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李怡 - 辛亥 100年,觀照出中國的現實

香港蘋果日報 蘋論 2011年10月8日

後天,就是辛亥革命 100周年。海峽兩岸將有不一樣的慶祝活動。台灣慶祝的是雙十國慶,也就是中華民國建國 100年。在大陸,有關活動只講辛亥革命,絕口不提民國,而且把宣傳鎖定在中國共產黨是辛亥革命的繼承者這個歷史意義上,與在台灣的國民黨搶奪正統地位。但名義之爭,卻無法阻止大陸民間、特別是透過網絡表達不同意見。

上周的 10.1,《人民日報》發表國慶社論,提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文末提到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到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但全文沒有提到毛澤東和毛思想。

社論引起兩極的反應。代表保守勢力的毛粉(支持毛的網民)十分憤怒,在毛澤東旗幟網上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毛澤東到底有沒有關係?》文章稱,他們「絕口不提毛澤東和毛思想。成立 6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像是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古老的東方,這一切與躺在紀念堂的那個孤獨寂寞的偉大靈魂毫無任何關聯」。

另一極的反應是:在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湖北,有六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準備向國務院及全國人大建議,希望當局能將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頭像撤下,取而代之掛上孫中山的像,但老人們擔心此舉遭到國安的打壓,一直不敢將計劃公諸於眾。大陸老右派學者、原《成都日報》編輯鐵流收到老人們的信後十分贊成其建議,於是將其想法公佈。

每年 10.1,天安門廣場都會擺放孫中山畫像。據報道,今年掛出孫畫像格外引人注目,在畫像前,擠滿了爭相拍照的遊人。這當然與今年是辛亥 100年大有關係。

電影《辛亥革命》正在全國各地的國慶黃金檔上映。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接見電影攝製組人員時說,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是中共對辛亥歷史的詮釋,電影是照此詮釋去拍的。

〔石琪說戲:至於張黎導演(成龍總導演)的《辛亥革命》,在十月國慶期最有紀念性,可惜成績欠佳,我很失望。素材本來很豐富,由秋瑾就義,黃花崗烈士到武昌革命,孫中山在海外響應後回國主持大局,而至清廷讓位,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奪權。但編導手法零亂失真,拍不出應有的歷史感和戲劇性,沉悶乏味。只有趙文瑄演孫中山較好,然而他大叫「反封建」,好像中共教科書,百年前尚未這樣誤用「封建」兩字。片中連「光復」也寫錯為「光複」,不對勁之處很多。成龍演黃興,與李冰冰發生情緣,也不清不楚。看後深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這部紀念電影並不努力地實事求是,對不起革命先烈。〕

中共想藉辛亥革命 100周年的機會,用中共觀點去曲解歷史,來宣傳中共的正統地位。然而,辛亥革命的記念活動展開,各種不同調的聲音就陸續出現,尤其是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的質疑。以致一些報紙的文章被封,主編被炒。中共把孫中山視為中共的「革命先行者」,突出孫中山晚年時主張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以體現中共的繼往開來。但網民卻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進行批判,認為這是導致中共建政並由此給民族帶來巨大禍害的根源。另方面,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尤其是民權的倡導,則使大陸民眾反省今天所處的無權狀態。對滿清腐敗的揭露,又使人民聯想到今天官員的腐敗更超過滿清時期。講到孫中山建立民國,人們又會比較民國政治與中共政治。辛亥 100年,催生的竟是比滿清更腐敗專制的政權。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 Benedetto Croce)說過: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歷史都是按照當前現實的需要去撰寫去詮釋的,它並非歷史真貌。辛亥革命固然有中共的詮釋,在台灣也有不同的詮釋。但中國大陸網民、民間學者的詮釋則與掌權者不同,許多人甚至對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正面意義也提出相反意見,他們認為,辛亥所追求的共和理想在中國是不成熟的,反而清末立憲派(君主立憲)的主張更適合中國國情。辛亥之後,實現共和政體卻沒有建立民主程序去解決權力繼承問題,於是不僅內戰連年,而且在中共建立政權後也內鬥不止,反不如建立虛君民主體制較為穩定。

大陸網民和民間學者也是按他們的現實需要去詮釋評價辛亥歷史的,但他們反映的是人民的需要和現實,是對中共詮釋的逆反。

辛亥 100年,是一面鏡子,但不是觀照歷史,而是觀照出中國的現實。

延伸閱讀:余英時:回首辛亥革命,重建價值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