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生活
2014年2月23日
【明報專訊】香港1921年起實行租務管制,至完全取消,中間有83年歷史。筆者翻查1953年政府報告,發現當年的租管條款,對今日支持租管的朋友來說,簡直不可想像,堪稱sexy。
例如1921年把業主引誘租客放棄租屋的行為,列為刑事罪;1922年,如果業主聲稱要收回單位裝修,向租客發出退租通知書後一個月內還未上馬動工,要負上責任,證明自己真心想裝修而不是藉詞趕客;1924年,這樣看來還不夠,政府下令,那張退租通知書,要聯同屋宇署批出的重修證書一起送達租客,方算有效;1938年,施行防止趕客的Prevention
of Eviction
Ordinance;1939年,明文規定凡業主申請取回單位,法庭必須衡量到租客被趕後會遭遇的困難,認為不過分才可頒令;1940年,嚴令業主不能把War
Property tax轉嫁到租客身上,以免業主卸去稅項負擔(tax
burden)。政府又在港九新界,設立相應的租務審裁處,更聘有文書人員,專門為不識字的申請人填寫法庭文件,舉報違法業主。
83個年頭過去了,最近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又重提研究租管,不少人感到興奮。
筆者於是找姚松炎。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身為房產學人的他,甫坐下,劈頭就說,他反對香港再行租金管制。
租管不行的三個理由
理由有三個。第一,竟然是,「租管是不公義的」。「香港租金貴,不是業主造成的,如今為何要懲罰業主?」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政府土地供應不足:「冤有頭債有主,是政府要負責」。
第二個原因,乃是租管實際上無法執實行。姚松炎指1960年代,香港租務市場有嚴重的鞋金問題。業主巧立名目,在法定租金以外,收取巨額鞋金鎖匙金,結果市民還是無法以法定的平租找到租盤。姚松炎認為舉報制度的行政成本亦高昂。
第三個問題,是租管有後遺症。施行租管會即時減少租盤供應,姚松炎指「這是有理論和實證確認」。姚松炎更提出一個香港獨有的情况——這些僅有的租盤,可能會被轉成賓館招待湧港的旅客:「不少唐樓本身都是商住用途的。業主會諗,不如攞個牌,轉做賓館?經營賓館利潤,比租樓更好。你看現在成條彌敦道都已經在轉變。」變相更加減少供應。
解決:政府做二房東
租管不行,租金又不回落,房產學人你有什麼替代方案?他的答案雖曾短暫出現在報章的財經版上,詳細解釋起來,還是驚人的。姚松炎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應由一手造成供應短缺問題的香港政府,出手租入大批市場上的物業,再擔任二房東,以較便宜的租金,轉租給有需要但租不到樓的人士。受惠的對象可以按社會認為急切的次序編排:讓劏房戶和已長時間輪侯公屋的人士,可以明日立即獲得安置。這樣一來,政府變相即時增加「公屋」的供應量,把市場上的租盤,暫時變成「公屋」,毋須等待長遠增加土地供應。
相當破天荒的建議。但先要問,香港有足夠的租盤嗎?如果市場上根本只得50個盤,有100人想租,那即使政府無比勇猛衝出市場掃盤,不夠仍是不夠。其實香港的租務市場,情况如何?
姚松炎指從數字上看,絕對夠盤:「2011年人口統計顯示,把所有家庭裝晒入所有香港的私樓單位,都還有10%單位多出。扣除4%自然空置率,起碼還有6%單位是空置」。
轉賓館
香港已失6萬租盤
但這6%空置單位去了什麼地方,為何香港人仍覺租樓很難?姚松炎指真正的問題是不少住宅已大規模改建成賓館。「這幾年來酒店房數的增長追不上旅客的增長,已十分明顯,但是我們並沒有見到很多旅客瞓街,你說他們去了哪裏?」雖然沒有確切數字,「但最近幾次火警,半夜走出來的都有旅客,就讓我們知道,很多住宅都已改變了用途」。他評估香港近年有6萬個單位,已由租盤改成賓館。以2011年香港有大約31萬戶私人租戶計,流失的租盤本來吸納這31萬人當中的兩成,不是小數目。
納稅人雙重埋單
不過,就算我們解決了旅客的居住問題,讓香港租客重奪那6萬個單位,姚松炎的二房東建議,還有另一個紕漏:為何政府要付錢幫部分市民租樓?難道這就公義了嗎?
