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陳健民 - 袋住先,如果我們都放棄希望

2015年3月4日

【明報專訊】「你還有希望。這是你最大的問題。」一位朋友在佔領結束,和我促膝長談後下了這樣的結論。「香港已經沒有普選的希望,中央亦不會改變對港政策。現在唯一要做的是趕梁振英下台,所以要袋住先。一人一票,梁振英一定落選!」

這朋友是典型香港仔,有理想但不會為理想去得太盡。他支持佔領,但如果佔不出什麼實質結果來,就要調整策略甚至目標。他的想法代表不少中年中產的心聲。他們討厭梁振英,但更怕共產黨,認為和阿爺吵架風險太高,點到即止然後陽奉陰違才是正路。

問題是袋住假普選,趕走了這個梁振英,會否換來另外一個?梁振英、葉劉淑儀、梁錦松當然有分別,但對於效忠中央、對於23條立法立場卻十分一致。現在有什麼威脅比23條立法更大?通過這次政改方案,《基本法》承諾的普選已經落實,特區政府剩下未完成的憲制責任便只有23條立法。在沒有充分的民主監督下,授權政府擴大監控民間的言論、出版自由,限制政黨的活動,香港的核心價值和既有生活方式將要面對史無前例的衝擊。

獨裁者喜歡搞「不自由的民主」

有些人幻想有了一人一票,誰當選都不敢逆民意而行。事實上,世界上許多獨裁者喜歡搞 「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就是希望披上普選的外衣繼續實行專制。如果民主必須包含「參與」(一人一票選舉)與「競爭」(政黨政治),「不自由的民主」的要着是用種種方法去消滅真正的競爭,包括打壓和收編反對黨、傳媒、公民社會,甚至公然限制反對黨參選權利,令到普選流於形式化,既不撼動專制的本質,卻又在國際社會維持體面。新加坡走過這條路,俄羅斯和一些前蘇聯國家正在走,我相信中國也有興趣向這方向發展,而以香港作為「實驗田」。其實在議會選舉,中國已有相當豐富的「不自由的民主」的經驗。中國地方人大選舉便是一人一票,甚至實行公民提名,但因獨立候選人屢遭打壓和排斥,這種普選並無令地方人大以民意為依歸。幻想只要有一人一票便可大幅提升特首問責性的朋友們,應先看看這些選舉的經驗。

另有一種「務實」的說法,認為應先落實一人一票,再逐步優化提名的安排。以往的溫和民主派學者(包括筆者)會用「路徑依賴」來支持這種漸進的改革——只要改革能增加體制內的民主元素,量變累積至不能逆轉的勢頭,質變最終便會發生。但只要看一看8‧31人大決定2016年立法會選舉方法維持不變,是如何公然違反基本法「循序漸進」的規定,和市民對功能團體不滿的「實際情况」,便知道強權是如何摧毁「路徑」!在8‧31決定和催淚彈鎮壓後,中央從未表示過長遠可容許特區有真正開放的普選,譚志源亦老老實實告訴大家所謂優化不涉及降低50%提名門檻問題。所以鼓吹袋住先的論者請勿自欺欺人,接受這樣的「普選」,便準備讓其千秋萬世好了!

能夠有一人一票,當然比單在電視上看小圈子選舉吸引得多。但市民有沒有細心想過「袋住先」將傳達給北京一個什麼信號?自從2003年七一遊行後中央已改變對港政策,從高度自治轉變為高度介入,以一國壓倒兩制。中聯辦不單在大小選舉進行協調,更公然就特區內部事務(如對免費電視發牌事件的調查)向立法會議員箍票。更有甚者,《一國兩制白皮書》索性取消「外交和軍事」與「特區內部事務」的界限,中央對港變成有「全面管治權」。北京更認為《中英聯合聲明》在回歸後已成白紙一張,英國已沒有任何監督協議實施的角色。正是在這種「以我為主」的霸氣下,中央連港人最溫和的政改方案都懶得參考,在政改第二步便越趄代庖(可參考劉夢熊批評8‧31決定如何違反人大常委會之前的決議的文章),為政改方案連下3閘。這不單蔑視市民在政改諮詢發表的意見,更是矮化特區政府的角色,公然踐踏一國兩制!

拒袋住先反為真普選留生機

香港正面臨全面大陸化的危機,梁振英那種「有權盡用」以消滅政敵、懲治刁民的手段正加速兩制的消亡。假如香港出現了如此大規模的佔領行動後,中央不為所動,而人們最終仍乖乖地袋住先,那是在鼓勵中央繼續大石壓死蟹、蔑視民意、踐踏兩制。說到尾,是鼓勵北京看扁香港人!否決8‧31方案,意味着基本法的普選承諾仍未落實,未來政府必須重啟五部曲處理這個懸案。普選未落實,政府亦缺乏認受性去為23條立法。也就是說,拒絕袋住先,反而為真普選留下生機,而且更有力去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當然,錯失了這次政改機會,誰都說不準下次政改的時機,這就回到我們是否心存希望的問題。

我相信中國現時的發展模式是不能持續的,10年間必有大變,屆時會為香港提供政改的機遇。我相信雨傘世代已經覺醒,10年間這些年輕人在體制內外將製造更大張力迫使政府回應。簡單點說,我相信歷史會向多元、平等的方向邁進。要我袋住先,除非我已放棄這些希望。

作者是學者、和平佔中發起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