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周有光 - 文化學引說

香港蘋果日報 2011918


甚麼是文化?黑猩猩沒有而人類能有的事物和知識都是文化。黑猩猩的智慧最接近人類,可是牠們不會說話,由此落後於人類。語言使人類別於禽獸,文字使文明別於野蠻,教育使先進別於落後。人類創造了文化。


甚麼是文化學?對文化進行地區的和歷史的觀察,微觀地理解具體事實,宏觀地探索系統規律,這就是文化學。


文化的分佈和層次:


分佈:古代歐亞大陸上有多個文化搖籃,後來逐漸融合成為四種地區傳統文化:(1)東亞文化(漢字、佛教);(2)南亞文化(印度字母、印度教);(3)西亞文化(阿拉伯字母、伊斯蘭教);(4)西方文化(西歐和美洲,羅馬字母、基督教)。


層次:四種地區傳統文化中有普遍價值的部份相互融合,形成「共創、共有、分享」不分地區的國際現代文化,同時,地區傳統文化依舊存在。文化分成兩個層次:地區傳統文化和國際現代文化。全球化時代是雙文化時代。


地區傳統文化:


1)東亞文化:以中國的華夏文化為基礎,傳到越南、朝鮮和日本,形成「漢字文化圈」。


先秦百家中,法家、道家和儒家影響較大;儒家是百家正宗。印度佛教傳來,華夏文化變成儒佛二元。佛教在印度消亡,中國成為佛教大本營。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五四運動(1919),大學生走上街頭,呼喚科學和民主,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的文藝復興沒有發展成為啟蒙運動。日本侵略越演越烈,二戰中國慘勝,歷史兜底翻騰。東亞文化正在脫胎換骨。


日本的神道教是東亞文化的分支;天皇神聖,戰後否定。


2)南亞文化:以印度吠陀(Veda文化為基礎。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世紀從西北方面侵入印度次大陸,帶來口誦的《吠陀經》;前7世紀形成婆羅門教(Brahmanism),演變為佛教和耆那教(Jainism),發展為印度教。從西亞阿拉馬文脫胎出印度的婆羅米文。


印度社會分成種姓(階級):婆羅門(Brahmins;僧侶)、剎帝利(Kshatriya;武士)、吠舍(Vaishya;農工)、首陀羅(Sudra;奴隸),還有最下等的賤民(Dalits);獨立後禁止,但是積習難除。1997年,賤民納拉亞南當選總統,說明印度盡力破除傳統積弊。


伊斯蘭教輪番入侵,德里蘇丹統治320年,莫卧兒帝國統治332年;後來英國統治349年。二次戰後,印度獨立(1947),分裂出信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印度獨立時候,大家認為分裂意識如此強烈的國家,不宜採用民主制度。可是國大黨堅持民主傳統,雖經多次顛簸,屹立如常。民主是英國遺產中的積極因素。


3)西亞文化:以伊斯蘭教為基礎。教主穆罕默德(570-632),改革阿拉伯半島的原始宗教,使多神互鬥,變為一神團結;創立新教,稱伊斯蘭教(順從),教徒稱穆斯林(順從者)。公元5世紀,新西奈字母演變出阿拉伯字母。


穆斯林一手持經,一手持刀,傳教殺敵,戰死升天,叫做「聖戰」;首先統一阿拉伯半島,然後殺出苦旱的沙漠,橫掃大千世界,建成地上天國,跨越亞非歐三大洲。阿拉伯伊斯蘭教帝國,繼以奧斯曼突厥伊斯蘭教帝國。一次大戰,奧斯曼瓦解。西亞和北非的許多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都是帝國後裔;他們懷念舊日輝煌,尋找復興計劃,這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棄舊創新,建設現代,以土耳其為代表;一條是舊業重光,恢復古代,以伊朗為代表;兩條道路南轅北轍,伊斯蘭教世界陷入歷史的彷徨。


4)西方文化:包括西歐和美洲,以希臘和羅馬文化為基礎。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哲學花園中培育科學幼苗,引領人類走出蒙昧。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分解成三個王國,傳播和發展希臘文化,稱為希臘化時代。


西亞(中東)的基督教傳到西歐的世俗社會,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380)。人間和天國結成「西方基督教文化」。「蠻族入侵」(375-568),西歐鼎沸。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基督教支持蠻族帝王。「宗教裁判所」迫害30多萬人,火刑燒死10萬人。蠻族破壞,宗教摧殘,西歐沉入千年中世紀黑暗時代。


西歐八次派出十字軍東征伊斯蘭教國家,以慘敗告終。痛定思痛,另闢蹊徑。從希臘古籍中探求新知識,開創文藝復興(14-16世紀),宣揚人文主義,從神的文化改為人的文化。1517年傳教士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西歐向美洲大舉移民。文藝復興發展為啟蒙運動(17-18世紀)。1640年英國發生清教徒革命,確立民主方向,歷史學家把這一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起點。1776年英國的美洲殖民地獨立成為美國。1789年法國發生大革命,高呼「自由、平等、博愛」。


科學革命,基督教退出學術;民主革命,基督教退出政治。宗教專注精神生活,不再阻撓世俗文化的發展。基督教適應了現代。


東羅馬是西羅馬的延續,帝國名拜占庭(395-1453),教會稱東正教。希臘學者在9世紀為斯拉夫語創造字母,比羅馬字母晚1600年,形成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斯拉夫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個晚期分支。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半島叫做伊比利亞,曾經被阿拉伯伊斯蘭教長期統治,又跟北非柏柏人雜處,形成伊比利亞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個分支。拉丁美洲深受伊比利亞文化的影響。


國際現代文化:


工業革命之後,各個地區文化相互學習、彼此融合,凡是有利於全體人類的事物和知識,漸漸形成不分地區的國際現代文化。創造和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科學和民主迅猛前進。


創造和發明。人類的生活徹底改革。食,快餐成為跨國企業;衣,人造纖維代替蠶絲棉花;住,茅屋變為摩天大廈;行,從騎馬到汽車、火車、輪船、飛機;信:電腦網絡,手機短信。生產自動化,科技高精化,家務電氣化,語文電子化。老百姓在電視裏看到整個世界。


科學和民主。科學: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從神學幻想到玄學推理到科學實證;科學有一元性,不分階級,不分國家。民主:從民主思想到民主制度,從人治到法治;從一黨專政、一人獨裁到多黨直選、三權分立;晚近興起電視辯論、國際觀察。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宗教改革、社會革命;從奴隸、封建到資本、後資本。社會主義民主化、資本主義福利化,殊途同歸,共進大同。


人類歷史像一條田徑跑道,世界各國都在這條跑道上競走;有快有慢,有先有後,後來可以居上,出軌終須回歸。競走目標是沒有終點的科學和民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