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鄭培凱 - 讀讀金庸

世紀.文字江湖   2016731 

【明報文章】今年香港書展的主題是武俠文學,重頭戲是金庸的小說,有「我與金庸」徵文的頒獎典禮,還有一場「從世界閱讀金庸」座談會。我受邀參加,談到小時候第一次讀金庸的特殊經驗,是跳躍式的顛來倒去閱讀,記得是先讀了十二回,再讀三十七回,後來又跳回去不知讀了哪一回,居然讀得津津有味,覺得故事精彩,像吸食毒品一樣,上了癮,如飢似渴,想要知道故事的全貌。情節讀得斷斷續續,經常是先知道後果,後知道前因,像玩拼圖遊戲,卻念茲在茲,一直要讀。會出現這種跳躍式讀金庸的現象,有其歷史原因與特殊的情况,恐怕不是今天的金庸迷所可以想像的。
一九六〇年代早期,台灣還在施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就是白色恐怖時期,金庸被定性為「附匪」的左派文人,所以他的武俠小說都是禁書,有動搖國本之虞,不得進入台灣。我有個同班同學,家裏很有錢,花了大價錢託人走私偷運了一套《射雕英雄傳》,還是一回裝訂成一小冊的版本,沒有封皮,拿到學校來顯擺。我們向他借閱,他就端起架子當老大,不時賞賜一本給他看得順眼的同學。就像古代皇帝的賞賜一樣,只有謝恩的份,沒得挑,完全不知道會得到哪一回,今天三十七回,下星期第八回,磕頭謝恩吧。
觀眾發出一陣哄笑,大概覺得匪夷所思,哪有這種讀武俠小說的方式?我特別提出,這個閱讀經驗讓我體會了金大俠說故事的本領,真是武功蓋世,隨意揮灑,就是滿天彩霞。連這種跳躍式閱讀,都讓人牽腸掛肚,望穿秋水,等着下一次賞賜,還不知道能看到第三回還是二十三回,就可知金庸那支生花妙筆,編排故事細節,刻劃人物性格,絕對不輸於荷馬吟唱《伊利亞德》與《奧迪賽》或說書傳統的《水滸》。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超越同儕,異軍突起,從通俗暢銷書進入文學經典的過程,不過幾十年,首要的關鍵就是文字流暢優美,情節引人入勝。但是,我總覺得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不久前跟武俠作家鄭丰聊天,談到金庸的作品。她自謙說,因為讀金庸小說,深受金庸啟發,才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但自己的文化底蘊遠不如金庸,只能算是pre-金庸的武俠入門。她還告訴我,自己有好幾個孩子,以前都嫌漢字太難,除了課業要求之外,不肯讀中文書。後來她介紹金庸武俠小說給他們,一看起來就迷上了,一本接一本,看得廢寢忘食,中文程度進步神速。所以,她現在勸說當了父母的朋友,鼓勵小孩讀金庸,因為可以增強他們的中國語文程度。我說,以前父母是不讓我們讀武俠小說的,怕我們耽誤了正經的學習,荒廢了學業,你居然反其道而行,也真是石破天驚之舉。她說時代變了,小孩整天玩手機,玩電腦遊戲,不習慣耐下心來閱讀,思想愈來愈膚淺,愈來愈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來都變成半文盲了。我非常同意她的看法,也擔心現代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不願意從前人的經典著作中汲取智慧,逐漸就思想偷懶,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成了沒有自我本體、沒有靈魂的皮囊。讀讀金庸,不但學到什麼是流暢的文筆,生動的敘述,更重要的,是從細緻的情節結構與人物刻劃,學到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翻翻金庸的作品,你會發現其中浸潤着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最生動的描述方式,通過精彩的人物對話,呈現出中國文化傳統的瑰麗。比如說,《射雕英雄傳》寫一燈大師手下的漁、樵、耕、讀,就在不經意間介紹了中國隱逸文化的精髓,也在刀光劍影中展現了古典文學的趣味。再如《笑傲江湖》寫江湖群雄百態,在滑稽梯突之中蘊藏了正經的學問。寫西子湖畔的江南四友,就把傳統文化的琴棋書畫高雅境界,以擬人化的誇張風趣文筆,刻劃附庸風雅的武林人物,活靈活現之中,也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傳統文人的高雅追求,令人神往。
我也勸年輕人讀讀金庸,絕對可以提高中國文化的修養,拓展眼界。
作者簡介:學者、詩人 近著《品味的記憶》等
文.鄭培凱/編輯.袁兆昌/電郵. mpcentury@mingpao.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