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5年10月29日
區議會選舉臨近,街頭貼滿競選廣告,有些「傑作」叫人嘖嘖稱奇,例如隱形左派候選人的口號是「不講政治」,連建制派雙料議員爭取連任也高舉「拒絕政治化」格言。
議會是政治一部分,競選議員是爭取「從政」,向選民推銷的願景叫「政綱」,為市民爭取權益的成果叫做「政績」,做議員本來是政治的工作,但建制派愛戾橫折曲,將反對聲音通通標籤為「政治化」。
鰂魚涌有兩個神奇避雨亭,七呎闊的上蓋遮着五呎闊的基座,不單不能避雨,還佔去半條行人路,耗資21萬元公帑。觀塘要建5000萬元霸佔海濱休憩公園的音樂噴泉,政府日後還要承擔每年180萬元開支。
這兩個「燒錢」項目來自各個區議會的一億元社區重點項目。把持區議會的建制派不會將這些寶貴資源用來改善長者支援服務,或增加諮詢市民的機會,或紓緩交通擠塞及空氣污染,因為這些「政績」不夠大而無當,無法拍照來「成功爭取」,而如果有人不願同流合污,就會被標籤為「政治化」。
於是,關乎民生大事但質疑政府都變「政治化」,例如公屋居民追究鉛水事件的責任,林鄭月娥說是「政治化」;市民質問超支高鐵的一地兩檢進度,袁國強說是「政治化」;港大學生和校友捍衛自己的院校自主和學術自主,梁振英說是「政治化」。
高官事無大小以「政治化」去推搪公眾質詢還能理解,畢竟這個政府是沒有民意授權的小圈子選舉產物。但民選議員以「拒絕政治化」為政綱就教我莫名其妙,從政而不講政治,如同入學不求學問一樣,又或者他們的口號如同寶藥黨的假藥,以中立為名去助長政府為非作歹。
叫香港人不要「政治化」的人,其實最政治。梁振英就是把中共搞群眾政治鬥爭的一套完整的搬到香港來。主政三年,把香港撕裂得厲害;非友即敵,用道理來互相說服的空間幾乎完全消失了。
我真心向大家呼籲,請務必要在11月22日的區議會選舉踴躍投票,踢走寶藥黨候選人,爭取社區自主,撐起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