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林夕 -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2月28日

菩薩重因,眾生重果。

只看見果,只看重果的場面見得多了。家嘈屋閉之後,第一時間總有小角色走出來,七情上面,以天問式的悲壯情懷,喊一句:怎麼會搞成這樣?然後大家長就訓斥各人,你,不該這樣對你兄長這樣說話,你,你也不該對弟弟動手,這成何體統?

情侶吵架,兩人都說了難聽的話,例如:不如分手。這時候,總有個旁人做和事佬,又發起大悲憫起來,來一句:怎麼要搞成這樣。權威的中間人或會嚴厲些:你們都給我閉嘴,分手是你們可以說的?以後這些傷人的話,別讓我再聽到。

然後呢?然後這家庭就和睦了?那情侶就分不了手?聲色俱厲或悲天憫人時發出那一聲「為什麼會搞成那樣?」,其實只着眼於眼前的果,這個果太壞了,我們要制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因呢?明明在問為什麼,大多數情況卻沒有再追因究柢,為什麼會吵起來打起來,為什麼好端端會喊分手。分手兩字,可能是一時過激了,但心中若無醞釀過這激烈的念頭,憋住了很久,真的沒事找事嗎?以後不說分手,以後不吵不鬧,關係就隨即還原歸零了?由因到果,中間有緣,不在因緣上做工夫,卻只想毀掉消滅了那個讓人看了聽了煩心的果,那果還是會成蔭,再結果開花,繼續繁衍開去。

重果重因,這話許多人聽了,第一時間也只往好果上理解,凡人只亟欲求得好結果,菩薩會重視有無種好因。然而,出了惡果,這話更用得着,說得中。因為,總是感慨為什麼要搞到這地步的人多,會問下去,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人少。


林夕 -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3月1日

昨天提到,菩薩重因,眾生重果。其實另有一說法,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僅一字之差,由重而畏,分別可大了。

菩薩級數的眼界思維,對事發前還沒種得根深柢固的因,心存敬畏,不敢小覷。眾生普羅版的目光,一有惡果出現,即畏懼得只見眼前那三寸景象,慌忙中就只有扮鴕鳥:我們不要香港變成這樣,我們以前的香港跑哪去了?

對,有人對遊客指罵,有人以拖篋散步遊街抗議拖篋黨,這是從前經常被封為好客的港人做不出來的事,一如有教師當街用粗口罵警察,那場面確實難看。有人畏懼於這個果,便喊驚起來:我們過往該有的文明與質素呢?許多人或者都不贊同這些行為,可畏懼之後,眾生級人等,自發搞個好客運動,講禮貌講文明不講粗口不發惡言,以後就沒事了?由畏而生怖再而對這些問題生厭,鄙視然後無視搞事人,自己就太平了?

其實無需菩薩眾生那樣區分,任何有常識用平常心看因果的凡人一個,也不會看不出事出有因。只是於因有責的問責官員,既不是菩薩,且上頭還有許多尊大佛要供奉膜拜,於是往往只會大大聲譴責結果的人,然後細細聲說會研究應對方法。可他們在因上做的工夫,就是擴大接客的能力與空間,這無疑是把惡果埋土裏,成為另一批種子,以惡果種更惡的果,而對因無所畏懼。

港鐵逼爆場面,讓人望而生畏,解決辦法之一居然是把座椅拆除以容納更多人,因沒改變,果只能是乘客都變成貨物被搬運。想像中的佔中場面,秩序失控經濟癱瘓,很恐怖啊,要防止這結果,就靠威嚇:大家都怕變成這樣,就別鬧了,和和氣氣好歹弄出個方案來就不會失控了。但情緒與秩序會失控,因由正正是那令人畏懼令人往後不得安生的方案。

只畏果,只會讓永劫輪迴。我們今天可以改變明天,不畏因,明天卻已被昨天種的因所命定欽定。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