背負的責任重擔亦愈大。

對於這點,自己一樣有深切的體會。當你認為可以十足掌握,甚至主宰自己的人生時,一旦出了問題,你會十分痛苦,每晚輾轉反側,苦思究竟自己在哪裏出錯,不斷怪責自己,甚至思想因此鑽入牛角尖,反而,當你接受人生總是無常,非事事自己所能控制和預計,不要把一切責任攬上身時,也較能讓自己釋懷。

最後,桑德爾說到團結。

對人生無常的認知,讓我們對周圍不幸的人,較能產生同理心和同情。當我們意識到疾病、意外,以至其他不幸,一天或許也會降臨自己身上時,我們會較容易接受以政府、稅收,以至保險,來跟別人分擔不幸的風險。

團結:認識人生無常讓人願意共同承擔風險

有人或許會問,得天獨厚的人有虧欠社會上最弱勢的人一些什麼嗎﹖對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最有說服力的答案,就是前者的天賦,不是因為他的努力和作為,而只不過是因為他的好運,因為上帝擲骰子下的好運,那可能是因為有個有錢父親,也可能是因為在基因luck draw下成了幸運兒。Luck draw當然講的是運氣,而不是自己可以邀功,這可以減低社會上的精英認為,富人比窮人更值得擁有,較易接受自己有義務跟不幸的人分享上天的「恩賜」。這種風雨同舟、互相幫助,是社會團結以及和諧的基礎。

桑德爾說,但假如基因測試進步到可以確切預測每個人的病史和壽命等,那麼擁有健康基因的人便很可能會避開與基因不好的人共同分擔命運。更甚的是,過往由運氣決定的東西,今天由計算和選擇所取代,那麼,人們會傾向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去為別人父母的疏忽和怠慢而負責,要怪的只能怪,這些人的父母當初沒有為孩子的基因工程精心籌謀。

當然,筆者可以補充的是,不難想像,基因工程於一段長時間內,只會是有錢人才能負擔的玩意,那會讓社會上貧富之間的鴻溝更加巨大,富人可以模造出聰明、美麗、強健,甚至品格良好、得天獨厚的孩子;相反,窮人卻只可以望天打卦,無奈接受可能身負各種缺點的孩子。那麼貧窮將更加絕望,更難有翻身之日,社會只會更陷於撕裂,團結以及和諧更無從說起。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