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李怡 - 中港矛盾非文化差異而是政經融合所致

香港蘋果日報 蘋論 2012年2月11日

特首曾蔭權回應近期的中港矛盾事件,認為是文化差異造成,並呼籲香港市民「包容」,他說,香港是包容及開放的社會,有信心港人會包容內地人。他又說香港能感染別人跟隨香港做法,認為內地人最終會被港人感染。他舉例指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告訴他,曾見到大貨車在深圳橫衝直撞,但過了香港邊境就「守規矩到不得了,見紅綠燈會停」,曾蔭權認為貨車司機如此,同胞亦會一樣。

特首的回應,告訴我們一個還不大知道的大陸狀況,原來在大陸,駕駛者見到紅燈是不會停的,至於將來到香港自駕遊的大陸駕駛者,會不會都像王岐山所見到的大貨車那樣,走在馬路上的香港人只有「執生」了。

中港矛盾果真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嗎?怎麼看都不是文化差異而是文明程度差異和公民素質差異。回想五六十年代去大陸,城市街道的乾淨,人民的守秩序,對兒童的愛護,對老者的照顧,公民素質絕不在香港之下。即使二三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筆者與不少大陸來港的訪問團接觸,他們都斯文有禮,很守香港規矩。現在大陸人的文明素質,絕對是內地的政治經濟發展所造成的。

前幾天,台灣著名專欄作家張鐵志寫了一篇文章,講最近的中港矛盾並聯繫到台灣開放大陸客自由行政策,文章說,中港矛盾「關鍵不在於民間文化的衝突,而是北京的政治與資本的力量正在侵蝕香港原有的自由與文化」,「投機資本在香港炒房炒高級品炒旅館房價,惡化香港原本就嚴重的貧富不均。而為了賺自由行陸客的錢,香港越來越像一個沒個性的消費樂園:街上是更多的珠寶店時裝名店,書店卻得從二樓更往上爬。更嚴重的是政治的壓迫,例如中聯辦官員和親共媒體對不同意見的學者展開猛烈人身攻擊,讓人憂心言論自由空間正一步步縮小。更遑論早已進行的各種以商圍政攻勢。」

一位台灣作家說出了香港市民的真正感受,而香港特首卻不知道市民感受,又或者是故意混淆。香港人並不歧視內地人,不僅不歧視,而且百多年來都有關心內地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傳統。八九民運,六四燭光,對劉曉波、艾未未的尊敬關懷,大陸地震天災時港人的慷慨捐輸,在在說明香港人視內地同胞如親人。

然而,自從大陸實行權貴資本主義後,社會向兩極分化,極少數人或貪污或憑着權力關係成為巨富,絕大多數人則陷於赤貧和沒有生存保障的處境。大款的比例雖小,絕對數字卻很大。來香港消費搶高樓價、旅館房價,惡化香港貧富差距的內地客,大部份是富起來的一批人。有錢來港生仔的,也不會是貧民。

作為一個開放的自由市場來說,當然對來消費人士都應一視同仁。但特區政府對中國政治權貴的諂媚,把平等交易的大陸自由行說成是「祖國的恩典」,把來消費的陸客當財神當米飯班主來拜,這就造成了一些陸客的自我膨脹以致囂張,不顧香港法制規矩。港人反感,遂有「蝗蟲」之譏。我們的特區政府包括平機會,在一些豪宅講明只賣給大陸人不賣給香港人的歧視政策出台時沒有反歧視,在 D&G明言香港人不得在門前拍照而內地人則可以時不吭一聲,在孔慶東罵港人是狗時沒有回應,一個沒有寫明「蝗蟲」的廣告卻使平機會急忙發聲明說是「譏諷和中傷」,許多人更站在莫名其妙的道德高地說是「歧視」。難道他們看不到廣告內文正含有對大陸人「受毒奶粉所害」的關懷嗎?

蝗蟲論只是言論而不是歧視政策,並沒有實際傷害來港消費者包括雙非產子者的利益,只是讓他們聽來不舒服,卻會促使他們收斂。蝗蟲論也會讓現任和下任特首知道民怨所在,而有關民怨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區政府促成的。蝗蟲論其實正是針對政府向大陸巨富傾斜而對香港市民漠視和歧視的反彈。因此,筆者支持陳雲的意見「讓蝗蟲飛,起碼多飛一陣」,逼政府做事,也讓中共對香港的「政經融合」鬆鬆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