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仰止 - Dave Brubeck Never Time Out

蘋果聲色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2月10日

細心聽聽,《Time Out》第一首歌是〈Blue Rondo A La Turk〉甫開始便是Dave Brubeck急促的鋼琴連奏,像樂曲的名字是一段迴旋曲的引子,跟着便有兩聲叮叮,Joe Morrello打的喳喳聲音清脆,再跟着便是Paul Desmond加了弱音器的色士風,然後歌曲以變換的節拍一路發展下去。我這麼清楚Dave Brubeck四重奏這張爵士樂界經典之中的經典唱片,是因為發燒的關係。1959年的錄音各樂器的聲音之清晰,定位之準確,簡直便是奇蹟。那時我是省吃儉用買了這張著名的發燒碟,在自己的爛器材上播放,居然也很怡然自得。

原來的黑膠當然已不知所終,CD出現之後出過的版本真是數不清,而我每一個版本都曾經或現在仍然擁有。這已經是這張名盤發行二十多年後的事了;說得坦白一點,在我開始聽爵士樂的時候,它已是老派的東西,不是當時流行的Fusion Jazz,甚至是John Zorn這麼瘋癲的Avant Garde爵士也見怪不怪,當然更不會明白這張唱片在推出時的年代是怎樣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那不是一般的「四拍四」音樂,而是一種節奏的創新。更重要是身為一個白人爵士鋼琴手的唱片竟然被捧成爵士樂界的殿堂作品,我敢說這是世上最賣座的爵士樂唱片。

據說Dave Brubeck只喜歡彈琴,不喜歡念書,連樂譜也不會看。實際上他的性格並不高調,也不是個時常搞怪花招去吸引觀眾的樂手,他不是跟鋼琴做愛的Keith Jarrett;也不是甚麼都去彈的Chick Corea;更不是連披頭四音樂都可以改編成爵士樂的Brad Mehldau。我沒意去貶低上述三位大師,他們都是我的偶像,只是想說Dave是個在我那個時代有點過氣的樂手,尤其他的獨奏唱片更是少得可憐!

當我的音響器材因為居住的環境問題贈送了他人之後,我反而更細心地聽音樂了,不去理會甚麼音響效果,不知是哪個心情不好的晚上,我拿出《Time Out》CD,不是發燒版,只是普通五合一廉價套裝版,戴上耳機,聽着聽着便覺得自己太對不起這張唱片,原來它是這麼自然,動人,美麗的。也開始留意其中所謂古老背後的節奏新意,不得不佩服Dave Brubeck的魔力。

連他都蒙主寵召了,Dave Brubeck四重奏真的成為歷史,但相信我,每一年這張唱片一定都有新版本推出,除了因為它的錄音,和美麗的音樂外,還聽到了爵士樂那份自由、溫暖的力量。

我不會用偉大來形容Dave,他是爵士樂界難得最忠於自己的音樂,天真地玩了六十多年,直到九十一歲過世為止,仍在彈奏的充滿美麗、溫暖、善良,和少許童稚的大師。他也絕對不是所謂一片大師,他的唱片數量相當多,我絕不可能全擁有,也全聽過了,但我聽過有他的鋼琴聲音的唱片,總是教人無限舒暢。

Dave Brubeck還有玩古典音樂,也作過二十四首夜曲,我手上的版本是John Salman彈的。說開古典音樂,上星期葉詠詩的訪問,對有關一篇文章的反應,記者是沒有問及。這是溝通的問題,錯全在我。葉小姐根本不知道。希望葉小姐原諒,繼續為香港古典樂壇出力!

------------

特別精彩的一首:Dave Brubeck Quartet - 'Take Five' Live in Belgium 196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