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陳雲 - 山楂餅

am730 轉角專欄 2011年08月30日

九年前,寫過一篇文章講童年時代的國貨,重看的時候,發現竟忘卻山楂餅和嘉應子。山楂餅、陳皮梅、嘉應子和新疆青葡萄乾,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藥材舖附送的送藥之物。藥字是草花頭,下面一個樂。童年病痛多,飲藥的時候,苦中之樂,就是有零食送藥。送藥之零食,可以在飲藥之前食,飲藥之後食,也可以飲到中段,停下來食。

送藥之物放在一個錫蓋的大玻璃樽,壓在玻璃藥櫃之頂,伙計執好藥,隨手抓十幾枚丟入紙袋送人。包裝的樣式,五十年不變。免費贈送之物,無人認真考究其模樣,商人也沒想過要改變包裝。也可以說,它們的包裝一開始便很成功,故此不必改良。嘉應子和陳皮梅是玻璃紙包裹果肉,再加一層薄的白紙,外加一層藍色字的蠟紙,都是用兩頭扭紮的方式,膠水也省了。新疆青葡萄乾是紙盒裝,無玻璃紙外殼,一開即食。

山楂餅是紙包的圓筒形:外邊的紙較厚,紅色的;內邊的紙較薄,白色的。白紙經常粘連餅肉,要用手小心撕開,或者食到口內溶開,用舌將紙屑分離開來,輕輕吐出。

山楂餅開胃健脾,消食化滯,是大人唯一鼓勵小孩食的零食。圓形的山楂餅大如舊時的女皇五毫子,可以用指甲一片一片撕開食,放在舌上來回捲動,溶化開來,酸酸甜甜的。也可以好豪氣的一疊一疊食,之後又撕開另外一筒。連食三四筒,撿回家的幾包草藥還未服用,山楂餅就食完了。

上小學的時候,校門前的小販賣一種大山楂餅,是玻璃紙包裝的,直徑如舊時的女皇頭一元硬幣,但太大塊,食了便覺得甜膩,那種大山楂餅很快便絕跡江湖。

幼年時,家裡沒甚麼東西好讀,便喜歡閱讀貨物的包裝紙。舊日包裝紙的中英文都寫得樸素工整,如糖果寫「生津解渴,齒頰留香;送禮自奉,莫不相宜」,香枝寫「祭祀祈福,神人共樂;衛生妙品,驅穢辟邪」。

有些則優雅感人,如川貝枇杷膏寫楊孝廉用葉天士藥方醫治老母的來歷。山楂餅無甚文字說明,向陽花的牌子也是尋常,最優美的是英文翻譯,叫“HawFlakes”。

山楂冰片,雪花山楂,正是將山楂餅放在舌上溶化開來的感覺,如在北國之山林閒蕩,迎了初雪,鼻頭沾了雪花,溶了落在唇邊,淌流下頷之甜美。

陳雲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3 則留言:

  1. 台灣的中藥行迄今仍有「仙楂餅」,可以隨便取用。尺寸不大,徑長僅一公分多,厚約半公分,本來是圓形,不知怎麼今多見到梅花形,以玻璃紙包裝。陳皮梅倒是一直都得用買的。台灣還有賣無花果,一根根小小細細切好的無花果裝在如底片盒大小的透明小盒裡,酸酸甜甜。

    回覆刪除
  2. 後來才發現名叫"無花果"的零食跟真正的無花果並無任何關係。跟台灣的「鳳梨酥」一樣。

    回覆刪除
  3. 哈,現在也有強調真正用鳳梨做的「鳳梨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