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小思 - 刪改的「藝術」

明報   2014831

〈刪改的藝術〉,是內地著名出版家俞曉群一篇文章的題目,我稍做了手腳,在藝術一詞加上引號,也屬刪改一法。

不是讀了俞先生寫的〈書香憶,最憶是董橋〉及〈刪改的藝術〉兩文,根本不曉得董橋在內地出版的散文,原來有些經過高手沈昌文先生為了「曲線出版」而加以刪改過的。

自從羅孚先生寫了〈你一定要看董橋〉,惹得內地讀書人心癢癢,非讀讀董橋不可。有人果然讀到了,借俞的話把董文「化成一塊石頭,投向『思想解放』的湖水中,激起陣陣波瀾」。於是有心有力的出版人就想盡辦法讓董文在內地面世。但礙於作品中「包含着一些『不合時宜的內容』,不出捨不得,出了不合適,此時就需要編輯刪改了」。由於董書「妙文連連,但語言間不合時宜之處更多」,終由沈高手「動手修修掩掩,只求平安上市。他把一些章句弄得天衣無縫,似乎真是作者所撰」。據考究其中一文一共刪了151個字,「恰恰刪去『點題之筆』」。這回刪得連俞先生也看不懂了。如此曲線出版,不是忠於自己的作者接受得來,難怪董橋託林道群帶話:「書中不合適的文章,可以刪除全文,千萬不要像沈先生那樣辛苦,逐字改動。改得雖好,卻不是作者的文字了。」說來十分婉轉,也話中有話。

我深信出版者是一番苦心,沈先生說過四個字,這動作叫「跪着造反」,真夠淒涼。俞先生進一步解釋:「不能圖一時之快,失去話語的權力。」

這種「藝術」,香港人要學得否?唉!

4 則留言:

  1. 曲線出版,為害最烈。縱使「不能圖一時之快,失去話語的權力」,但「跪著造反」,會不會到最後只記得跪著,忘了造反?文人縱有理想,但久在鮑魚之肆,他們怎麼會意識到,自己含辛茹苦,卻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中國人看著這些曲曲折折的刪改本,還真以為自己坐擁浩瀚學海,可以跟歐美世界平起平坐,這豈不是對中國人最大的傷害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結果是舉國皆閹人。

      刪除
    2. 去勢者也就罷了,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許多傲慢自大的黨國民族沙文主義者.如同癌細胞一樣吞噬著這個國家和它的週遭鄰居.

      刪除
    3. 會有李敖父子一類的文化閹人用
      "經濟學是客觀科學,不需要學術自由"之類的鬼話來為黨國辯護

      你懂的
      只要黨國仍然掌握著中國的利益分配,在誘惑之下永遠不怕沒有自願替黨國效力的嘍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