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林博文專欄 - 埃及該師法土耳其

中國時報 2011年2月9日

 埃及爆發反穆巴拉克總統大示威後,歐巴馬曾一連打了兩通電話給土耳其總理歐杜根,和他討論埃及情勢並徵詢其意見,華府國務院和國防部主管中東與遠東事務的官員亦不斷和土耳其政府聯繫。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都希望埃及能夠像土耳其一樣走向民主憲政政體,而不會被穆斯林激進派所控制。

 埃及和土耳其同屬穆斯林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同樣在二戰後歷經軍人干政和執政的坎坷路程。但過去三十年兩個國家的命運和發展卻大不相同,土耳其今天已成為全球伊斯蘭國家裡面調和宗教、民主政治與經濟開發最成功的表率。埃及人口八千多萬,土國七千多萬,土國的經濟力量不僅比埃及大四倍,而且等於半個阿拉伯世界的經濟總和。論國際影響力,土耳其已擁有令人矚目的話語權;論國內政治,有民選領導人和國會,民主法治已上軌道。難怪「國際危機處理集團」駐土耳其辦公室的負責人稱讚土國是「阿拉伯世界羨慕的對象」。

 土其其能,埃及能不能?答案是不太可能。原因在於埃及軍隊勢力太大太強,它不僅要「保家衛國」,更是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做的大企業,它簡直是一個巨型的「軍事公司」。中國大陸解放軍經營多角企業曾受到批評,埃及軍隊所經營的企業比解放軍多好幾倍,其中包括電子業、自來水廠、家用電器、衣服、食物、旅館、石油業、水泥業、橄欖油、電視、牛奶和麵包業。二○○八年埃及發生糧食荒,穆巴拉克下令軍隊提供麵包給老百姓。美國每年援助埃及十五億美元,其中十三億屬軍援,但埃及軍人卻抱怨待遇不如民間企業。埃及軍隊有四十六萬八千兵員,號稱全球第十大軍力,這支軍隊在過去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未來亦照樣會發揮正面或負面的作用,而不可能靠邊站。

 埃及和土耳其三十年前都是軍人掌權,但後來所走的路卻大相逕庭,其關鍵在於土耳其運氣好,碰到了一個有遠見、有氣度、有良心的將領柯楠.伊夫仁(Kenan Evren);他在一九八○年九月發動兵變奪權,他制定的憲法雖使軍方能夠干政,但亦讓民間政治團體可以活動、發展。一九八四年戒嚴法廢除了,伊夫仁亦退出政治舞台;從此,土耳其一步步地走向民主之路,中間雖有挫折,雖擔心激進穆斯林組織掌權,但民主憲政日益茁壯。反觀空軍總司令出身的穆巴拉克,在一九八一年十月總統沙達特兵變遇刺後以副總統職位繼任總統,但他只關切他的統治權力,他要實行的是獨裁而不是民主,他對民主、憲政毫無興趣。他巴結軍方、拉攏軍頭,軍隊也就變成了保護穆巴拉克獨裁政權的工具。

 目前,美歐等國最大的希望是埃及軍隊能夠在穆巴拉克逐步交出政權的過渡時期,扮演一項建設性的角色,保障各黨各派同舟共濟,制訂憲法,人民享有言論、集會與結社自由,一俟民主憲政粗具規模即退出政治。不過,在後穆巴拉克時代,埃及軍隊的最主要任務也許是繼續防止穆斯林兄弟會中的激進派奪權。過去三十年,埃及軍隊即是一面護衛穆巴拉克政權,一面監視穆斯林兄弟會。二○年代成立的穆斯林兄弟會雖被認為是賓拉登「基地」組織的源頭活水,但現在的兄弟會內部派系林立,也有一些溫和派,而非盡是要消滅以色列或是要把埃及變成神權國家的激進派。

 穆巴拉克為了權力而使埃及浪費了三十年,他不是靠卓越統御來領導國家,而是依賴他所建立的一套恩賜制度和一套打擊異己的鎮壓制度。埃及要想師法土耳其,第一步就是要穆巴拉克交出權力,立刻下台或做個虛位元首,而由過渡政府策畫埃及的未來,組成一個兼容並蓄,廣納各黨各派的民主政府。歐巴馬政府處理埃及亂局步調紊亂不一,先為穆巴拉克辯護,再叫他馬上下台,現又說最好一步一步進行改革,宜緩不宜急。但只要穆巴拉克仍然在位掌大權,埃及絕對沒有希望,反穆群眾願意等到九月嗎?

 穆巴拉克統治三十年既扼殺了政治,又窒息了經濟,土耳其為了要加入歐盟,大力開放經濟,私營企業興盛無比。埃及要步式土耳其之後,至少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歐巴馬曾誇獎土耳其是「中東的楷模」;然而,對許多中東阿拉伯國家來說,這個「楷模」顯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擁有龐大企業的埃及軍方願意把經營權讓給民間嗎?五角大廈認為中年以下的埃及軍官常到美國受訓,已養成文官指揮武官的觀念,而不至於發動兵變。

 但是,埃及最大的悲哀是必須從頭學習民主憲政,穆巴拉克及其執政黨過去每逢選舉必作弊,影響極壞。也許埃及人現在就應該開始認真研究土耳其是如何走過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