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沒有保留

am730 中華正聲專欄 2012年03月28日

香港歌星關心妍有一首《愛是不保留》,歌頌耶穌:「至高的愛,盡見於刺穿的手。看,血在流,反映愛沒保留。」從前孔子周遊列國,「聞其樂而知其德」;今天,聽聽時代曲,也可以知道這個時代語文的墮落。

甚麼叫做「保留」?請看民國初年作家曹禺《雷雨》第二幕:「關窗戶這些習慣,我都保留著。」中文的「保留」,是「保存」的意思,這一點十分清楚。但「反映愛沒保留」自然不是說耶穌之愛已經不存世上。整句根本是英文:Behold, his blood is flowing, to reflect a love that is without reservation。

英文reservation有幾個意思,一是「保留」,一是「限制」,一是「隱諱」,例如an Indian reservation是「(美國)保留給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區」,to agree with reservation是「有限度同意」,to agree without reservation是「完全同意」,to talk without reservation是「說話沒有隱諱」等。所謂「血在流,反映愛沒保留」,翻譯成中文,可說「血在流,流不盡愛深情厚」。

但現代漢語只會以英文字典作準繩。所以,二零一一年五月十六日臺灣《聯合報》載:一群小記者往總統府訪問馬英九,「馬英九有問必答,毫無保留」;本月十九日香港《經濟日報》載:立法會有議員動議,「引用特權法,查閱行政會議紀錄,但民建聯表明有保留」。這兩個「保留」,分明也都是reservation的化身。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晉國大臣趙盾勸晉靈公為善去惡:「臣不忍坐視君國之危亡,故敢直言無隱。」梁啓超《陶淵明年譜》序言說,參考了前人著作,「得益蓋不少,然於所不謂然者(但我認為有錯誤的說法),終不敢苟同(隨便同意)也」。把趙盾、梁啓超的話改為「故敢直言,沒有保留」以及「然於所不謂然者,終有保留」,你就知道甚麼是上乘的中文,甚麼叫做下流的現代漢語。

本月二十一日,香港行政長官候選人梁振英旗下女將范椒芬批評對手唐英年,說他誹謗梁振英:「我們會諮詢法律意見,保留追究權利。」這樣的洋奴話,真虧這位前教育局長說得出口。所謂「保留……權利」,無非to reserve the right (to do something)的硬譯。查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這英文片語的意思是to have or keep a right for possible use at a future time,即「有某種權利,將來可能使用」。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edit letters中文是「編輯有權修改來信」,不是「編輯保留修改來信的權力」。范椒芬為甚麼不說「我們有權追究」、「我們或會追究」等?她與其不斷高談「愛國」,不如先學說一點中國人話。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挺梁網絡打手坐大 後患無窮

Vic:共匪的五毛來了。

相關文章:

林忌:香港網絡自由之嚴冬

蘋果報道:白色恐怖降臨網絡世界

挺梁網絡打手坐大 後患無窮
博客上街對抗白色恐怖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3月28日

【本報訊】梁振英當選特首後,博客林忌上載一幅香港熄燈圖,立即惹來網絡打手集體投訴, facebook戶口首次被停用。博客「無待堂」因改圖惡搞梁振英而被封殺。支持二次創作的社運團體「鍵盤戰線」,近日更接獲普通話人的恐嚇電話。香港人日玩夜玩的 facebook,竟會像內地微博一樣被和諧掉,只因他們惡搞過梁振英。 4.1當日,林忌決定上街,對抗白色恐怖。

記者:王家文、白琳

林忌寫了六年博客,批評當權者的言論無數;用了五年 facebook,發表過上千張政客的惡搞圖,「從未被禁止過」,但惡搞梁振英卻被封殺。他說這是一種故意的警告,提醒他今後要做順民,「唔好講咁多嘢,成日唱衰政府,如果唔係連 facebook都冇得上,同內地一樣」。

網民 fb戶口遭停用

林忌說,自中聯辦公然挺梁振英後,每當有批梁的言論或惡搞圖,即遭「職業打手」圍攻,「問候你娘親,問你係唔係唐營人,收咗幾多錢,又叫我出街小心啲」。他懷疑是內地「五毛黨」作怪,「千篇一律話自己來自外國名校,但好多英文都唔識,簡體字轉繁體又轉錯」,有時更訛稱是社民連支持者,「佢哋仲以為黃毓民係主席」。

網上職業打手更暗助梁振英打壓對手。林忌質疑早前大批唐英年的惡搞圖,也是「打手」所為,因過往的惡搞圖具時效性,「過咗熱潮就唔搞」。但當梁振英涉黑金政治時,打手繼續針對唐,「最高數量一日三、四十張」,尤其一系列電影海報惡搞圖,「完全照單執藥,冇特別訊息」,但圖像製作過於專業,改圖接駁人樣的陰影也做得極逼真,「我哋有個好大疑心,究竟呢班係乜嘢人?」

另一博客「無待堂」在梁振英當選日也「中伏」,因上載了梁的惡搞圖片而被打手集體投訴, facebook戶口首次遭停用。他在網誌文章《臉書,將我消音吧》中直言,「可見梁振英當選之後,某國的『投訴撚』立即四出投訴異見分子」、「這種爪牙,這種手段,這種國家,不是柔仁的唐唐。中國,你是愛不起的。」

「我哋絕對唔會屈服」

社運團體「鍵盤戰線」經常在網上改圖針砭時弊,成員 Summer說,約一星期前有成員先後收過兩次恐嚇電話,來電者一次操普通話,另一次操不純正廣東話,「警告我哋唔好再搞事」。 Summer坦言,沒想過挺梁打手極速出手,已做好圖片存檔,雖然憂慮新政府上場,藉版權條例修訂,扼殺二次創作,但不會放棄改圖這種新式的輿論壓力,「我哋絕對唔會屈服」。

林忌說挺梁打手坐大,後患無窮,「最初諗住只係主流媒體被箝制,網上相對自由,但而家連 facebook都微博化,最後嘅言論自由陣地都冇埋」。他 4.1會上街對抗白色恐怖,「話畀政府聽或搞事者聽,你哋咁做係會適得其反,到時再唔係 50萬人,係會幾百萬人上街」。由於 facebook戶口被禁,林忌前日開設另一賬戶,繼續遭打壓,昨日新賬戶再次遭打手集體投訴而被停用,「而家班網絡大軍直情 24小時監察住你一舉一動」。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吳靄儀-中聯辦終於走到台前

明報 2012326

中聯辦藉這一屆特首選舉走到治港的台前,不擇手段地為梁振英拉票,全面介入香港特區的選舉,「一國兩制」蕩然無存。2008年,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發表文章《「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倡議由「中央、內地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作為治港的另一支隊伍。文章在香港引起關注,擔心這是「中聯辦治港」的先兆及藍圖。當時官方解釋,文章只是「個人意見」,事實證明當然是假話。梁振英的一貫言論,與曹文完全一致,根本是這個計劃的部署的一部分。對於中聯辦大肆插手,梁振英的回應就是「中聯辦是為香港做事」。可見梁當選,以後中聯辦一定會為香港做更多事。

上星期民調顯示,梁振英當選,67%市民會接受,只有27%不接受,同一個民調顯示,梁的民望已跌至45%。為何接受一個民望不合格的人做特首?只因香港人相信中央已作出決定,不接受又如何?所以只能接受。同樣,梁振英上台,中聯辦治港,香港人心知肚明,也是感到不得不接受,但這種「接受」,絕非心甘情願。今日的香港人仍有底線,核心價值仍然不容侵犯。鍾庭耀的特首選舉網上投票,原來預算有約五萬人投票,但黑客入侵網站,令公眾不能投票,就激起了公憤,連老人家老遠也要趕來投票,到了星期六早上,投票已超過十萬。

劉銳紹的文章,原文〈唐梁都不值得幫〉,被《成報》編輯部竄改成〈兩人中揀,寧揀梁振英〉,也是激起公憤,本來沒有多少人會看到的《成報》文章,變了全港傳媒大篇報道。物極必反,中聯辦必定成為梁振英管治的大包袱!


