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佬惡,明知都夠膽踩埋去的就仲惡,因此九評人加上出版社次文化堂老闆堪稱「十大惡人」:(後排左起)彭志銘、許寶強、黃英琦、黎廣德、王慧麟、尊子;(前排左起)吳志森、馬國明、王永平、陳雲。
------------
記者:何兆彬
蘋:蘋果 陳:陳雲 吳:吳志森 彭:彭志銘
蘋:說說出版這本奇書的因由。
陳:去年九月專欄被《信報》 cut了,彭志銘說不如把(得罪地產佬)五篇文,結集起來好像小冊子一樣,加上一些樓盤相片,例如發水樓,好像《毛語錄》一樣出版。但這樣太單薄了,若出本書又不夠時間,那不如再找些朋友,各種觀點加在一起吧。
蘋:陳雲老師想快點出版,可有其時代意義?
陳:這是香港人共同認同的問題,不解決香港就玩完了。
蘋:去年一本《地產霸權》引起轟動,有何特別原因?
吳:大家都谷到爆了!很想有個系統分析,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當然,那本書只是一個基礎的分析。
陳:那本書主要是講技術上,地產商怎樣遊走於灰色地帶,賺取暴利,而政府怎樣放水放權。如地產商明明蝕為甚麼都要收購巴士廠,跟着在城規會補少少地價,更改用途,不用投地回來就有土地儲備。
吳:其實對跟開這些線的記者來說,書中的東西都不新鮮。例如乙種換地權益書、收購鄉郊農地,十年都不動土地,然後跟政府傾……不是新料,但從來沒有人有系統地把它撰寫出來。
蘋:而且這本書幾年前已出過英文版,都沒有引起反響。
吳:始終香港是中文社會嘛。就像《南華早報》報道 83年地產商與政府早簽訂密議,限制政府不得在天水圍另行發展商業,以免妨礙私人屋苑的商業收益,但都沒有中文報章跟進。
蘋:讀了陳雲寫的序言,談到這文章。而這篇文章把數十年來兩朝政府政策背後的想法都揭示了,十分終極。
陳:是,要鬥到底,要像人民公敵這樣去鬥。
「九評」有解
蘋:寫書時大家知道這書名這麼厲害嗎?同一本書叫《香港地產評論》跟叫《九評地產黨》效果差好遠。
彭:出版前,只有我們三個人知。
陳:書名是我跟彭志銘吹出來的,要保密,因為怕別人取來用了。
彭:森哥解釋一下,好多人還以為這是法輪功的。
吳:法輪功其實是抄人的。六十年代中蘇論戰,當時赫魯曉夫上台,他批判史太林寫成「史太林秘密報告」,當時中共很不高興,就寫了九篇很長的文章去罵赫魯曉夫是「修正主義」,這叫《九評蘇共》。法輪功後來就借了這名字寫成《九評共產黨》,我們再借用就成了《九評地產黨》。
陳:毛澤東他們是史太林扶植出來的,所以他們叫史太林做「史太林爺爺」。赫魯曉夫批評過史太林很多殘暴事情,批評他,即是批評自己的專政,毛澤東自然很不高興。
彭:九,其實是「很盡」的意思。
吳:單數是陽數,陽數去到盡就是九。九有攻擊性的,例如「九陰真經」,到了如十全武功,是完成了的意思。
猶如病毒把你吃掉
蘋:怎樣人民公敵地去鬥?
陳:因為(地產商)是最大破壞香港生存環境發展前途的,甚麼政府前途、經濟、民生,這三大範疇都被他們破壞了;而且他們吃完就走,完全不打算長遠地經營或執政,所以他們是像病毒一樣地生存,不斷地複製自己。但他們實在財雄勢大,掌握了金融──因為地產能套取巨額現金,這樣就可以收購合併,跟着把所有東西都變成自己的業務,再去聯營。可嘆香港沒有反競爭法例,立法會沒甚麼權力,城規會沒它辦法,輿論都被他們控制住了。這樣下去,淘金方程式不斷把周圍統統變成了商場,只要是在商場,不管做甚麼生意它都能把你吃掉。
彭:補充一點,民生上,這令小市民沒有了希望。本來我窮,我咪住廟街囉,咪住深水埗囉,但現在連大角嘴都可以變豪宅!現在全世界最輝煌就是香港人,全部都住豪宅。以前我有點錢,我就搬去美孚,再有錢就搬去中環,人有階梯往上爬。但現在是人的絕望導致仇富的。
陳:就算你住粉嶺住寮屋他都可以趕你走。新界很多地都已被收購了,只要一批(更改土地用途),泥頭車就來。
彭:就算是農田都會自然燃燒,你看南生圍,地球有咁耐佢就有咁耐,都未試過濕地大火!
