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杜耀明書評:在文化戰場上快樂抗爭--介紹陳雲著《終極評論,快樂抗爭》


自由亞洲電台 201192


本書大部分文章都發表過,但滙編成書,由頭到尾再讀一遍,又另有一番味道,讀者不單為陳雲的文字和觀點吸引,也可體會到他的理念、識見和心態。〔見該書作者自序〈捨政從文


全書共四部分。首部分題為「笑談政治」,作者談笑用兵,順手拈來,由時事話題透視事件背後,深入淺出。例如香港警察不擇手段對付和平示威者,手法層出不窮,在陳雲眼中,無異於自我毁滅,因為警察一旦濫權營私,成為當權者欺壓民眾的打手,到頭來背負污名,變成不義之師,其公信力亦化於無形。沒有公信力的警隊,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堆武力,為執政者賣命的武裝力量。〔見陳雲文章〈如何毀滅一隊警察〉〕


對官場的程式中文,作者批評絕不留情。例如近年官員開口便說「優化」什麼、「活化」什麼,其實是製造語言迷霧,誤導蒼生,為施政塗脂抹粉。例如教育局所說的「優化班級結構」,其實就是縮減班級,而「優化本地高等教育」不外是削減資助。又如中文大學校方以政治中立為名,反對在中大樹立民主女神像,但陳雲看來,政治中立僅限於可以置身事外的事情,但面對六四,「知情的人只能歸邊,無法中立……只能同情六四民運的殉難者或譴責他們是暴徒」,卻不能沒有意見,當權者所謂「政治中立」,只是政治正確的變身而已。


除了斟字酌句,指出權勢者遣詞錯誤,混淆視聽,實行愚民術,陳雲在第二部分分析「一國兩制」的大局,揭示政制改革和民主運動的特色和方向。他看到中國仍然需要香港,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退可緩衝世界金融巿場對中國的衝擊,進可有助中國融入全球巿場,因此「一國兩制」仍有其價值。但中共不能直接治港,而其在港的代理人,不論是港英餘部還是土共份子,又難勝重任。前者只求「做好呢份工」,一味向地產商靠攏,更表明自己是北京附庸。原本指向特區政府的政治壓力只會不斷升級,轉而對準北京。後者智慧不足,左搖右擺,一面倒投向資本陣營,以功能組別富貴黨議員為同路人,不再站在勞苦大眾的一方。


在此形勢下,政府「不再回應民眾的正義訴求」,民眾再無依傍,只有自力更生,上街抗爭,北京看在眼裡,深知代理人不濟,只有不斷派糖,安撫民心。不過,陳雲忠告抗爭者,必須清醒面對形勢、面對自己。不斷抗爭無疑是民眾自保之道,但必須「懷抱歡喜心……,啟發思想,集結龐大民眾,以人民總量令到壓迫者畏懼,宣揚民眾的快樂生活方式而使到壓迫者愧疚而覺悟,改過遷善,從而達致彼此的解放。」如此快樂抗爭,才能避免因憤怒而變得偏頗,卻從鬥爭過程體現正面的人生觀,快樂地生活下去。〔見陳雲文章〈快樂抗爭之道〉〕


在最後兩部分,陳雲以調笑的文筆剖析影響香港發展的兩股力量-土共和地產霸權,親身示範在文化戰場上快樂抗爭。陳雲追溯香港土共的歷史演變,指出他們的難堪和尷尬。而他們目前的不濟,完全植根於中共的行事理念和組織模式,弄得土共兩面不是人。例如,又要支持向地產霸權傾斜的特區政府,又要為基層群眾爭取權益。試問土共可以怎樣大小通吃?


對於地產霸權,陳雲不盡是責罵,而是從歷史、政治的角度透視霸權的形成和發展。不過,陳雲對財閥的針貶往往一針見血,如其壓卷之作,批評財閥雖然做善事,卻未見他們停止惡行,更不見他們大澈大悟,懺悔改過,因此做善事也於事無補,來生注定落地獄。〔見陳雲文章〈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 〕文章刊登後兩天,《信報》通知他不用再寫了。陳雲紅牌出場,既顯示他大無畏的勇氣,也反映目下香港新聞界的氣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