李慧玲 - 專欄作家的噩夢

明報 2012326

今次小圈子特首選舉,讓人眼界大開。史無前例的黑材料爆發潮;中聯辦二線官員找香港首富兒子誨氣,責怪他持有的報章不聽話;最新一宗,是有七十二年歷史的《成報》,竟擅自將專欄作家劉銳紹的文章偷梁換柱,將一篇〈唐梁都不值得幫〉的評論,篡改為挺梁文章。香港病了麼?

看過劉銳紹的原文,再看成報自行修改後的製成品,簡直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香港這個奉行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地方,怎麼會出現這種令人慘不忍睹的造假?

明明人家說「無論是唐英年或梁振英,都不值得幫忙」,《成報》斗膽改為「無論是唐英年或梁振英,都是各有不足,假若真要揀一個的話,那就揀梁振英算了」。劉認為梁振英即使當選「也無法統領群雄」,報館卻為他「修飾」為希望梁振英「能發揮應有的魅力,好好統領群雄」。短短一篇七百字文章,被人作了六處扭曲原意的修改,實在是所有寫專欄的人的噩夢。

我日日爬格子,評論時政,寫生活見聞,幸運地,從未遭逢劉銳紹的不幸。但幸福原來不是必然的。一夜之間,可以甚麼都改變。

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長期為《明報》撰寫專欄。他曾不止一次讚揚為他處理專欄的編輯,指她看過華叔文中提及的典故、人物或事件,也會找資料核對一下,發現有疑問之處,先會聯絡華叔,請教他是否有所偏差或需要修改,態度嚴謹之餘,也顯示對作者的尊重。

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是香港成功的其中兩塊基石,請香港媒體勿自毀長城。

林和立 - 一國兩制進入黑暗期

香港蘋果日報 2012326

梁振英在中共強勢支持下當選特首,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進入「黨人治港」的黑暗時代。「狼」登上特首寶座後,最大的獲益者是由中共地下黨指揮的土共集團,以及北大人的駐港機構中聯辦。「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將逐漸消失,追求普選與推進人權的泛民主派人士很可能會活在白色恐怖中。

第一,中聯辦與土共精英將成為香港的權力核心,情況比「西環」研究部部長曹二寶幾年前倡議的「兩支管治梯隊」將更糟糕。在特區政府總部上班的司局長勢將成為傀儡。近月中聯辦大員已肆無忌憚地向特區官員發號施令,要他們配合梁的競選工程。梁當選後組閣的條件是高級官員除了要向阿爺效忠外,一定要惟中聯辦與「土共黨」馬首是瞻。

第二,中聯辦頭號打手、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在競選期間漠視香港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公然「吩咐」各傳媒老闆挺梁與阻止流選。前此老郝因為干預香港學術自由已搞得聲名狼藉。在競選期間,梁振英屢次拒絕批評老郝的惡行。有理由相信,梁登基後,中聯辦與土共的眾多打手會更粗暴地對付捍衞「一國兩制」的知識分子。當然,假如梁特首成功地硬推二十三條後,「反中亂港」分子更有被莫須有罪名收監的可能。

第三,香港經濟格局將大洗牌。回歸前大陸的大小財團,尤其是由幹部配偶或子女操控的企業已開始覬覦香港的發財機會,這些關係甚硬的紅色資本家,包括曾在港澳辦、中聯辦與新華社等涉港單位工作的官員及其親屬。以梁為首的土共幫一旦操掌香港的土地與其他資源的命脈後,這龐大利益共同體就可能橫行無忌!難怪力挺唐英年的眾多本地富豪一直視CY與他背後的祖國財金大鱷為洪水猛獸!

當然,市民最關注的是民主的進程。因為假如二○一七年有真普選的話,老百姓還可以把「土共黨」踢走。但梁振英在競選期間對關鍵的問題,如二○一七年「提名委員會」的門檻與何時取消功能組別等都避而不談。根據過往經驗,土共幫與中聯辦都經常向中央誇大「反中亂港」分子與「外國反華勢力」如何聯手在香港發動「顏色革命」等陰謀論,並勸北大人萬萬不能加快特區民主的步伐。無他,中央一天不讓特區享有普世價值式的民主,土共與中聯辦的幹部便可以繼續興風作浪,並利用他們的政治資源在港做生意發大財!

正如「香港良心」陳方安生所言,梁振英是條變色龍。狼上位後大概會搞一些大團結的政治騷,部份有威望的特區官員可能會留任,亦不排除一些溫和民主派人士會埋堆。但鐵一般的事實是黨人治港的大氣候已籠罩香江,香港將徹底淪陷,關注特區命運的人除了拼命捍衞港人的核心價值外別無選擇!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楊繼昌 - 港人與中聯辦誓不兩立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3月26日

中聯辦操弄選舉,打擊新聞自由,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西環奪權之心昭然若揭,若然如此「陽謀」得逞,我們個個都要做亡港奴。

在這緊急關頭,全體港人的命運卻全繫他人之手,祈求小圈子選委良心發現,拯救港人治港。此時此刻,每一個香港人必須反躬自省,為何當初不盡全力爭取二○一二雙普選,現在落得必須假手於人,才能捍衞言論自由及社會公正免於倒退。


面對西環上台、土共當家的結果,香港人必須有所覺悟,摒棄犬儒,準備鬥爭。我們大概可以採取以下行動:

一、就《基本法》二十二條提出司法覆核,指出中聯辦違憲,干預特區事務,並呈請選舉無效

二、要求田北俊及何俊仁等人,公開所有他們所知選委遭受脅迫的詳情,並向廉署舉報;

三、要求立法會議員就《基本法》二十二條提交私人條例草案,由本地立法禁止中央所屬部門干預特區事務,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監禁十年;

四、即日開始動員七一遊行,反「英」抗暴;

五、促使立法會在七月立即啟動特首彈劾程序,以成立調查委員會全面調查新任特首與中聯辦的關係;

六、認清所有「投梁」之人,視為港人公敵,並從商業及政治等各方面予以抵制,例如立法會中必須對工聯會等勢力予以重擊。

香港人能否繼續屬於香港的生活方式,必須挺身而出,否則共幹還未走到台前,都已經無法無天,如果還抱着「聽其言,觀其行」的心態,以及寄望還在內鬥之中的中央政府撥亂反正,是愚不可及,自找滅亡。綏靖西環之亂,是最大的社會矛盾,港人需要暫且放下仇富情緒,以期連結社會大多數,包括商界及建制派內的進步人士,才能凝聚民氣,多方出擊,以抗衡他們有序地形成新秩序。

香港興亡,你我有責。港人由「捍衞核心價值」降格為現在「爭取重新落實核心價值」,這是歷史對我們的懲罰。如今面前有中聯辦這個清晰可見的敵人,如果我們不想禍延子孫,我們必須現在就扛起責任,反之則香港不成香港,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罪人。

楊繼昌
香港絕望召集人

白色恐怖降臨網絡世界

林忌被人投訴,導致facebook帳戶被封的圖。

Vic:狼才剛當選,林忌的facebook帳戶就被封了: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12/03/facebook.html

然後輪到無待堂堂主: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2/03/silent/

還有,文章寫得很客氣的沈旭暉教授,幾天前就被恐嚇了: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5.html

