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蘇賡哲 - 坐待別人付代價

都市風雲   太陽報   2014年6月2日

有些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發表文章,訴說思鄉之苦。吾友回應說:「生活在獨裁統治下,可以做順民,不去追求人權自由等權利,但若選擇抗爭,就要預計會受迫害、失業、妻離子散、坐牢以至槍斃或永遠流亡海外等悲慘收場。因為你的對手共產黨搞革命時,全都有上述心理準備,你若不如他,那就注定失敗。不能直面人生苦難,就不要扛起民運這支旗。」這是「食得鹹魚抵得渴」論。但口渴的人畢竟吃過鹹魚滿足了食欲,參加民運卻不是為滿足私欲,不能相提並論。八九年才十八歲的張健,在天安門廣場沒有吃鹹魚,而是腿上吃了子彈,逃亡巴黎,他大概沒有想到這是要以命相搏的革命。

其實搞革命的共產黨人,也有叛變投降、脫黨的。大部分參加八九年抗爭的人都沒有預計收場如此悲慘,一般估計最多是秋後算帳,大不了被學校開除。其他等而下之,不願做順民的普羅大眾,更是安坐家中等別人去抗爭,自己安待黎明。香港人亦不例外,在維園燭光晚會聲嘶力竭高喊「結束一黨專政」的人,會預計自己受迫害、失業、妻離子散、坐牢以至槍斃或永遠流亡海外嗎?絕對不會。大家甚麼都不做,喊完口號便回家睡覺,專政如何結束是別人的事。還有更多的人連口號都不去喊。

我們都在坐待別人付代價,有何資格訓示別人應直面人生苦難別叫苦?

蘇賡哲 評論員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