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李怡 - 《傘下細語》啟示:深愛此城冇得輸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4月18日

香港民主前景不樂觀。佔領運動清場後,爭取真普選失去了群眾參與的力度;人大8.31決定不會撤回;政改方案拋出後很難保證不會有泛民議員轉軚;即使否決了方案,以後民主之路怎麼走,仍是很大的問號;而如果有泛民轉軚使政改方案通過,引起抗爭浪潮反而更強烈。中共作出小小讓步或新的承諾並非不可能,但也像2010年政改那樣,其實是分裂民主派的騙局。即使出乎意料地中共作出撤回8.31的落閘決定,也不值得高興,因為真普選並非因此就實現。因此,香港民主之路,是一條崎嶇、漫長而艱困之路。筆者一向抱着悲觀而積極的態度論政,在雨傘運動中看到青年人奮起,市民廣泛參與,稍許看到希望,而最近讀了由28名婦女撰寫的《傘下細語》卻得到啟示:香港人爭民主儘管看不到甚麼時候會贏,但人心的改變,道理和歪理的對比,真理和強權的較量,雖然沒得贏,但也「冇得輸」。

「無力感」領我們走向民主

香港人面對強權,比大衞挑戰巨人歌利亞更強弱懸殊,無力感是爭取民主三十多年的最深刻無奈的感受,但一位參與佔領運動的女士說:讓「無力感」領我們走向民主。在這個充滿荒謬、欺詐、貪婪的時代,對發生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內。就讓這份「無力感」,化作動力,使我們有勇氣做正確的事,有決心拒絕妥協,且為彰顯公義付上更多。

《傘下細語》是自資出版的非賣品。28位不同年齡和家庭背景的女性,以她們特有的觸覺,女性的溫柔、善良和執着,親述雨傘運動的經歷和感受。坦誠真摯的陳述,每一句都來自內心,沒有理論,沒有口號,沒有隱瞞。她們中許多人原先不是民主的支持者,她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家庭,不少人受過良好教育,她們或是父母心中的乖巧女兒,或是想要了解子女為甚麼參與運動的好媽媽。基於最簡單的是非判斷,最直接的事實認定,她們走到佔領區,看到和參與了互愛互助無私和同心同德地為爭取香港人應有權利而抗爭。

《傘下細語》的編輯人劉靜梅說:

「雨傘人與8.31支持者最大分別:

(1)前者信制度(也信自己);後者信領導人。
(2)前者不願放棄一些公民權利;後者願意。
(3)前者不接受歪理和不公,後者接受(或不察覺、或覺不重要)。」

道理太清楚,一切看在眼裏,是非分明的女性代表人心向背,「慶幸此刻在香港現場」的女子說:「始終相信,真正的戰場,是人心,我能打的仗,在我的心裏。 ……面對將要繼續踏上的抗爭長路,面對霸權的壓迫…… 我認為,要留給自己的、留給香港與下一代的,是這『冇得輸』的心。因為,惟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有未來。」

雨傘運動已過去三個多月,似乎復歸平靜,但村上春樹說:「你們走過的路,已化作事實留下來,沒有人可以無視這些事實。世界亦會根據這些事實而改變……」雨傘導致人心變了,香港的社會意識也變了。

人心主導香港未來

一是過去香港人認為我們這小地方始終難敵強權。《傘下細語》的作者們卻大都表示她們並非相信有勝算,而是即使勢單力薄,即使螳臂擋車也要為公義、為尊嚴抗爭。

二是在抗爭中發現了美麗與可愛。劉靜梅說:「如同鏡子可折射光線,雨傘運動讓人看到隱藏着的醜陋與美麗。醜陋的是衣冠楚楚但口吐惡言歪理的人,美麗的是廣場上無懼強權的眾生。雨傘廣場之美不下於我見過世界上任何漂亮的地方。」

因此三,這位退休高級公務員說:「不管他方如何出色,都不是家,這兒是!之前我曾沮喪,思量過移民,可是雨傘運動讓我更清晰感受到自己對香港原來是這樣難以捨棄。與不同階層的市民為真理在雨傘下走過,是我的榮幸。有他們,香港更加捨不得。」中國人通常在強權欺凌下所想到的就是避秦,就是逃跑,香港自九七問題出現以來,人們想到的就是移民。雨傘運動使人們不想逃,而是要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為我們的前景力爭。

於是四,人們也不再逃避政治,不再自求多福,而是把雨傘理念向四周擴散,討論政治不再是忌諱。於是有許多雨傘書,包括這本免費的精美小冊。

然後五,自主自決精神的建立與擴散。方敏生在這本書的「序」中說:「重新認識到自決、自由的可貴……『傘』開啟了心扉,凝聚了人心。人貴乎能自覺、自決,積極不放棄。 ……前路不容樂觀,我們只能沉着應戰,是進是退?時代的抉擇,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我們深愛此城。」

強權可以贏得「勢」,但贏不了民心。人心所向,主導着真理不會屈服於強權。香港人繼續接受現實就輸到盡,堅持真理就真是「冇得輸」。(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