當然,當然,沒有證據顯示這一切跟狼有關。各位相信香港自由不變的朋友,祝你們好運。他日證明我錯了,我會很開心地承認自己過慮了。

白色恐怖降臨網絡世界
爆葉國華是梁「上線」沈旭暉遭恐嚇

2012年3月26日

【香港蘋果日報】特首當選人梁振英未上任,白色恐怖已然降臨網絡世界。著名博客林忌昨於社交網站 facebook撰文擔心香港前景,戶口即被停用。日前披露梁振英在黨內「上線」是葉國華的政治學者沈旭暉,近日也收到恐嚇電郵。泛民相信梁上場後會大搞民粹主義,藉增加福利維持強人政治,人權、法治、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將全面倒退。

記者:黃偉駿 譚靜雯 袁樂婷

沈旭暉昨在《明報》撰文,證實近日收到電郵恐嚇。他於上周撰文披露,一直否認是地下共產黨員的梁振英,於 80年代初原來是經由前特首董建華的特別顧問葉國華引薦加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篤破了梁過去四處宣揚是獲已故政協副主席安子介賞識的謊言。文章刊出後,他近日收到恐嚇電郵,警告他不要再造謠,又發現有神秘網民在網上發動大規模的抹黑攻勢,在多個網站發放有關他的失實傳聞。

博客刊港熄燈圖戶口被封

沈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話,當時梁振英仍未當選特首。著名博客林忌下午在梁當選後,在 facebook上載了一幅香港熄燈圖,並留言「最後的燈熄滅了, The Death of Hong Kong 1841- 2012」,不久即被 facebook指其戶口違反了用戶守則而強行停用。林忌向本報稱,上載的圖文不含任何暴力或煽動仇恨,相信 facebook管理者是因為突然收到大量神秘網民投訴而停用其戶口。他坦言從未試過類似情況,形容是白色恐怖,呼籲網民要向 facebook施壓促交代真相。

正當網絡世界風聲鶴唳,曾多次披露梁振英黑材料的挺唐選委何柱國旗下《星島日報》,又傳出懷疑遭黑客入侵。據了解,採訪部的電腦伺服器下午突然無法運作,一些原先預備作特首號外的儲稿與照片無法使用,搶修後才恢復運作,但要重新撰寫部份稿件。該報總編輯蕭世和接受查詢時稱只是一般電腦事故,不打算報警。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擔心,梁振英上場後將進入「港共治港」年代,會加速人權、法治等倒退,真普選遙遙無期。他指梁振英若採取強硬執法態度,會令警權進一步膨脹。

工黨主席李卓人認為,梁振英上場是白色恐怖時期來臨,且由中聯辦治港,將出手打壓言論自由,香港大陸化指日可待,「中聯辦一直視香港嘅核心價值為眼中釘,一定要將核心價值磨滅,靠打壓引起市民恐懼,再用國民教育洗腦」。

相信梁短期先推懷柔政策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稱,近日梁振英民望明顯下滑,相信上任後短期內不會推行受爭議的政策,包括打壓人權、法治等法案,反而會先推行一些懷柔政策給市民「甜頭」,「然後利用較高嘅民望去合理化一啲衝擊我哋人權、法治嘅法案。」

他認為 23條立法若死灰復燃,對本港人權威脅會很巨大,「一、兩年之後,如果佢民望唔係太差,可能會嘗試通
過 23條,因為佢強調呢個係憲法責任,加上佢過去鷹派嘅強硬作風,廿幾年冇乜點變,一直緊跟北京嘅政策。」


林忌fb諷梁 戶口被鎖

【明報專訊】常在網上發表政見的林忌,其facebook昨因上載了一張香港熄燈夜景相片(圖),寫上「最後的燈熄了……The Death of Hong Kong 1841-2012」,諷刺梁振英上台,相片被人投訴,令他的戶口被封鎖。林忌批評有人以網絡攻擊阻礙言論自由,擔心泛民都可能在選舉前被人一次過封掉所有facebook戶口。

林忌指相片沒不當含意,只是將熄燈日的香港夜景再調暗一些,卻被投訴違反戶口規定,指相片對別人有傷害威脅、或支持暴力組織等。林忌指通常要有數十名用戶投訴,facebook才會自動封戶口,他質疑有人想要他收聲。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巨變前夕

巨變前夕,給我牽掛的香港留言:

姑勿論政治智慧,一個族群,喪失獨立的意志,自主的精神,抗爭的勇氣,它就名存實亡。

香港人若不想做行屍走肉,別無選擇,只有覺醒,然後堅持抗爭。

古德明 - 溫家寶之痛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3月24日

三月十四日,中共人大、政協會議曲終人散,溫家寶會見中外記者,談到西藏兩個多月之內二十多位喇嘛自焚喪生:「他們或是受達賴控制,或是受達賴影響,走上了極端道路,破壞了社會和諧,死得很無辜,我深感沉痛。」藏人寧死不受中共統治,罪責原來都在達賴。溫家寶的沉痛,真有中共社會主義特色。

《郎潛紀聞初筆》卷五載:清朝嘉慶三年,四川白蓮教叛亂領袖王三槐被捕,解京師鞫審,供詞直言「官迫民反」。「仁宗皇帝聞之惻然」,知道禍根在貪官,就破格擢升劉清等廉吏,明令褒揚,以勸天下,一時傳為美談。那時候,統治者還不懂得把官迫民反的責任,都推到白蓮教主身上。

其實,西藏那些喇嘛不自焚,後果未必不會更慘,只是這後果外國人看不見,於是溫家寶不沉痛而已。

比如說,西藏六歲靈童根敦.確吉尼瑪一九九五年獲達賴認定為第十一世班禪,馬上遭中共抓去,由當局冊封的假班禪取代。悠悠十七年過去了,確吉尼瑪杳無消息,不是已經瘐死獄中,就是已經折磨得不成人形。

而真正天主教徒的命運,也和西藏喇嘛差不多。河北保定區主教蘇志民一九五零年代不受中共天主教愛國會招攬,繼續效忠梵蒂岡,於是判處反革命罪,坐牢二十多年之後,一九九七年再度被捕,從此不知去向,不死今年八十歲了。

還有河北易縣區主教師恩祥,由於不肯變節改事中共天主,一九五零年代開始給抓去農場、煤礦勞改,服刑三十多年之後,二零零一年再度被捕,從此也不知去向,不死今年九十歲了。

這一切,責任竟然都不在中共,而在梵蒂岡,而在達賴。

舊中國政府一般不會把宗教當作統治工具,政治、宗教界限分明。唐朝宣宗就把這一點說得很清楚。當時安國寺和尚從晦能詩,頗得宣宗歡心,求賜一襲紫袈裟,以耀法門。宣宗不答應,說他沒有骨相穿官賜袈裟:「朕不惜一副紫袈裟與師,但師頭耳稍薄,恐不勝耳。」(《東觀奏記》卷下)

新中國宗教領袖則只要率領信徒,唯當局之命是聽,就可以求官得官,求財得財。天主教香港區前主教陳日君指出:「內地主教,應當局邀請,出席偽祝聖儀式,報酬或以十萬元計。」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中共一九七九年版《辭海》「政教合一」條說:「奴隸制國家有特別規定的國教,君主亦即國教首腦。這制度行於中世紀歐洲……」政教合一的奴隸制度,今天並沒有消失,《辭海》雖然一字不提,但西藏喇嘛自焚的火焰,照出了《辭海》不說的事實,也照出了溫家寶「沉痛」的本質。

