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李怡 - 利己本能與良心導引

香港蘋果日報   蘋論   2007128

利己本能是「人人有」的,但良心決非「人人有」,良心在人們克服利己本能時才會出現。

因有利己本能,因此當利己本能牴觸到某種道德界線時,有人就會直覺地感到必須放下利己目的,而作出符合道德準則的言行。我們會說這是「良心」的表現。

良心有指觸動惻隱之心或仁愛之心,有指對義務的敬重心,但主要指對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的忠誠。

西方的良心觀念,在哲學理論方面,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說得最清楚:「人類的道德感,正如白天的太陽一樣真實存在著,這種道德感,是人們心靈的導師,是我們行善的原動力。它使我們明辨是非、敦品勵行、止於至善。……甚麼是良心呢?所謂良心,就是我們心中的直覺,它不為功利所左右,不為時間、空間所支配。換句話說,良心是人們的自由意志,本著良心做事,即使被別人誤解,也同樣感到心中的安慰……」
------------------

立會補選落幕後,也許我們可以從兩太的訴求,較深入地檢討一下社會意識。

陳太的訴求是「真心良心」,葉太的回應是「良心人人有」。良心,是我們討論社會意識的切入點。

良心,從哲學角度分析,它來自人類的利己本能。也就是說,因有利己本能,因此當利己本能牴觸到某種道德界線時,有人就會直覺地感到必須放下利己目的,而作出符合道德準則的言行。我們會說這是「良心」的表現。

良心有指觸動惻隱之心或仁愛之心,有指對義務的敬重心,但主要指對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的忠誠,孟子見梁惠王時,「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這是基於利己本能之問。孟子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這是基於良心與正義。因此,利己本能是「人人有」的,但良心決非「人人有」,良心在人們克服利己本能時才會出現。

西方的良心觀念,在哲學理論方面,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說得最清楚:「人類的道德感,正如白天的太陽一樣真實存在著,這種道德感(或中國古典哲學中的良知、良心),是人們心靈的導師,是我們行善的原動力。它使我們明辨是非、敦品勵行、止於至善。……甚麼是良心呢?所謂良心,就是我們心中的直覺,它不為功利所左右,不為時間、空間所支配。換句話說,良心是人們的自由意志,本著良心做事,即使被別人誤解,也同樣感到心中的安慰……」

人通常會本著利己本能做事。當所做之事與良心牴觸時,有人仍本著利己本能,而另一些人就會本著良心做事,當徐四民在北京直斥香港電台的編輯自主時,陳方安生立即打電話給在北京開會的董建華,要他作回應。董建華本著利己本能而拒絕;於是陳太就本著良心在香港作了回應。民建聯教父吳康民指陳太因此失去北京的信任。但這是本著良心做事的代價。陳太不能同意董建華實施的政治任命高官的問責制,認為與高級公務員的權責未能區分清楚,在屢勸無效之後,她辭去政務司司長的職務。這也是本著良心做事,而戰勝了忍辱負重伺機更上層樓的利己本能。這次她在立法會補選中參選,是因為她認定只有民主普選才能促使政府有良好管治,她放下安享晚年的順適,甘冒辛苦和被抹黑的風險,是因為這樣做體現了康德所說的「本著良心做事……感到心中的安慰……」。

「長洲叔叔」跑到港島,以一張海報和一台擴音機,四出為陳太拉票,是「本著良心做事,感到心中安慰」。筆者一位移居加拿大的朋友,在投票前一周,專程來港,目的是要勸說他的親屬朋友,投票給陳太。他妹妹在中資機構工作,上級指示要投票給葉太,他勸說妹妹進入票站要憑良心投票。他妹妹卻在猶豫:若上級問到她投票給誰,她要說謊嗎?

泛民主派與左派、建制派相比,組織力、資源都差得太遠。左派要葉劉參選,一聲令下,其他想參與立法會補選的人都無異議地讓路,泛民則仍要協調與初選。然而,一當陳太在泛民初選中勝出,所有泛民政團,包括曾參與角逐的社民連,都義無反顧地為陳太助選到底。憑的是甚麼?就是對民主的堅持,「本著良心做事」。

回歸十年來,我們可以批評泛民不懂得政治妥協,但我們也要想想:在對於民主不可能妥協的情形下,泛民有沒有政治妥協的空間?

左派與建制派依靠利益去維持組織力,他們的政治訴求也指向港人應以對北京順從來爭取利益。泛民則以理念為號召,依賴的是良心訴求。泛民政團林立,彼此互有爭執,看來似一盤散沙,但在爭取民主上都從不含糊。許多泛民中人,都是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士,他們參與爭取民主的政治活動,犧牲個人不少利益,基本上也是「本著良心做事」。

本月二日的投票結果,說明香港的社會意識儘管由利己本能主導,但仍有相當多的市民願意憑著良心投票。只有利己本能而沒有良心導引的人,當然不會認同這樣的選民,也不會認同泛民對理念的堅執。他們不會明白陳太為甚麼參選及日後可以挑起甚麼重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