姚松炎認為冤有頭債有主,不應由私樓業主去負擔。「當年政府決定停賣地、減供應的時候,是政府的錯,她自己也認了。今日政府就要為當日的錯誤埋單。」但政府埋單,不是也在用納稅人的錢?香港並沒有民主選舉,市民無法控制政府的行為,納稅人豈不更冤枉:政府做出錯誤的決定是政府做的,條數卻要市民去找,而且找兩次,先應付高昂樓價,再掏腰包為其他人津貼租金。姚松炎無奈攤攤手說,「嘿嘿,所以你話點解我哋要爭取民主呢?」
政府要站哪兒?
政府參與私人市場租樓,她的角色又有什麼轉變?這把問題帶到另一個層次。香港一般反對租管論者,都會指出租管有即時減少市面租盤供應的效果。國際其他地方如紐約,更有證據顯示長遠可能減少發展商建屋的意欲,因為投資回報受租管所限(註一)
。另一邊廂,支持租管的人,多是千方百計嘗試去反駁「租管減供應」論,例如指出它背後的「完美市場」假設,事實上並不存在。
市場並不完美,不過香港的市場還是大致按供求定律運作,並沒出現有很多不能解釋的現象。筆者倒以為,我們可以放棄再拗這個經濟學上相當無爭議的論點,接受租管會減少私樓供應的事實,再在這個基礎上開始討論。
筆者建議,倒不如放棄完全依賴私人市場供應租盤的思維,而去問一句問題就變成:政府是否應在這個時候加強角色,供應更多租住單位?私人市場流失的租盤,由政府補上,一來一回,租管便未必不可行。香港目前的公私樓盤供應是六四比,新加坡卻是八二比,公營房屋供應是否有增加的空間?
政府欠制衡
無異於私人企業
談到政府角色,姚松炎表情是複雜的。有時我們以為,政府站在私人企業的對面,姚松炎卻指,失去制衡和監察的政府,行為有時會和私人企業一樣。「新加坡總算是民選政府,他們的土地規劃,每5年有次大型諮詢,每10年有一次master
plan;而香港政府要使用土地,是全方位沒有監察的,由供應,到價格、規劃、用途,全部都無制衡。甚至城規會所有人,都是由一個無民意授權的政府委任。就算2萬人說不要交出中區地皮做軍事碼頭,20個人說要,結果還是會交。」
誰人埋單?
講到尾,誰應為政策錯誤埋單?姚松炎批評實施租管,變相要私樓業主背負土地供應不足,致租金高企的責任。筆者卻反過來問,維持現况不變的話,豈不是又把責任卸給租戶?本身已是水深火熱的無殼蝸牛,同樣更沒理由要為政府的錯誤埋單。
對政府來說,這不止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誰吵得最不厲害、我便把負擔推到他的身上。對市民來說,這更是同樣是一個政治問題:目前的政治制度一日不改變,經濟安排和資源分配亦不會如你意,到最後便是全民一齊為政府的政治錯誤埋單。
你還能覺得事不關已嗎?
(註一)姚松炎指香港不會有此問題,因為香港起樓有一半是賣的,租務市場相對小規模。發展商靠賣樓,即使扣去投機炒樓客,只照顧用家市場,照樣相當發達。
答:姚松炎,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殖民主當然不會把土地自主權交還給你。殖民,就是為了要來搶你的土地嘛,唔係做乜同你打仗」。
問:陳玉峰,見習律師。畢業論文研究市區重建和租務條例的互動關係,因此對土地和都市議題略有涉獵。
文
陳玉峰
圖 黃志東
編輯 梁詠璋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