古德明
專欄作家

張圭陽 - 「竊聽門」聆訊披露英國小報醜行


2012年3月24日

【明報專訊】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的「竊聽門」醜聞(Phone-hacking Scandal),並沒有因為報社的關閉而塵埃落定,相反,英國政府委任萊韋森大法官(Lord Justice Brain Leveson)為此事展開聆訊,自去年11月起至今年3月中為止,已舉行了46場聆訊,從聆訊披露出來的細節,讓人知道英國小報的非法竊聽行為,不止是由來已久,而且涉及報社上上下下的人,是長期的、有系統的從事非法活動,以獲取新聞人物的私隱。報社對提供這類資料的線人、私家偵探及警方高層人士,提供豐厚的金錢回報,又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及保護網,讓他們免受調查。

為過去5個月的聆訊作一階段性總結時,近日英國媒體發生兩宗事,也許值得一說。一是《世界新聞報》的前總編輯、《世界新聞報》母公司國際新聞集團的前高管麗貝卡‧布魯克斯太太(Rebekah Brooks)正式為「竊聽門」一案被警方在清晨時分從家中帶走,而負責報界自律的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新主席肯特勳爵(Lord Hunt)主動披露,已經與50家全國性報章及地區報紙達成協議,在短期內會成立一個全新的報業自律組織,用肯特勳爵自己的說法,新的自律組織是一隻「有牙的老虎」,會擁有指令報紙道歉的權力、對違規報紙有罰款的權力,甚至在調查公眾對報業的投訴期間,可以有權傳召記者、編輯,查閱記者的採訪記錄、電郵、電腦紀錄,甚至扣查相關文件。肯特勳爵為英國報界下重藥,原因只有一個:「如果英國報界不能在新的自律機制下回應市民的訴求,一個官方版本的法定架構一旦出台,就恍如架在頭頂上的利劍(Sword of Damocles)」。上述言論,香港報人聽來應是似曾相識。英國報業現今的情况,有點像1999年香港報業評議會成立前的景况。當然,若是論報界出軌的程度,英國還是老大哥!

論報界出軌程度 英國還是老大哥

在萊韋森聆訊中(Leveson Inquiry),《世界新聞報》的前總編輯麗貝卡‧布魯克斯太太的手機,竟然是被經常竊聽的對象(當年布魯克斯太太已是《世界新聞報》姊妹報《太陽報》的總編),這一點真是出人意表。

聆訊也披露,蘇格蘭場警方主管史蒂文斯勳爵(Lord Stevens)在2005年2月退休時,《世界新聞報》邀請他寫專欄,每篇稿酬7000英鎊。史蒂文斯在任時鼓吹警方應與報界搞好關係,方便與民眾溝通。他的繼任人史蒂芬森爵士(Sir Paul Stephenson)蕭規曹隨,間接接受《世界新聞報》的款待,免費在療養度假區休養5個星期。史蒂芬森爵士及其下屬助理警務總監耶茨(John Yates),二人與《世界新聞報》副總編輯沃利斯(Neil Wallis)有頻密的交往,經常去高級消費場所消遣。英國《衛報》2009年刊登《世界新聞報》涉及竊聽事件,耶茨只用了6小時,便決定《衛報》的報道毫無根據,蘇格蘭場警方不用考慮調查。去年7月,兩人相繼因「竊聽門」醜聞辭職。耶茨目前還為巴林的警務改革工作出謀獻策。

目前為止,英國警方認為「竊聽門」醜聞的受害人高達829人,國際新聞集團已與56人達成庭外和解,英國報章報道最高一宗賠償金額為向歌星夏綠蒂(Charlotter Church)賠30萬英鎊。《世界新聞報》竊聽夏綠蒂的手機通訊,33次報道個人私隱,又公開報道了她的病歷,並以此威脅其母親也披露個人病歷,導致她的母親不堪壓力企圖自殺。本月稍後,英國法庭將聆訊至少5宗名人對《世界新聞報》及其母公司國際新聞集團的起訴,另外至少有50宗民事索償在排期中。

(有興趣關注「竊聽門」醜聞進展的讀者,可登上《衛報》網站www.guardian.co.uk查看。)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梁家傑 - 梁振英的虛與假

梁家傑 - 梁振英的虛與假

明報 2012322

0371日,50萬人上街之後,當有憤怒群眾發動圍堵立法會反對23條立法之際,原來還有人在行政會議中建議,不惜用強硬手段對付示威者,也要通過23條;其後更在商台續牌時,倡以短年期確保能駕馭電台,不惜打壓言論自由。要將市民消音,要以防暴隊的催淚彈鎮壓和平示威,這是鎮壓異己,強權統治的手段,這種意識形態,與我們的核心價值南轅北轍,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唐英年指這人就是梁振英。當年行會中人,不是說記不起,就是說因要保密不能說。若非梁振英的確有講這些話,試問又有何密可泄?當年力推23條的葉劉淑儀,想不會每一刻都留守行政會議中,就算她真的無聽到,也不能說梁振英無說過。

翻查03627日《經濟日報》的報道,梁振英說若香港人要追求對抗式的政治,就要吃得鹹魚抵得渴。77日的《南華早報》中,梁振英還在說立23條是香港對國家必須履行的責任。這兩番大遊行前後的言論,大大增加了唐英年對梁振英指控的可信性。難怪梁振英至今還未敢到廉政公署投訴唐英年。

梁振英也是說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鄧小平的人。加上他在辯論台上的機械式樣板表情,和他就對他不利指控出現時不知道、不記得、不關我事的推搪,難道大家對梁振英的虛與假還看不出一點端倪嗎?

再者,若唐英年真的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有身陷囹圄之憂。這也增加了其指控的可信性。

梁振英若成為香港的特首,警隊等執法部門盡歸其麾下。他上台後會如何處理上街的群眾?會如何對待香港電台?你能不關心嗎?

我呼籲大家不要沉默,於明天參加港大民調研究所舉辦的「3.23民間全民投票」,投下白票,以示對小圈子選舉的不滿。亦請大家盡最後努力,要求選委投下白票,促成流選,給香港一條出路!


吳志森 - 那時候,你做過甚麼?

明報 2012322

幾天後就到特首選舉,七百萬香港市民,絕大部分跟我一樣,手中無票,心中有氣。選舉愈來愈爛,兩個熱門候選人,無論是誠信、能力和操守都有極大疑問。

選舉辯論,唐英年爆出驚天內幕,指控梁振英在2003年廿三條立法期間,提出「出動防暴隊和催淚彈對付示威者」,又要求「縮短商台續牌年期」。梁振英堅決否認,反指唐英年揑造事實,違反選舉條例。

有前高官急不及待的跳出來,要特區政府認真處理唐英年泄密。前高官的表態,間接證實了唐英年說的是事實。如果唐英年真的是無中生有,根本無密可泄,要特區政府處理甚麼?如果唐英年說出事實,才算泄密,才算違反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因此,前高官的氣急敗壞,實質是幫了唐英年的一個大忙。

唐英年的指控在政圈中早有傳聞,不會是空穴來風。香港上空,登時籠罩著一層黑壓壓的烏雲和陰影。

集會自由和言論自由是香港兩大核心價值。當上特首的人,有如此輕易摧毁香港核心價值的前科,怎不叫人寢食難安。

但不知是甚麼原因,港人愈來愈變得沉默麻木。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租住深圳免費豪裝曾大屋,激起輿論聲討。幾個星期前,團體發起遊行,但參加者只得寥寥幾千人,非但無法「示威」,簡直只能「示弱」。給人的感覺是,港人只顧吃喝玩樂,根本毫不在意高官的腐敗和操守。

對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特首選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香港人,沒權投票,無法參與,也自然無法投入。人人都是花生友,只抱著剝花生擔櫈仔等睇戲的心態,做其旁觀者,又或者在臉書畀個Like,改吓圖,搞吓笑,惡搞新聞片段,但卻無法對現狀作任何實質改變。香港衰敗下去的速度,沒有因為這種娛樂至死的發泄,有絲毫減慢下來的迹象。

