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梁啟智 - 講道理

2010年6月26日

【明報專訊】政改方案終於獲得通過,各走極端的解讀才剛剛開始。一時之間,政壇和社會中出現了很多預言家,聲嘶力竭地慶賀或警告香港的民主前路。在相信任何一套的說法之前,筆者希望能提倡兩個基本的原則,以免這些極端的解讀撕裂社會。

任何批評都應有根有據

第一個基本原則,是任何的批評都應該有根有據。記得早前的反高鐵抗爭,其中一個值得鼓舞的特點就是認真。專業團體、環保組織和學者,連同社運友好和地區代表齊心翻查各項相關的政府紀錄、工程文件和環境與規劃報告,找出了許許多多值得質疑之處要求政府解釋。究竟政府假設高鐵可以搶走來往華東的四成客量是高估還是低估,固然可以有不同立場,但最少都是基於相同事實的分析。

來到反政改的抗爭行動,儘管同樣在立法會外高呼,來自台上的言辭卻變得很不一樣。對於民主黨和中央談判,有講者說:「有些人坐在談判桌上,面對眼前的美酒和點心,很容易會動搖。」這些繪聲繪影的說法固然成功挑起了台下群眾的情緒,然而除了「坐在談判桌上」這半句是事實之外,其餘全部出於想像,也無助市民理解方案的優劣。

民主黨的方案固然有不足之處,也值得討論;公眾認識此方案的時間是否足夠,也值得質疑。然而如果把動機代替論據,喊口號時只求抹黑對方的公眾印象,只怕我們會變得和我們所反對的政權沒有分別。筆者在大學講堂常常和學生談到所謂「官商勾結」的含義,卻從來不會如某些內地的政治課一樣說「資本家就是每晚在牀上和老婆或情婦數鈔票」。有些說法,雖然很過癮,卻不是來自泛民主派的朋友所該說。

要先律己以嚴 不要自相矛盾

第二個基本原則,是我們要先律己以嚴,不要自相矛盾。政改通過之後,立即有政治領袖提出為了貫徹其反對立場,會號召杯葛相關的選舉安排,如主動放棄因為民主黨方案而於下屆立法會選舉中獲得的第二票。這種說法聽起來是有理有節,說穿了卻是政治潔癖,也對在議會內繼續抗爭無益。

回看當前立法會的組成,23名泛民議員當中有4名來自功能組別(吳靄儀、張文光、張國柱、李國麟)。如果我們不認同選舉的方式就不去參與,那麼這4 位議員本來就不該參選,他們所代表的界別選民也不該去領票。然而如果當日泛民放棄了這4個議席,也就會失去政改的否決權了。某些人今天的說話權利其實來自願意在建制內抗爭,卻又要求公眾日後要和建制劃清界線,未免叫人難以理解。

無論各位是否認同民主黨方案,既然已成事實,何不積極提出完善方案的辦法,並在選舉中積極參與。「拒絕參與等如助紂為虐」這句話,數個月前在立法會補選前也說過。當時許多溫和派的泛民選民雖然不相信「變相公投」有用,權衡之下也萬分不願意地前往投票;現在基要派的泛民選民不相信「變相直選」會成真,卻聲稱寧願把議席送給對手也不去領票,則同樣是叫人難以理解。

筆者不相信政改方案通過就等於香港民主已死,也不相信前面的路會一帆風順。然而如果我們相信未來仍然是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則我們該好好思考這雙手應該和不應該做些什麼。泛民有不同的策略路線本來是正常不過——如果真的有一些共同原則需要遵守的話,那未必是什麼路線圖或時間表,而是對擺事實、講道理的認同和追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