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王慧麟 - 所謂溫和Part II

周日話題   星期日生活   201553

【明報專訊】友人閒聊後,分域街角話別。友人謂:「溫和泛民這個標籤很厲害,它令到不少溫和派變成了激進派。」聽完之後,頗有感觸。

泛民內部的溫和聲音,不完全是某一兩個民主黨派成員的專利。它未必是媒體的寵兒,它未必是街頭行動的急先鋒,但肯定是一把重要的聲音。那麼,泛民的溫和聲音是支持抑或反對袋住先呢?上周3間大學民調機構的民調結果可見,在自稱泛民的受訪者之內,有11%支持袋住先;至於自稱是中立的市民,則有54%支持袋住先。

泛民內部的溫和聲音,究竟是代表哪一種聲音呢?假如只是某一兩個民主黨派的成員的話,相信他們是11%的其中一員。如果他們聲稱是代表社會的中間聲音的話,那麼就請媒體別再說,他們代表溫和泛民了,因為他們頂多是代表社會上一班無黨派及自稱中立的人。

為什麼要這麼嚴格地區分呢?因為泛民的溫和派,未必個個支持袋住先。即使是大狀黨的溫和大狀,也三番四次說過,假如是831原封不動拿上立法會的話,他會反對。另外,不少曾經在2010年政改方案討論以至今次政改討論作過多番努力的泛民溫和派學者及專業人士,經過兩次諮詢及折騰,也反對袋住先。所以,媒體一股腦兒將焦點放在一班泛民中所謂的溫和派,並將之與所有真正溫和派的人拼湊在一起,打成一堆支持「袋住先」的泛民人士,確實會出現友人剛才所說的印象。

所謂溫和派≠真正溫和派

終究泛民的真正溫和派,沒有統一的思路及面孔,很少上街抗爭扔東西,較多舞文弄墨低調行事,所以很容易給所謂的溫和派「被」代表。不過,要分辨真正的溫和派,從歷史脈胳來看,並不困難。因為真正的溫和派,對民主發展有想法,有底線,並非一味退縮忍讓,而是據理力爭,任憑激進派的批評而不怕,堅守底線盡力爭取。

九七前後,北京認為肥彭方案單方面拉倒直通車,於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先僭建一個籌委會,後來變本加厲,搞了一個臨時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絕大部分反對成立臨立會,並決定杯葛。當時,民主派內部無論是溫和或激進,咸認為臨立會成立理據不足,基本法亦無此規定,杯葛到底。這個說法,民主派即使山頭林立,大抵堅守到底:除了一個政黨(最後,此政黨在1998年立法會選舉大敗,此為後話)。但民主派的綑綁式立場,溫和派在論述及行動上身體力行,站在民意一邊,確實對臨立會施加強大壓力,在民意不支持下匆匆收爐。

真正溫和派企硬底線

2010年的政改方案爭論,社會的焦點在於立法會的議席,但是,特首選舉也是內容之一。囿於2007年的人大常委決定,2012年特首選舉應只是一個過渡安排,按道理應沒有什麼「蠱惑」招數,但現實往往暗藏殺機。因為政府提出了選委由800增加至1200人的同時,也維持入閘門檻,即是八分之一的選委提名門檻。如是,泛民若要入閘,就由過往100名選委支持,暴增至150人。問題是,假如政府要出陰招的話,可能會將四大界別的個別議席及選舉方式轉變,將泛民的支持者擠走,連入閘的機會也不保。當時主張談判的泛民朋友的底線,就是一定要有泛民入閘,否則拉倒。在泛民溫和路線的背書,加上當時曾蔭權政府的一定作為下,至少保住了泛民可以入閘的底線。當然,這個方案,非常不理想,但在當時場景,大家把特首選舉改革的終極對決,放在2017年的政改方案,這個中期過渡方案,也勉強接受。

從上述可見,泛民的真正溫和派,在政改議題上不是沒有底線的。越過這條底線,什麼也不要談。現屆特首選舉方案的底線,應是泛民可以出閘。這也是馬丁方案的初衷。這也是為什麼上屆政改主張溫和路線的朋友,今次紛紛不支持袋住先的理由。這不是什麼政改方案不應為某一個政黨度身訂做的歪論,而是一個政改方案不應該為排除某一個政治勢力度身訂做的正論。泛民的真正溫和派,在政改立場上,方向清楚,底線清晰,不容一些所謂的溫和派借機混水摸魚,披着一個在淘寶網買回來的人皮面具扮着溫和面對高牆無限妥協。

所謂溫和派面對高牆無限妥協

退一步說,假如一個真正的溫和派,忍辱負重,願意勉強接受831框架的話,他亦必然會尋求在此限制下,爭取最大的民主空間,至少會增加泛民出閘的機會。例如早前就有溫和派學者在諮詢期完結前後,向友儕提出符合831框架的方案,爭取支持。這是溫和派一貫以來的談判邏輯:在極為有限的空間內,盡量爭取最大的民主空間。然而,自上周三政改方案推出後,一些泛民的所謂溫和派有沒有向政府提出反建議呢?他們有沒有就十分之一的入閘門檻提出反對呢?提委的組成如果有微調的可能,他們提出了什麼可行及可接受的意見呢?政府提出以2n票以出閘,他們有沒有提出反建議,例如名單制、排序制或可轉移制呢?又例如出閘後強制50%門檻方可當選呢?白票守尾門,也是不是應該再堅持到底呢?他們在沒有提出任何可行的反建議之下,又憑什麼要求其他泛民人士,包括真正的溫和派,轉軚支持袋住先呢?假如只是以什麼「投票權可以行前一步」,又或者「民意支持袋住先」的言論要求其他泛民朋友支持,其見解恐怕與建制派也不相伯仲吧?泛民溫和派素來以論述力強見稱,為何在支持袋住先方面,卻降grade到與建制派的說法並駕齊驅呢?

今次政改,泛民的溫和聲音面對前所未有的內部分裂。有些堅持努力到最後一分鐘,仍然希望在831框架之下做到最有機會讓泛民出閘,不過,相信他們在上周三政改方案出爐之後,亦終於明白,面對831決定的銅牆鐵壁,任何努力可能只會徒勞無功。有些朋友,從頭到尾都反對831決定,但基於溫和派內,素來互不攻擊的傳統,不會站出來指斥溫和派的同路人,同時,亦肯定這班朋友之努力。只是,泛民的溫和派,做人做事素來是有底線的,那麼,現在所謂的溫和派,他們的底線在哪裏呢?

文 王慧麟
編輯 葉雨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