有錢有能力的人,把子女送到外國讀書和生活,遇事就走,用腳投票是香港人的傳統。但留下來的人,將會面對一個怎樣的亂世,你我心中無數。

腦海裡經常浮現這樣的一個景象。若干年後,人權自由被剝奪,基本權利大倒退,長大了的女兒,詰問老爸:為甚麼不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那時候,你做過甚麼?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不應放棄

am730 中華正聲 2012年03月21日

「是你多麼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這幾句頌揚母親的歌詞,出自《真的愛你》,多年來膾炙人口。但那「放棄」兩字,其實不是中文。

中文所謂「放棄」,等於「拋掉」,例如《吳越春秋》卷七說,吳王夫差「放棄忠直之言,聽用讒夫之語」,以為越王勾踐誠心臣服,結果兵敗身死。《史記》卷二十四說,秦二世詩書不讀,丞相李斯以紂王亡國的故事進諫:「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紂所以亡也。」

現代漢語所謂「放棄」,則等於英文的give up。第二版《朗文當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give up條下有三個解釋:「放棄、中止、認輸。」《真的愛你》那個「放棄」,分明就是「認輸」的意思,全句可還原做英文:(Your kindly eyes) urge me not to give up when I stumble and fall。中文的「放棄」,沒有「認輸」的意思,一般也不用來說「中止」。

Give up化身的「放棄」今天觸目皆是。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三日《明報》報道,英國一隻小松鼠喝不到杯子裡的美味飲料:「但小松鼠不肯放棄,待在杯子旁兩小時,終於學會用吸管。」臺灣總統馬英九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日說,全省就業率以及經濟成長率都未達到他原定的目標:「我不會放棄,會繼續邁進。」大陸人民網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日更發表一篇《中國式放棄》,說「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這些「放棄」,明明是英文,怎麼卻說是「中國式」?

英文的give up,中國式說法多不勝數。請看《水滸傳》第五十三回黑旋風李逵魯莽,打翻了一個老人的麵:「老兒焦躁,便來揪住李逵,不肯罷休。」韓愈《送窮文》說,窮鬼纏身,送之不去:「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舉手)稱謝。」《中庸》說,君子之道,要堅持到底:「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中國人怎會說甚麼「老兒不肯放棄」、「主人於是放棄」、「半途放棄」等等。

《真的愛你》為甚麼不說「叮囑我跌倒不應喪氣」?《明報》為甚麼不說「小松鼠不肯罷休」?馬英九固然不懂得說「我不會氣餒」,但人民網怎麼也不懂得說「成功者永不半途而廢,半途而廢者永不成功」?

從前,每逢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會在庭院擺放瓜果等作供奉,望天向織女乞一雙縫紉巧手。宋朝詩人胡仔有一首《七夕》,借題發揮,勸織女不要再為人間添巧詐:「乞巧筵開玉露秋,一鈎涼月掛西樓。人間百巧方無奈,寄語天孫(織女)好罷休。」把「好罷休」改為「好放棄」,織女無論心有多巧,一定都茫然不解。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陳雲 - 香港自保,利益中國

雅虎香港 三文治專欄 2012年3月20日

香港人反對雙非,主張約束自由行配額,拒絕中港融合,是自保,不是「自私」。中港之間是互惠互利、唇齒相依的關係,香港崩潰,中共陪葬,香港自保,中國也得利。香港人期望取回自治權,重新中港區隔,除了香港自利之外,也是利他的,利益中國整體的。也只有在利他、利益中國之下,香港才可以自利。香港人自保,是是基於仁愛原則的,不是基於仇恨的。

香港人要發揮一點智力,在理論上弄清楚中港關係,否則香港只會失敗告終。香港的民運鬥爭了幾十年,而失敗至今,就是因為無用好腦筋。

自私一詞變為褒義,是香港社會道德的墮落。我在《香港城邦論》第五章批評過香港一批傳媒人、經濟學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出「自私」有用的經濟學觀念,我說Adam Smith 在《國富論》假設人類行為動機的self-interest,中文是「自利」,不是「自私」(selfishness)。我不認為他們不知道self-interest應該漢譯為自利的。這些人在八十年代,日日在報章鼓吹自私(selfishness)是美德,香港人認清楚他們,他們就是極權政府的管治夥伴。自私的人只能做下游的毫末工作,自利和利他的人才會懂得分析大局,總攬大局而統治世界,孔子講的仁者治天下,就是這個道理。中國人傳統以仁義為本,對於私利總是不好意思去取。香港在八十年代流行的自私論,就是破壞傳統中國道德的元兇。將自私變成香港中產的信仰,毒害中產的心靈,中間要經歷英國殖民政府開動意識形態宣傳,花幾十年的教誨和誘導。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沾滿罪孽。

我曾呼籲這些傳媒人要為他們當年破壞香港社會道德而公開懺悔。他們至今一個也沒有出來懺悔。當年他們破壞香港道德,將中產階級的道德承擔轉化為個人謀利致富的自私行為,是為金融資本主義服務,也是為英國殖民政府的愚民政治服務的。當年的電視台武俠劇、都市劇鼓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開脫罪名,便是在社會灌輸自私論。

自利是要考慮利他的,因為利益他人有助於自利。自私卻不必考慮利他,只是考慮自己利益,不惜化公為私、損人利己!舉一個例吧。某企業在做生意的時候,賺得令顧客一無所有,就是自私;顧存對方的利益而留有餘地,令賺錢可以繼續,就是自利。香港好多人——特別是地產霸權的做生意方法,就是自私。而香港人對此毫無道德譴責,且誤以為自己也有一層私人住宅,被動地參與了物業投資,於是不好意思反對地產霸權,也是因為八十年代那些傳媒灌輸了自私論。

香港的自治,除了雙普選之外,更必須道德重建,必須經歷一次世代和解、階級和解,當中,年老一代的懺悔是必須的。目前主要由我們文人做,大財閥懺悔是不必指望的了,當然我也希冀財閥及早懺悔,獲得寬恕,不必帶着罪業落地獄。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陶國璋 - 從哲學看電影:讓視點飄移

2012318

Vic:確實是非常感人的電影。

【明報專訊】電影的英文名字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香港譯做《伊朗式分居》。讀者宜看過電影然後看影評或本文,否則損失觀看整套電影最大的樂趣——曲折感人。

片頭初看有點迷離,一頁頁的身分證影印,光影交錯,效果很好,卻不明所以。看完全片,回想一下,有點唏噓。

場景初始,法庭內,男女主角尼達(Nader)和絲敏(Simin)面對着鏡頭爭吵,觀眾以為電影主要說的,是兩人的離婚故事,看下去,我們的視點不斷飄移,俗套點說,不到落幕,仍不知結局。

只聽得法官的聲音,以為是黑澤明《羅生門》中的場景,只見申訴人,法官隱而不見。一個五分鐘的長鏡頭,唇槍舌劍,各持己見,女的要離開這個國家,到西方念法律,我以為是婦解電影,描繪女性如何爭取權益……尼達不想這樣,希望妻子留下,他擔心自己走了之後,患有老年癡呆症(腦退化症)的父親得不到照顧,男性的面子,讓他口硬,表示願意離婚卻不願11歲的女兒歸對方撫養,問題轉移至撫養權問題。法院拒絕了他們的離婚要求,絲敏只能暫時搬到娘家去住。

(一)尼達——作為兒子的責任

觀眾的視點開始飄移,我們首先同情尼達。妻子正收拾回娘家,尼達要為老父剃鬚清潔,鏡頭不斷轉動,忙着與鐘點女傭討價還價,自己學習使用洗衣機,第四檔的痕迹模糊,肯定媽媽常用,沉默的女兒這樣指點爸爸……當鐘點女傭為着宗教理由,不能為老父換褲子,尼達下班回來,要為父親洗澡,伏在濕漉漉的父背上泣哭……絲敏收拾行李離開,隨着尼達倚着門邊無奈目送,觀眾同情處在夾縫的尼達,視點亦開始放棄原先以為女性是受害者的基設,甚至責備妻子無情,為了成為律師,拋夫棄女。

