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陳雲 - 哀哉特區國史課本

三文治   2014年7月29日   

中學的網友在網絡傳閱一篇中三的國史教本,並剪影了該書「對邊疆民族政策的影響」一段,奇文共賞:

「清代征服了邊疆各民族,並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管轄,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版圖,亦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不過,清代的多民族分化及愚民政策,亦妨礙了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的進步,而且使各族之間產生隔閡,削弱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融合,有些邊疆民族如外蒙和西藏,甚至產生離心的傾向。」(《新理念中國歷史》,中三 (第三版) 。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12初版、2013重印,頁227)。

說是奇文,是指整段歷史論說,竟無一句符合事實,除了標點符號可信之外,無一字可立,無一句可取。

征服外族的是朝廷、王朝,稱為「清王朝」、「清朝」,而不稱「清代」。清代是指整個清朝,晚清丟失領土,也被日本及八國聯軍打敗。清初三帝,武功鼎盛,也無征服邊疆各個民族,俄羅斯(羅剎國)等中亞民族就沒征服。清朝的政府叫朝廷, 不是中央政府。前句說清朝擴大國土版圖「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後句卻說「多民族分化及愚民政策」有弊端,前文不對後理。

清朝不是多民族國家,而是只有王室與子民的王朝、帝國。清王朝有滿蒙、滿漢觀念,並無孫中山提出的「中華民族」觀念。至於中華民族的團結與融合,所謂「五族共和」,至今仍未成形。

「外蒙」和「西藏」是民國之後流行的中國政治地理觀念,不是邊疆民族的觀念。民族觀念是藏族和蒙古各部。清帝國是滿蒙結盟的帝國,清初並無蒙古之名,要到了清末,蒙古才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代中葉才統稱今日外蒙地區為「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清初稱藏區為「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

「產生離心的傾向」是語義曖昧的共黨中文,歷史有跡可尋。藏區諸部和外蒙諸盟,有否離心,有否背叛,可以直書不諱。

在現今著書論述王朝往事,可以用王朝詞彙,也可以用現代詞彙,但不可以用現代觀念取代王朝觀念,否則就不是信史,而是偽史。

筆者以華夏立場,略改該書段落如下:

「清初三帝,武功鼎盛,克服邊疆部族,擴大領土,並加強籠絡,以八旗、佐領等方式整編歸附的北方外族,以改土歸流的方法治理西南苗疆、大理諸部,派遣有任期的朝廷官員(流官)治理,代替當地世襲的土司,邊地尚可粗安。然則,清廷實施民族隔離政策,尤其滿洲及蒙古地區,只許滿人駐留,不許漢人踏足,不利邊地教化。清末,武功衰落,盟旗不穩,外蒙及藏區諸部,漸有異心。」

這不是什麼高深文言,筆者七十年代的中學國史教本,就是用這種語言和觀念來論說的。香港教育在進步,還是在倒退到失智之境,目睹此段歷史教科書課文,可謂一葉知秋。

1 則留言:

  1. this is your area, man...fix it with your utmost rather than just criticising, ok, ma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