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李慧玲 - 良知跑光未?

明報   2014年7月7日


 我加入《明報》時,呂家明是採訪主任。論資歷、論年紀我一定不及他老,但總算在這行業有三十年資歷。在悠長歲月裡,我從未試過擔心大新聞發生時,記者都跑光了,我擔心的是良知都跑光了。近日尤甚。

 七一遊行翌日《明報》頭條標題引發爭議,編務董事呂家明半夜三點擅自停機改標題,將標題重點由原本的爭普選遊行人數創新高,改為警方清場。

 呂家明親撰〈改版之夜〉,將事件定性為一個老兵鍥而不捨排除萬難爭取向讀者報道最新最快的消息,驟耳聽來,情理兼備。包括《明報》同事在內的其他人,如果堅持責難,未免好歹不分,好人當賊辦。

 好人和賊,其實不難分辨。

 假設呂家明當日停機改版,是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半夜暴斃,又或者突然收到柯打要下台,大新聞在毫無預兆之下從天而降,必須當機立斷作出取捨,則呂家明的講法勉強講得通——說勉強,因為他不在其位。

 但他當日用作代替原來新聞的,是預演佔中警方清場,重點在一個「預」字,事態發展全部都在記者、編輯早已預計到的劇本之中。細看當日《明報》篡改標題前因後果報道,便知道呂家明早已不滿原來標題有「爭普選」三個字,想除之後快,但不獲總編枱接納。

 任何有新聞工作常識的人亦可以預計,當總編枱考慮標題時,不會沒有將當晚早已預定會出現的佔中預演、警方清場考慮在內。究竟出現什麼情况下要改版、什麼情况不必改版,總編枱一定事前有討論過,根本不必呂家明越俎代庖。《明報》當日清場而不改標題,應是總編枱事前深思熟慮的部署,而不是「記者都跑光了」。

 老兵熟悉行業運作,比其他人更懂得為自己開脫。但我們不是盲的,更加未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