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馬家輝 - 五十年的兩個宇宙

明報   20121229

上接:馬家輝 - 老派的小說家

台灣作家陳雨航放下編輯生涯,重回寫作書桌,交出了《小鎮生活指南》的長篇故事,張大春和楊照都說,那是他們讀過的2012年的最動人的台灣小說。

老派的作家,老派寫法,老派的故事。筆下的「港鎮」就是六十年代的花蓮,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不同社群各有佔地,在壓抑的時代氣氛下各自追尋理想的生活,有人失敗了,在白色恐怖管治下被帶走被消失;有人遭遇挫敗,用逃離用出走擺脫煩惱;有人被莫名其妙地欺負了,於是想用莫名其妙的手段求取公道,譬如說,偷用父親的手槍向仇人報復……故事主角是一群高中學生,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共構了台灣東部的歲月剪影。

曾在六十年代的台灣生活的人讀此小說,例如楊照和我的作家老婆張家瑜,必可窺見自己的童年或青春。我沒有,故最令我尋思的是故事情節所折射的時代對比。那是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啊,中學生們困在資訊匱乏甚至封鎖的世界裡,茫茫然,在有限的訊息淺沼中摸索路向,到底是痛苦,抑或是另有一種沉靜的快樂?

那時候的報紙只有三四份。男主角們必須站在學校走廊上蹬起腳尖,在人頭與人頭之間窺探貼在佈告板上的報紙。報紙被攤開,掛起,像示眾的屍體,孩子們眯起眼睛,把所有新聞所有連載小說甚至所有的分類廣告都讀了,津津有味,因為除此以外,別無可讀。

有的,是有書店的,但書本有限,故也流行租書。武俠小說、偵探小說、愛情小說,都要付錢租,而且要排隊。誰手裡有書本,誰便在同學之間有了地位和權威,因為可以借給別人看,有了決定借或不借的權力。書本被傳閱翻爛了,有些還缺頁,卻仍是寶貝,是孩子們眼裡的無限天地。

交朋結友亦只能在身邊尋找對象,僅有的一群人,遇見誰便是誰,沒法像今天的孩子般上網找尋同類同好。由於少,所以深,所有恩怨情仇都是一輩子的銘印,不可磨滅的痕迹,愛和恨都轟轟烈烈。

五十年後的孩子們讀這小說,或許會像考古學家般瞪起眼睛,不敢置信眼前挖出來的古物所透露的關於逝去的一個封閉時代的困限的訊息。兩個時代,等於兩個宇宙,遙遙不可對應。

其實出版社早把《小》寄給我,但我看書名,誤以為是目前流行的旅行慢活筆記之類散文甚至實用手冊,故沒讀。幸經楊照提醒,讀了,是為美好的年終閱讀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