集編、導於一身的阿斯加法哈迪(Asghar Farhadi)拍攝的手法簡樸,沒有煽情或花巧的筆觸,整套電影帶點劇場味。鏡頭刻意是手控式,在狹隘的屋內,不斷穿插游動,看來有點眼花,但很有動感、真實感,前景、轉位、對位、游走,加深了家庭內部的動盪、疏離。

屋內行動頹唐遲緩的父親,沒發一言,一直是令人擔心的焦點,推動着電影的方向,加上游鏡效果,演員真的不像在演戲,像紀錄片。於是離婚主題,悄然擴展為全幅的人間世,讓我們想起真實的人倫命限,如孟子說: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此中有命焉……這是電影最有真實感之處。

鏡頭跳到駕着車的絲敏,太陽眼鏡下,淚痕斑斑,正為丈夫到處尋覓鐘點女傭,原來外表堅強的她,每回背着丈夫,總是垂淚。怪責之情,悄然收起,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潛意識中,聯想起《克藍瑪對克藍瑪》(Kramer vs Kramer)。

(二)女傭——對宗教的堅信

觀眾的視點開始飄移至鐘點女傭華倩(Razieh)身上。看到這裏,鐘點女傭原來才是電影的新主軸。面色蒼白的她,住很遠,穿著布卡,信奉傳統的伊斯蘭教,她的出現,立即隱埋着宗教衝突,讓我們記起這裏始終是伊朗。懷着身孕瞞住失業舉債在家的丈夫要帶着小女兒來幫傭。

2011年柏林影展中,電影得到金熊獎,而男女主角大獎竟然是這套電影的全體男女演員,初時覺得奇怪,看後,明白其理由,全片每一演員演來自然,其中最突出是男主角和演鐘點女傭的演員。小女兒、女傭的丈夫,甚至演患癡呆症的爸爸都是如此出色。荷李活今年頒最佳外語片給本片,卻沒有演員得獎,算了吧。

尼達的父親尿了褲子,華倩不知道如何應對,難為的表情,觀眾以為是對工作厭惡,她打電話詢問為老人洗澡是否違背教義,讓我們記憶這是一個伊斯蘭的國家。而片尾,華倩本可以說謊解決所有的問題,讓一切恢復平靜,但她被要求在《古蘭經》上發誓,因為害怕自己將來的孩子遭到報應,華倩不得已說出了事情的原委。一位被宗教、男權壓迫的女性。

電影為了緩和深重的傷感,加入小女孩玩耍老人的氧氣樽開關,上下扭轉,弄得我們為老人擔心,電影採取了跳鏡,效果是欲言又止,加強觀眾的想像;另一幕是尼達與癡呆的父親跟女兒、女傭的小女兒對賽足球遊戲,這個家還有點生氣,偶爾閃爍老父一抹微笑,兩個小女孩年紀相距頗大,擁在一起,呼應中後段,她們各自同情自己父親時,遙遙對望的尷尬眼神,驚歎伊朗導演捕捉人性的深度,不期然想起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的《櫻桃的滋味》。

電影轉入高潮,尼達回家,沒人應門,發現父親被綁牀緣,倒在地上,家裏的錢也不見了,尼達在屋內忙來忙去,動盪的鏡頭,隨着病容的華倩緩緩推開半透明的玻璃門回來,衝突一觸即發。華倩解釋自己因為有要緊事外出,所以才出此下策,但她否認偷了尼達的錢,要向真主立誓,前段看過華倩憂怨的眼神,辛勞不懈地工作的觀眾,視點開始動搖,要努力不相信她是小偷……憤怒的尼達把華倩推開,要趕她出家。尼達轉身扶起倒在浴室的父親,華倩再三推門進來,要求發還工資,按捺不住的尼達再推走她,女傭驚呼被觸摸,男女之防、僵硬的宗教傳統、道德倫理、情緒失控、小女孩哭着,一起湧出畫面……隔着半透明的玻璃門,兩母女邊哭邊離開。

劇情急轉直下,華倩流產了。她的丈夫Hodjat知道被騙,責怪妻子,盛怒之下與尼達廝打起來,兩個人一起進了警察局,轉到法官面前,原來伊朗的裁判處好像傳統中國的衙門,法官接近包青天,而控辯雙方往往互相爭吵。法官說,如果尼達知道華倩懷孕而故意推撞她,那就要面臨一到三年的牢獄之災。尼達辯稱不曉得華倩已懷孕,他不可能欺侮一位孕婦,當太太聘用她時,他在廚房內。

父女凝望誠實與說謊

導演在電影中多處表現了不同的「凝望」,父親對女兒,女兒對母親,丈夫對妻子。現在,觀眾的視點開始飄移至女兒泰美(Termeh)身上,她懷疑爸爸說謊,凝望着爸爸,爸爸低下頭。母親要帶她離去,懂事的她知道父親、祖父需要支援,黯然拒絕了母親。她為了補救父母的關係破裂,不停向兩邊疏通,讓我們對傳統的孝順致上敬意。

女兒問父親是否說謊,父親承認他其實知道華倩懷孕,只是當時氣憤衝動,推撞了華倩,那裏還記得對方是孕婦;爸爸說法律只有「有、無」,不會考慮實際的情况,父女凝望:誠實與嚴重的法律後果讓我們進入道德議題,因為不說謊的話,推撞孕婦可能被判監禁三年。

這裏是一個非常好的通識課題:人應否為着自己的正確利益而欺詐呢?在倫理學中的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討論中,提出一位警長非常確定某人就是變態殺手,苦無證據,他為了避免更多兇案悲劇,於是揑造證據,誣告殺手,將其繩之於法……我們一直同情不幸的尼達,女兒應否為父親給假證供,電影竟然轉調成為道德討論。女兒在法官面前說了謊,但我們卻放下道德的爭議,轉而感受「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倫理親情。

另一方面,父女兩人都不相信華倩的流產因由,電影轉向懸念,究竟真相如何?

(三)尼達——為女兒妥協

導演的手法高明,借助華倩的丈夫Hodjat為驅策,讓電影帶向高潮。衝動成性的Hodjat,符合我們對伊斯蘭教的「期望」,他要脅報復尼達殺害了自己的嬰兒,要傷害泰美。他到學校搗亂,最後引出母親的關愛與犧牲,再一次改變觀眾的同情角度。為了保護女兒絲敏主動去找華倩丈夫理論,並且願意賠償。尼達放不下男性的尊嚴,要訴訟到底……電影這裏採取一種淡然手法,表面上是兩個男人的爭鬥,卻婉轉地批判了伊斯蘭世界的階段觀念,男尊女卑觀念。不過,導演刻意結論於傳統敵不過人性親情,尼達為了女兒(留意不是兒子),終於妥協。

片末,事件好像可以平息,但人性與宗教之間再受到挑戰。當華倩被要求在《古蘭經》面前發誓,因為害怕自己將來的孩子遭到報應,她終於道出真相:那天為了救援尼達走失的父親,被汽車撞傷。她不是為貪取尼達的賠償,而是害怕宗教規條的懲罰及丈夫的不諒解,唯有說謊,我們再次關懷起華倩的以後。

