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香港的變質教育:教法治要計「代價」唱國歌要叫「為是中國人高興」


現有官方教材被指偏頗
教法治要計「代價」唱國歌要叫「為是中國人高興」

2012年7月27日

Vic:大家自己看看,在中共控制下,香港的官方教材已經扭曲到什麼程度。不要低估官方愚民教育的成效,學生時代被植入的觀念,往往是很難改變的。香港社會的功利觀念已經很強了,教法治還要強調成本效益的計算,到底是想培養什麼樣的下一代?這種功利思想,再進一步,便是「沒有六四屠殺,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安定」。今天真有不少人(尤其是大陸人)真心相信,六四死難者是死有餘辜的,因為他們不死,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大家要明白,我們要爭取的,不僅是撤銷掛羊頭賣狗的國民教育科,還要徹底拒絕中共透過香港教育系統,對香港下一代的思想植入。

---------------------

【明報專訊】教育局正整合現時分佈在小學常識科、國民身分認同活動及德育和公民教育科的官方教材,8月底公布整合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材供學校參考,但有學者發現,不少現存官方教材內容並不客觀甚至偏頗,例如要求小學生唱國歌後要集體大聲叫「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教法治時則指維護法治同時要思考「代價」,包括需動用不少公帑。

學者認為,教材反映政務官心態,認為政府希望向學生洗腦,令學生日後支持政府,擔心日後國民教育科教材會有同類情况。

教育局現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資源網」等網頁為教師提供教材;當局日後會整合現有教材製作國教科教材。其中一份已上載初小的「我學會了唱國歌」教材,當中建議授課期間教師問學生,「會否像運動員一樣,以身為中國人為榮,有感動流淚的感覺?」教材並附有工作紙要求學生完成7項任務,測試他們能否成為「中華好兒女」。測試項目包括要求學生站立,然後大聲說出國歌內提及的中華民族精神;若學生認為對自己是中國人感高興,則須大聲叫﹕「我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

教育局去年出版的另一份初中試教版《基本法》教材,其中一個單元談及「公民抗命」和「法治」。教材指出,公民抗命必須是「在別無他法下才採取行動」,而且要「和平、非暴力、理智」,針對法律不義,舉例指若有青年人堵塞交通抗議政府不為基層增加資助,若青年人未試過其他方法便堵塞交通,行動亦只針對政策而不是不義法律,便不算公民抗命。

初中教材強調司法覆核非萬應良方

教材談及維護法治的「代價」,更大篇幅列出「法治的成本」,包括影響政府施政效率、浪費財政資源,要求學生比較維護法治的「代價」和「效益」,強調司法覆核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應良方」。

學者教師批扮持平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一級專任導師莊耀洸批評,教材談法治的普世價值,卻假裝持平談及正反兩面,實際上卻是暗中滲入政府想法,如打官司阻礙政府施政效率等,只會令學生價值觀更模糊,將他們洗腦成順民,對法治教育而言是一大退步。他又認為,討論普世價值利弊對中學生過於深奧,屬大學課程。

中學通識科教師、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批評教材「扮中肯」,因為普世價值沒有爭議,擔心教育局日後推出的教材也有同類偏頗內容。他又指出,要小學生集體大叫做中國人很高興,其實是以群眾壓力灌輸愛國概念,與洗腦教育無異。

明報記者蕭輝浩

西西:國教科不應太急推
【明報專訊】現年約74歲的本地著名作家西西(原名張彥)退休多時,她前日出席母校協恩中學的徵文比賽頒獎禮擔任嘉賓,典禮後她接受查詢說,有留意近日國民教育科討論,她認為不應太急推行,因為教育要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配合,但目前只見到官方單方面推行「不太好」。

官方單方面推「不太好」

曾教書的西西說,推行任何運動或事情都需要各方面的討論,愛國不一定透過教育,學生也是社會一分子,他們會看到很多東西,社會的風氣他們都感受到,這些感受不是教育可改變。她認為要學生愛國,首要是國家強起來,而學生又能以國家強大而自豪。她認為,目前的中國仍有不足的地方,「如果中國的民主、自由與法制能得到改善,才算真正強大,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和尊重,學生自然愛國」。

「民主改善中國才算強大」

退休後的西西閒時除了寫文章外,亦會縫製一些小玩偶。她笑言縫製小玩偶是因為手部舊患發作,原本只想當物理治療,沒想到因此被東莞圖書館看上,為她舉辦展覽,更因此舉辦有關西西的徵文比賽,她對此向主辦單位表示感謝。

另外,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表示,他會參與7月29日的反國民教育科遊行,他指反對任何洗腦教育,認為教育局推出課程時要再諮詢公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