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四維出世 - 要不要先翻一翻百科全書?——論《聶隱娘》的缺失

論語.電影   星期日生活   20151011

【明報專訊】 今期還是跟康城有關的。

侯孝賢的《聶隱娘》,挾康城最佳導演獎的聲勢,8月底在香港公映,坊間的反應,非常兩極,所謂毁譽參半,其實只限於文化圈在面書中的討論。在大眾的層面而言,香港人非常實際,若不是雅俗共賞的,票房多不會見得特別興旺。此片受不到應有的注目,新近獲得金馬獎最多的11個項提名,亦幫不了多少,現在看來,頗有雷聲大,雨點小的狀况。

侯導的電影在香港從來是小眾,小眾不是問題,關鍵反而是,電影好不好看,藝術上的成就有多高。

評論大致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影片的敘事體,存在非常嚴重的缺失,看得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

另一派卻認為,不錯第一次看是不明白的,卻不能否定,電影的技術層面,做得非常出色,李屏賓的攝影固然美不勝收,林強的音樂也不乏佳章,舒淇的演出非常酷(cool),姿勢與動作「型」到不行了,雷倒不少粉絲。很多朋友散場後,在戲院的書店買了印刻文學的侯孝賢《聶隱娘》專集,看了原著小說及劇本,再進戲院看兩三遍,才開始看出些所以然來。現代戲院的一站式服務,不能不說功德無量。

這裏帶出一個有趣的問題,進電影院前,要不要先翻一翻百科全書?

要處理這一議題,得先回應一眾嚴肅認真的導演或評論,問了一個世紀的問題:What is cinema?構成電影藝術的條件或準則(criterion),到底哪些是最重要,哪些才是次要的?

個人習慣是,在觀影之前,盡量不看故事和資料,以免有前設的bias。觀影的時候,理想的狀態是任由光影、聲響帶動,進入電影的世界。

容我再一次引伸「瞬間的永恆」的理論。

電影是「時光消逝的藝術」(art of passing time),看電影就猶如是進入一個光影的旅程(cinematic journey),在旅途中,怎樣去感受藝術家雕刻了的時光,最為重要。換言之,不能忘掉時間(time)或節奏(rhythm),這一個至為重要的因素。

讓觀者感受影像流逝的節奏

敘事體只是眾多層面的一面,並不是唯一的一面。敘事的完整性與行文的結構,並不相悖。有簡單易讀的故事,並不表示有瞬間的永恆,反之,艱澀難明的敘述,節奏的推進,並不一定受到掣肘。

費里尼的《8部半》,他的敘事結構和內容,並不是第一次看就會全然明白,可是觀眾進入這趟光影的歷程,絕對難忘。

Kiarostami 說得很好,電影並不是用來明白的。可是,不容易明白的電影,並不一定是經典,《聶隱娘》可以歸入此類。這關乎到觀影的第一度防線,就是要觀者感受到影像流逝的節奏。

《聶》片開始的時候,黑白的攝影,先見羊群,差點以為自己在看布烈遜的電影。然後鏡頭搖過看見聶隱娘兩師徒,師父交代要行刺的目標,聶手起刀落,煞是漂亮。電影的頭20分鐘還是蠻好看的,過了半小時就開始不行了,原因是影片沒有足夠的文本陳述人物相互的關係,導致敘事體的能量,不能夠承傳下去。而侯導的影像節奏,澎湃度又不足以可以不梳理劇情的情况下,而有足夠的內在能量,支撐觀眾看下去,所以問題就可大了。

再舉一個比較近期的例子。2011年上映的《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Terrence Malick導演,擺明車馬不是線性的敘事,可是影像懾人,可以令觀眾暫時拋開要明白故事的心魔,而不費吹灰之力地看到尾。弔詭的是,看後把影片的文本重組,觀者會明白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前曾撰文論述,詳情請參閱20111211日的文章,在此不贅。

換句話說,無論故事的敘述如何複雜艱澀,文本的線索始終在影片裏,自給自足,自成體系,不假外求。

侯導一路走來,在藝術的層面上,似乎從未有過如此爭議的時刻,是他改變了嗎?
拍攝時在現場與演員即興互動,剪接的風格平靜而疏離,這是侯導一貫以來的方法。當代的時空,或是他成長的六十年代,人物、時代背景比較簡單實在,用這種方法拍攝的電影,如《戀戀風塵》、《童年往事》等,自然流麗,成績美滿,絕不會覺突兀。

可是要拍一個千多年前的故事,問題卻來了。如要用類型戲來區分,《聶》片屬於歷史片多於武俠片。純武俠電影,一般正邪兩方比較容易理解,可是歷史片的背景複雜,人物眾多,光是藩鎮跟朝廷的關係,誰是藩鎮派,誰是朝廷派,誰跟誰服務,誰是誰師父,誰又是誰的親人,得化一番工夫事前規劃,然後作出適當的場面調度來說明之。這是傳統說故事的技巧,並不如侯導所言的累贅、多餘。在歷史片的類型,邊拍邊改,然後期望在剪片室剪出個未來,成功的機率很低。

錯誤的時代 錯誤的類型

現在從影片的取態來看,侯導顯然是不甘於傳統,可是他技藝的局限,卻超凡不起來,尷尬的是,兩面不討好。一貫的方法,應用在錯誤的時代,錯誤的類型,眾多的 mismatch,令他失諸交臂,作法自斃。

侯孝賢終究不是布烈遜,試比較布烈遜的Lancelot of The Lake1974),就知道誰更高手。

要不要先翻一翻百科全書才進場?

我比較喜歡渡過一段愉快難忘的光影旅程,才去找百科全書。

■按:十一月會開電影研習班,詳情請看四維出世書面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