真相大白,尼達的汽車被砸穿了玻璃,象徵在現有的政治宗教體制下,裂縫是無法修補。

由於電影的題材帶有批判性,伊朗政府曾禁令上映。導演阿斯加法哈迪公開致歉,這部影片的拍攝最終得以解禁。導演阿斯加法哈迪一直是伊朗政府的眼中釘,他於2011年接受伊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時公開表示支持電影人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的回歸,後者一直是伊朗反對黨左翼綠色運動的支持者並因此被驅逐出境。阿斯加法哈迪也曾公開聲援深陷囹圄的「政治犯」導演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

最後,法官詢問尼達和絲敏的女兒泰美,到底願意和父親還是母親生活,泰美說:「我想好了,但不是現在說。」隨後尼達和絲敏走出辦公室,各自站在畫面的一端,畫面的外面,是他們女兒的抉擇。這段懸疑結局甚有象徵意味,女兒說已決定好,人真能決定選擇只愛父親或是愛母親嗎?觀眾的視點轉移到現代人的婚姻處境,再一次讓我們關心下一代的成長。

編輯 蔡曉彤

古德明 - 湯主教的包容之心

香港蘋果日報 2012317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位七年,商肥民瘦,其中原因,終於大白人前。曾蔭權獲財閥饗以甜頭的消息,說明了一切。據香港大學最近調查,民間反對曾蔭權者,佔百分之七十一。

但天主教香港區主教湯漢力排眾議。他強調:「曾先生是天主教徒,為人至真至誠。要說疏忽過錯,誰能沒有?大家同是罪人,憑甚麼向其他有過有失者擲石頭?」湯主教的高世之論,我實在聽不明白。

孔子說:「赦小過。」小過無人不有,但假如把小小失德和羊狠狼貪混為一談,那麼,古今中外誰都不配批評殘民以逞的豪貴。耶穌再世,一定也會說:「吾不知其可也。」

當然,臧否人物,不可以盲從眾論,更須觀察事實。孔子就主張「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湯主教所察的,是「曾先生笑容很真,他開心時,更會忘形叫好」。這和我的着眼點不同。

首先,我看見曾蔭權在立法會上,被黃毓民議員問為甚麼與民為敵,反唇相稽說:「黃先生,你怎麼了,這裏不是黑社會!」然後,他就悄悄到澳門賭場和左道旁門人物肥肉厚酒,歡聚一堂。據當地賭界中人說,曾家獲賭場大亨奉為上賓,免費住宿豪華客房,極侈窮奢。

我又聽見公共屋邨管理員打電話上電台,說從前曾蔭權任財政司長,飭令他們廉潔奉公,住客縱使只是贈送新年月曆,都不可以收一個半個;然後,曾家舊廚子于燕平就指出:曾蔭權任財政司長期間,獲贈鮑魚、冬蟲夏草等等,價值以萬元計。曾蔭權則說禮物價值不過四百元左右,不必上報,化公為私。

此外,我還記得曾蔭權拜任行政長官之初,莊嚴宣佈:「我了無私心,為市民服務。」然後,他就厲行著名的親疏有別政策,使香港成為全球發達地區之中貧富最懸殊的社會,貧困人口二零一零年多達一百二十六萬,比率之高,歷來無有。湯漢主教說「香港人今天已經很幸福,不應無病呻吟,諸多意見。大家要有天空海濶的包容之心」。

這番話並不奇怪。畢竟湯主教住的不是「劏房」或「籠屋」,吃的也不是淡飯粗茶。

《玉堂叢語》卷五載:明朝成化進士謝遷初入翰林,某御史獲朝廷擢升為都憲,御史臺循例請謝遷撰文祝賀。謝遷知道那都憲不孚眾望,一口拒絕:「此人素不為公議所與,惡(怎麼)可以諛言悅之。」不以諛言媚權貴,這是我國儒家的風骨。這風骨我也見於天主教香港區前主教陳日君。陳日君月前才痛言:「香港易手之後,當權者帶領港人走上自私之路。自由、平等、慷慨、開放等普世原則,在香港正逐漸消失。」

但陳日君已是不合時宜了。今天,最重要的原則是包容權貴。所以,最近幾個月,大陸民權運動者呂加平、金安迪、朱虞夫等等相繼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被判入獄或十年,或八年,或七年,而湯主教說:「內地政府越來越開明了。」

古德明
專欄作家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無良的高盛

Vic:我看了Greg Smith紐約時投書,認同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所說:此信是「強而有力」的控訴。

高盛剝削客戶之事,早有聽聞,如今高盛自己人的控訴,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我想起陳雲日前所言:「自利是要考慮利他的,因為利益他人有助於自利。自私卻不必考慮利他,只是考慮自己利益,不惜化公為私、損人利己!」金融機構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利人利己,是合情合理的「自利」,但如今高盛這類型的投資銀行,視損害客戶利益自肥為等閒事,示範了最惡劣的「自私」。這種公司,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文化與思想,正是當今世界的毒瘤。

偶然看到Forbes上的一篇評論,作者說,假設Greg Smith所言屬實,大眾及政界不必採取任何行動,因為資本體制固有的自我修正功能,最終會淘汰這種腐敗的公司。理論上確實如此,但經歷金融海嘯後,我們都已知道,公眾與政界其實已被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挾持:我們都是它們的人質,為免與它們同歸於盡,只能拯救它們。(是否真的非救不可,大可爭論,但至少在金融海嘯中,大型投資銀行,只有倒霉的雷曼兄弟因為政府不願救而倒閉了。)

紐約時報的讀者留言,有許多精彩評論,茲摘錄數則:

dpr

I believe the change in culture you've seen at Goldman Sachs is just a reflection of the change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our national culture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When I was growing up, no one considered a person's wealth to be an absolute measure of his or her worth to society. Now, for a large part of our culture, that has changed; the acquisition of wealth is seen as good, no matter how it is achieved.

Money-grubbing behavior is rewarded, and victims of such behavior are considered fair game, not just at Goldman Sachs, but everywhere. My cable company charges huge fees out of proportion to what it delivers, but fails to adequately staff customer service to field complaints. My bank has added ridiculous fees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except were expressly prohibited by law. I am put on hold for large swaths of time to get just about anything fixed. There is a fervor for ever more tax cuts for the wealthy, paid for on the backs of the middle class.

Our whole attitude about what is important has changed, and in my opinion, not for the better.

TH

I don't think things have changed that much at GS in the last 12 years. He must have joined right after the internet bubble collapsed, which GS was a big part of, hyping companies that had no real business plan. And then they moved right on to double-dealing toxic mortgage products. So the only thing that might have changed in the last 12 years isn't GS' culture but Mr. Smith's assessment of that culture.

The thing that really changed GS is the change from a partnership to a public company in 1999, just before Mr. Smith joined. Suddenly, the risks are off-loaded from leadership to shareholders, quarterly earnings become the focus, and management is free to wheel & deal any way they want to with little consequence to them. That has created a huge moral hazard and nothing is being done to control that.

John Woods

I have long felt and written about the purpose of an organization: it is to create a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elf and those that it serves. Whenever an organization does not do this, it undermines its long-term survival. Another thing I am sure of is that profit is a wa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to others because you have created a lot of value for them. Losses measure the same thing. GS is very profitable, but apparently this is because it manipulates the system and exploits its customers for its short-term gain. This is a formula for its eventual demise.

I hope this article is a wake-up call for Goldman's clients and management. If I had money with this place, I'd get it out now. If management focuses on profit rather than service, it is doing exactly the things to bring about its downfall. I seriously doubt that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is place can make the changes necessary to turn this firm around. Their heads are in the wrong place. They have created this toxic culture to which their employees are adapting. I hope the board throws them out and brings in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is comment.

Organizations are part of the large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 which they operate. They look out for themselves by looking out for that of which they are a part. GS seems to be doing all it can to destroy that environment and take itself down at the same time. Thanks to Greg Smith for calling them out.