吳:不單止住,衣食住行都有。近日有博客(龐一鳴)要避開地產商一年,這才發覺生活極度不便,原來逃開他們往往多走不少路。本來不去萬寧,去森記藥房都得,但森記藥房快被它趕絕了。
蘋:但現在領匯就在殺害藥房嘛!
吳:所有小商舖都被謀殺。
回歸後領匯破壞生態
蘋:它最厲害一招,是你出得起它也可以不租給你。
陳:所以這哪裏是自由經濟?!
吳:其實如果不替地產商打工,出路也是很窄的。
陳:因為地產商收購很多公司,生出很多子公司,所以全港的大僱主只有十多個。從前香港有很多中小企,大家競爭,會有較優惠的條款出現。但是現在市場上很多臨時工、合約工,有人無糧出,畢業生只有幾千塊錢薪水,這些都是大機構來的。
蘋:好多人都以為這是回歸後才出現的問題吧?
吳:不,殖民地時代已經有。但英國佬的設計比較好,不會一面倒傾斜至此,他們當然係錫住英資,但華資可以與之競爭。英國佬作為中間人,在六七暴動後也不想去得太盡,以致社會不穩。
陳:英治時期還是有二元經濟的,你有自由市場,也有公屋/房委會商場是十分平租的,他們採用規劃方式,如房署的商場,連裏面有集郵社、文具舖也有規定,連鎖集團也無從入手。而且你租開它一定讓你續租,這有點像歐洲,有租務保障,你做開哪門生意,之後都不會更改了。但回歸後第一件事,就是出現了領匯。一有領匯保護網就被毀了,因為它本來是保護關乎民生、家族舖頭,還緩衝了租務市場。我住沙田,從前我常到禾輋購生活品,當時還有瀝源,東西都很平,現在都變成了領匯。
蘋:小商戶都消失了。
彭:哈,你班人想點呀,人家給你提供優質生活呀!
吳:我唔想咁優質,得唔得?
陳:我住沙田,但要買拖鞋就得出深水埗!這裏沒有$20一對的拖鞋賣。買膠水桶我也得往上水,因為日本城賣的水桶不是鐵柄的,這區都沒有傳統五金舖了。傳統香燭舖只剩一間,看來也頂不了多久。
林行止之轉軚
蘋:記得去年森哥本來替陳雲寫序,但出版社拒絕刊登,這次書中也登了。
吳:那一篇序很溫和,只是出版社揣摩上意。這令我想起兩件事,與林行止有關。一是我曾在《蘋果》評過地產商捐獻,後來他在專欄叫大家看看我這文章,其實我的文章與他的意識形態本南轅北轍,但他近年想法改變了很多。另一件事與陳雲有關。
陳:我一篇《地產商地獄式捐獻》出街後專欄就被停了。過了兩天,林行止的秘書打來,說林生有本新書結集,問可否把這篇文章收集在內,我說:收囉!
吳:也就是說,他不同意《信報》現行的政策。
陳:從前他總叫人要自私自利,又謂所有對資本的管制都會妨礙經濟增長,近年有點懺悔了,特別是他看到了近年美國全沒節制的金融詐騙。
蘋:那不是自由吧?
陳:所謂自由市場只是保護大財主大財團。舊區的徵地條例就像共產黨,一出收地條例你是沒法抵抗的,而且收地後它不會公開拍賣,錢只會落入市建局手上,賺的是小業主的錢!這是哪門子的自由市場?他們只是比老共的那一套溫柔一點,老共會把地主殺了,拿地……
吳:這一套就逼你自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