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很外交

中華正聲   am730   2014年08月06日

六月中旬,中共總理李克強赴英國送錢財,力求廣結「外國勢力」,不料記者會上,還是被質問中國民權毀棄一事。中共中央政府網報道說:「李克強的回答十分外交:『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對人權認識不同。』」中共喜歡說「國情」,殊不知「十分外交」根本不是中國話。

中文「外交」是名詞或動詞。《禮記》卷五說:人臣不可懷有二心,私交外國君主:「人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鄭玄注:「私覿(私自進見一國元首)是外交也。」後來,「外交」引伸解作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例如梁啓超《戊戌政變記》第五篇論俄國對中國的野心:「俄人外交政策,最險而最巧。」

英文有diplomacy一字說「外交」,形容詞diplomatic則還有一個意思,見一九八四年版《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tactful ; having diplomacy圓滑的,有交際手腕的:a diplomatic answer圓滑的答覆 ; to be diplomatic in dealing with people對人有交際手腕。」現代漢語為求和英文看齊,硬把中文「外交」當作英文形容詞diplomatic那樣使用。

二零一三年十月八日,香港《都市日報》有專欄論新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夏千福:「夏千福說來香港不是要干涉香港內政,但又強調美國支持真正的普選,而這兩個意思分別說得很外交。」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臺灣《中央日報》報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拜會美國總統布希(港譯布殊):「布希保證不支持臺灣獨立,但也很外交地呼籲兩岸避免對抗,強調臺灣的未來必須和平解決。」真正形容詞,是不必冠以「很」、「十分」等字眼的,例如「大地蒼莽,草樹青葱」。試把「李克強的回答十分外交」那「十分」兩字刪去,你就可以看到「外交」作形容詞多麼荒謬。

《禮記》卷九孔子說禮教可以使「官得其體(為官者舉止符合身分),政事得其施」。因此,做事、說話恰如其分,例如外交官說外交官的話,中文就叫做「得體」。

又《後漢書》卷四十四說尚書僕射胡廣:「柔而不犯,文而有禮。」李賢注:「柔而不犯,謂性和柔,而不可犯以非義也。」說話不冒犯人家,而又不失自己的立場,無疑就是「柔而不犯」,也就是英文所謂diplomatic。

但現代漢語人不會說「布希得體地呼籲兩岸避免對抗」、「夏千福把這兩個意思說得柔而不犯」、「李克強回答得體」等等。他們只會說「十分外交」和「很外交」,只會誇示他們懂得diplomatic一字。


周三刊登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