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不應放棄

am730 中華正聲 2012年03月21日

「是你多麼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這幾句頌揚母親的歌詞,出自《真的愛你》,多年來膾炙人口。但那「放棄」兩字,其實不是中文。

中文所謂「放棄」,等於「拋掉」,例如《吳越春秋》卷七說,吳王夫差「放棄忠直之言,聽用讒夫之語」,以為越王勾踐誠心臣服,結果兵敗身死。《史記》卷二十四說,秦二世詩書不讀,丞相李斯以紂王亡國的故事進諫:「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紂所以亡也。」

現代漢語所謂「放棄」,則等於英文的give up。第二版《朗文當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give up條下有三個解釋:「放棄、中止、認輸。」《真的愛你》那個「放棄」,分明就是「認輸」的意思,全句可還原做英文:(Your kindly eyes) urge me not to give up when I stumble and fall。中文的「放棄」,沒有「認輸」的意思,一般也不用來說「中止」。

Give up化身的「放棄」今天觸目皆是。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三日《明報》報道,英國一隻小松鼠喝不到杯子裡的美味飲料:「但小松鼠不肯放棄,待在杯子旁兩小時,終於學會用吸管。」臺灣總統馬英九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日說,全省就業率以及經濟成長率都未達到他原定的目標:「我不會放棄,會繼續邁進。」大陸人民網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日更發表一篇《中國式放棄》,說「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這些「放棄」,明明是英文,怎麼卻說是「中國式」?

英文的give up,中國式說法多不勝數。請看《水滸傳》第五十三回黑旋風李逵魯莽,打翻了一個老人的麵:「老兒焦躁,便來揪住李逵,不肯罷休。」韓愈《送窮文》說,窮鬼纏身,送之不去:「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舉手)稱謝。」《中庸》說,君子之道,要堅持到底:「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中國人怎會說甚麼「老兒不肯放棄」、「主人於是放棄」、「半途放棄」等等。

《真的愛你》為甚麼不說「叮囑我跌倒不應喪氣」?《明報》為甚麼不說「小松鼠不肯罷休」?馬英九固然不懂得說「我不會氣餒」,但人民網怎麼也不懂得說「成功者永不半途而廢,半途而廢者永不成功」?

從前,每逢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會在庭院擺放瓜果等作供奉,望天向織女乞一雙縫紉巧手。宋朝詩人胡仔有一首《七夕》,借題發揮,勸織女不要再為人間添巧詐:「乞巧筵開玉露秋,一鈎涼月掛西樓。人間百巧方無奈,寄語天孫(織女)好罷休。」把「好罷休」改為「好放棄」,織女無論心有多巧,一定都茫然不解。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