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馬家輝 - 台灣主播

明報   2014330

關注反服貿局勢,所以日夜追看台灣電視新聞,卻愈看愈心涼與心慌,聽力和視力似乎都追趕不上新聞速度了,怎麼辦怎麼辦?

屢向台灣新聞界朋友打聽,怎會變成這個樣子,一直沒人給我清楚答案。所謂這個樣子就是,電視新聞的播報方式怎會變得這麼浮躁這麼焦灼這麼貪婪,我覺得已經超越一般人的接受能力界限了。當然,或許只因我自己不是「一般人」,我較遲鈍,故跟不上,故只是我的個人缺失。

你找個機會看看,做個評斷吧。

先聽速度。在香港播新聞,主播或記者皆通常每秒只講四個字,用比尋常說話稍快的語氣表達信息。但在福爾摩沙,主播和記者皆像要買完餸趕回家煮飯般,每秒說出六七或八個字,速度快了接近一倍,簡直像在速讀而不是播報,像是努力盡快把新聞讀完,收工返歸,吃喝玩樂。又似是心中有着無比惶恐,彷彿福爾摩沙發生了太多太多新聞,不盡快把眼前這則消息讀完,便來不及了,台灣將要陸沉而大家都不知道了。可笑到極點。

是的,惶恐,如果不談語速而談語調,更是彷彿每則消息都指向世界末日,不管主播或記者是男或女,皆以高八度的聲音讀報新聞,尖亢、刺耳,像用一把利刀刮玻璃,說好聽點則似蔡康永式綜藝節目裡的女嘉賓,十居其九是娃娃聲,像鄰家少女走到屋外見到有一隻貓爬到樹上而覺得那是天大驚喜,必須用盡全身力氣告訴整條村里整個市鎮的叔伯嬸嬸。所謂沉着,所謂鎮定,所謂大方,所謂不亢不卑,完全跟她們的語調無關,其聲其調所能帶給電視新聞觀眾的情緒想像只是焦躁二字,又是另一種可笑。

再來,把焦點從聽覺轉到視覺。當下每條新聞頻道都流行於廣告時段裡把畫面切割得支離破碎,正中間是一個窗框畫面,播着廣告;左邊是另一個小窗框,播着新聞片段;小窗框的上下方皆有標題字句,告訴你發生什麼事;屏幕最底部,有兩條「跑馬燈」,從右至左高速滾動着其他新聞文字。換句話說,觀眾只有一雙眼睛和一個腦袋,卻須同時處理五六項信息。何其貪婪啊又何其悲哀,把觀眾假設為一具簡陋的機器,只負責聽和看硬塞到他們眼前耳內的資訊,完全不顧及觀眾能否消化和理解此等所謂新聞信息。

當電視新聞播報狂躁新聞,其實,往往,電視新聞本身便是狂躁的一種。不管有多少間誠品,台灣終究仍是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