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李怡 -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1月6日

晚清在英法聯軍後一年,即1861年開始了洋務運動,也就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到甲午戰爭(1894年)前,推行洋務長達34年,興辦了一大批工業和基礎設施,GDP是日本的四倍。當時東西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國即將崛起,堅信以中國之豐富物產,如能持續開放,則將「成為世界最大強國,雄視東西洋」。當時英國把最先進的艦艇賣給中國,對日本則只提供次級艦艇。觀其時勢,日本對發動與中國的戰爭並無把握,最終下定開戰的決心,一份情報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1884年來到上海,後遊歷中國北方,成為著名的中國通。1893年他向海軍省提交了一份分析報告《中國大勢之傾向》,直指大清國的絕症──貪腐。他認為,中國的腐敗並非只是官場獨有,而是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極點」。官場一片漆黑,上下隔閡,中央政府即使要施行仁政,也因地方官吏的「壅塞」而導致「美意不能貫徹至民間」。少數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則憤懣不平地退居閑地。西方關於中國將成強國之論調,宗方小太郎不以為然,認為觀察一個國家也和觀察人一樣,應當先「洞察其心腹」,然後再「及其形體」。中國雖然表面上在不斷改革和進步,但「猶如老屋廢廈加以粉飾」,不堪一擊。最後,這位王牌間諜還引用孟子的話為中國下了斷語:「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當時中國的改革家李鴻章就自嘲為「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二人所見略同。船堅炮利的北洋艦隊不敵次級艦艇的日軍,因為北洋艦隊許多軍官的官職都是用錢買回來的。

以今視昔,歷史有相似之處乎?

2 則留言:

  1. 但如今無人能戳破中國之"盛世"。甲午一敗,舉國震動,尚且要過十六年,清廷才覆亡。今日無人敢與中國對峙,故保中共命祚不墜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有美國,而說不定日本將與中國再於海上一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