GT LaBorde

Thank you, Greg for speaking out. I have been a Goldman client since 2006, and have been trying to get my money out for several years now, to no avail. My money was placed in proprietary funds that have under-performed other similar investments and were clearly designed to maximize Goldman's profit at my expense. I am not allowed to get money out of these investments, in some cases for up to 8-10 years, without a significant "haircut" (hmmm, I wonder if Goldman partners profit from the haircut??).

In one of these investments (which has lost 35% of its value since 2008), Goldman even refuses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like estimates of income or expenses for tax planning purposes. I literally have to guess the income my K-1 will show when I file my taxes in April, because Goldman won't even give me an estimate (much less quarterly or annual commentary or disclosure by the fund managers). In many years, the fund shows substantial interest income (on which I have to pay taxes), but none of that income is ever distributed to me and the NAV of the fund simultaneously goes down. Where did the income go? When asked, Goldman refuses to provide specifics (even though I am a limited partner of the investment partnership and have a right to this information).

It is amazing how little Goldman cares about its customers. Goldman exists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enriching its partners.

John Riley

It takes a long time for people to come to the painful realization that the place you have dedicated your career to is morally bankrupt, and not worthy of your time or energy. Mr. Smith realized this, and left in a way where he would expose much of the misaligned culture, and hopefully bring about resolution. That takes courage.

amc

Congratulations, Greg!

I resigned from more than one company where integrity was seriously lacking. In my first position, I was ordered to help clients lie on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change invoices - the partner actually handed me a bottle of white out! I was ordered to be a part of hiding a pension shortfall that I discovered and was walked out for refusing to go along.

I have paid a price for walking away from these 'great opportunities', but I sleep well at night. You are brave to take a stand for your clients and for your own integrity. I applaud you for walking away and for speaking out.

延伸閱讀:葉家興 - 金融創新 向下沉淪

離職主管K高盛 罵掉市值635.8

點名執行長與總裁負最大責任

自由時報 2012316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高盛前主管史密斯(Greg Smith)週三刊載在紐約時報的投書,痛批高盛只向「錢」看、海削客戶的企業文化,「具毒害與毀滅性」,現任執行長與總裁須負起最大責任。投書透過電子郵件與推特被瘋狂轉載,在華爾街掀起軒然大波,高盛形象重創,股價應聲重挫三.四%,市值一夕間蒸發掉二十一.五億美元(約台幣六三五.八億元)。

史密斯在高盛工作十二年,為高盛在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的美國股票衍生商品事業部主管。他在離職前一天,以員工身分重砲抨擊高層的管理與唯利是圖的文化,被認為極具說服力。文章刊出的當天,他同時宣布離職。

這篇「我為何要離開高盛」投書指出,高盛將客戶利益放在一邊,滿腦子想的都是賺錢,與史密斯當初從大學畢業加入時相差許多,他不能再「昧著良心說認同這種環境。」

稱客戶為玩偶 由其身上撈錢

史密斯說,高盛內部冷酷無情地談論如何剝削客戶,過去一年他至少聽到五位董事把客戶稱為玩偶(muppets),有時直接在內部電子郵件裡如此稱呼。在高盛變成領袖的三種最快方式,一是向客戶強行推銷高盛不賺錢、亟欲脫手的股票或其他商品;二是慫恿客戶做高盛能賺大錢的交易;其三,從銷售任何沒有流動性、難理解的金融商品下手。

他指出,出席公司內部衍生性金融商品銷售會議,沒有一分鐘是討論如何協助客戶,全都在聊如何盡可能從客戶身上撈錢。高盛過去賴以成功的文化︰團隊精神、正直、人性精神和客戶利益優先,已經蕩然無存。在執行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和總裁寇恩(Gary Cohn)的監管下,公司道德淪喪,將嚴重危及長期營運

史密斯表示,希望以公開投書喚醒高盛董事會,回到客戶為中心的文化。

高盛週三發表聲明反駁文中觀點,指投書無法反映公司營運方式;高盛認為,只有客戶成功,公司才能有成,這項基本事實深植於營運核心。然而,高盛形象已受到重創,週三股價重挫三.四%。

簽保密協議籠裏雞作反極罕

2012316

【明報專訊】一般投資銀行職員由任職開始,通常已簽署保密協議,不得對外透露內部運作,也不得與媒體接觸。史密斯高調投書控訴,在高盛可說是史無前例,在整個金融界亦屬罕見。雖然他的爆料內容很多已在有關高盛的著作出現,但首次由高盛在職員工現身說法,無疑令說服力大增,令輿論要求監管華爾街「肥貓」的呼聲更高漲。

《滾石》雜誌作家泰比(MattTaibbi)前年撰文,形容高盛為「巨大吸血魷魚,無情地將吸血觸鬚伸向任何有金錢氣息之物」,令高盛的「吸血鬼」形象深入民心。泰比對高盛昨「矮化」史密斯的身分、強調他只是普通職員不感驚訝,說早知高盛會說他只是「非洲莫桑比克分部的看更之類」,但認為這無損其爆料的說服力。

華爾街悄抗金融監管

泰比期望史密斯的「勇敢叛變」,可為華爾街帶來改變。他希望投資者認清高盛「不但驕傲可鄙,也不妥善管理資產」。

澳洲一間基金公司去年已入稟紐約法院,狀告高盛在金融海嘯前大搞劣質按揭證券(CDO),令他們輸錢。該公司的律師已準備利用史密斯的指控作為證據。

為防金融危機重演,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簽署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核心內容包括擴大監管機構(聯儲局)的權力,允許分拆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和禁止濫用納稅人資金救市,同時有權對金融業高層的薪酬加以限制;其次是設立新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監管金融產品銷售,同時又禁止投資銀行大搞「坐盤交易」(用公司自己錢來進行投機性交易賭博),以免因嚴重虧蝕引發系統性危機。

但華爾街也不就此坐以待斃,高盛、摩通等紛把坐盤業務剝離開來,讓部分交易員表面上「另起爐灶」搞新的投資基金,儘管他們跟老東家仍維繫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明報記者

正直史丹福高材生難再立足華爾街

2012316

【明報專訊】史密斯的公開信雖贏得掌聲,但恐怕他畢生也難再獲華爾街大行聘用。他的前校長盛讚他為人聰明正直,相信他受到強烈的是非觀驅使,所以不為金錢折腰,誓要揭露黑幕。但高盛內部也有人質疑他,只因「高不成、低不就」,陷入中年危機才炮轟公司。

成績優異校長盛讚操守

史密斯生於南非的中產猶太家庭,少年時在約翰內斯堡猶太大衛王私立高中就讀。他的校長沃爾夫稱,他性格沉靜踏實,聰明有禮,「正直無比」,持有很高的道德操守,在校內人人喜愛。在1996年的畢業考試,他在會計、英文、希伯萊文等8科全獲A級,憑獎學金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經濟。

他大學時曾到高盛實習,畢業後旋即加入高盛,至今12年。他很多時負責訓練實習生,並在高盛的招聘影片上鏡,指導各院校學生如何向高盛應聘。但他在高盛的仕途似乎不大如意,雖然他自言是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美國金融衍生品業務負責人,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他的部門其實只有他一人,既不能升職,也沒下屬。

有高盛人士指出,史密斯的崗位應可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很少人會像史密斯那樣待在這職位那麼久,要麼早獲晉升為董事總經理,要麼早已跳槽到其他公司擔任薪水更高的職務。有知情人士稱,爆料其實是史密斯的忠誠表現,他原本對公司前年的內部檢討寄望甚殷,但管理層卻漠視規管建議,才觸發他公開勸諫。消息指,史密斯去年薪酬約50萬美元,在華爾街標準不算多,估計他未必夠積蓄退休,可能要轉行從事教育等工作。

(紐約時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