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李怡 - 年輕人的認同和創作人的聲音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2月16日
      
上周末,商務局長蘇錦樑在電台談到旅遊業,他說11月數字顯示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4%,減得最多是大陸客,少15.4%,「但亮點是非內地旅客有連續兩個月增加,在11月份增加了7.6%……這個會是新的常態。我們追求的是『重質』而不是『重量』,我們亦會循這個方向發展」。

商務局長莫非轉了性?大約兩年前,酒店、商場、旺區店舖一面倒地向自由行客膜拜,不僅嚴重擠壓普羅市民的生存空間,更由於香港社會特色的消失和大陸客的惡習,使其他地區的遊客卻步。而蘇錦樑多年來都強調要以好客文化、增加旅遊設施來應付激增的大陸客。去年4月一坨糞便引起港中媒體的爭拗,蘇局長當時表示香港人應該「包容」這種隨地便溺的「文化」。現在,怎麼突然認為少大陸客多外地客是「重質不重量」的良好進展?

蘇錦樑跟梁特唱反調

近幾年,世界各地對蜂擁而來的大陸客質素其實早有定評。從公廁和景點一些專為大陸客而張貼的告示,即可見到。在今日世界,中共國的國家經濟力是崛起了,但窮得只剩下錢的中國人走向世界,除了錢之外,沒有受到尊重,也沒有人以中國人的身份自豪。但特府高官公開指大陸客質素差,卻是第一次。而且不經意間,跟梁特唱了反調。

梁振英周日出席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頒獎禮,發表講話時說,他很羨慕香港幾百間中學裏面隨便一間的中學生,因為今天香港有更多教育資源投入,社會更加重視香港青少年的發展。他作為香港特首,「很願意與香港任何一間中學的任何一位中學生,來一個角色的調換,我用我今天這個崗位換他今天作為一個中學生的身份」。因為「香港社會今天已經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台階,我們國家的國力受到世界重視,我們中國人在世界各地亦更為受到尊重」。

大多數香港市民,尤其是中學生,讀到這段話都會啼笑皆非。若不知道是689說的,許多人一定認為說的是反話。普教中、隱形國教和TSA等畸形教育擠壓,大學畢業都找不到一份薪資足以負擔自己居所的職業,特首高官和有點身家的人紛紛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或外國,689講這樣的話難道不是有意向香港的中學生奚落嗎?至於說「中國人在世界各地亦更為受到尊重」,更是反諷了。突破機構最新發佈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以10分為滿分,香港人身份認同感達8分,但中國人身份認同感高中生只有3.8分,即不認同。很難想像,特首認為在世界備受尊重的中國人身份,香港中學生卻敬謝不敏。

從689這一段與社會完全脫節的話,就知道他何以「屎無前例」地受到幾乎全城的憎厭。即使是梁粉,現在也極少有人把同他的合照擺上網頁,更莫說被一些食肆掛出來了。梁特的施政幾乎無一項不是以「顧全大陸」為目的。最近的高鐵追加撥款如是,網絡23條也如是。梁特也明知立法會辯論時間越久,他的隱藏目的就越會被揭發,於是仗着建制派佔多數,他昨天表示,最好辦法是讓議員盡早發言,盡早投票表決。

原創人歡迎二次創作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今天再上立法會。由知識產權署提出的這個複雜艱深的草案,是否為了保護創作人的版權利益?網絡時代的年輕創作人,和上一代有不一樣的版權觀念。網上由「學舌鳥 Mocking Jer」製作「有關網絡23條:創作人的聲音」的視像,訪問了較年輕的創作人,包括《狂舞派》的導演黃修平、填詞人梁栢堅、創作人周博賢、演員游學修等,他們認為二次創作不是抄襲……是based on一些東西,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黃修平說,許多人進行二次創作「是合情合理的現象」。對於被人利用他的作品做二次創作,他感到「非常之欣慰」、「榮幸」,因為創作是生生不息的過程,應廣傳、進化。這麼具善意、有創意而他作為原創者感到光榮的事,竟然是觸犯法例,這是甚麼道理?他認為很難排除政府不是藉版權修例去打壓不同聲音。另一創作人認為,創作是無限大,如果只局限在「戲仿」、「諷刺」等幾項元素,會使創作空間收細,試問誰能明確定義何謂「滑稽」?創作人不清楚犯法的界線,等同有一把刀架於他們頸上。他們認為,保護版權只須定明:創作目的非牟利,給予原作一個確認聲明,新創的東西不可取代原作品;就足夠了。

這是網絡時代。即使是筆者的寫作,倘若被網民製圖在網絡流傳,讓更多人看到,筆者當然高興,哪怕是受到批評。梁特要急急通過網絡23條,很明顯是因為無法忍受批評嘲諷的聲音了。(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