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庫斯克 - 香港城邦補完計劃

星期日生活   201439

【明報專訊】如果我沒有上facebook的話,對於陳雲老師的印象會簡單得多。有留意facebook政論圈子的人,大概都會見識過陳雲老師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facebook近况更新。他講李旺陽事件、六四晚會打雷、菩薩、地獄的言論,還有動不動就封人帳號的做法,令他成了網絡紅人,也令他的形象大打折扣。那些火爆言論跟他在印刷媒體和網台節目的表現判約兩人,印象中陳雲曾經在訪問中說過,他的facebook有時是交給其他人管理的,這可能解釋到他在facebook上的表現判約兩人的原因。

雖說那些火爆言論可能不是出於陳雲之手,但始終那是他的帳號,文責也應由他負起。不過,看他的書的時候,的確要忘記他那些言論才能平心靜氣作分析討論。

《香港城邦論》(下稱城邦論I)出版的時候,引起了不少漣漪,自此「城邦」在香港政治的語境中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和概念。如果要在此評論城邦論I,恐怕要用兩倍字數。總的而言,城邦論I的內容不無爭議之處,但它的確為關心香港政治的很多人提供了一個頗具結構的新概念,也為當時開始冒起的「本土論述」提供了部分的論述基礎。

城邦論I和《香港城邦論II:光復本土》(下稱城邦論II)之間,還有《香港遺民論》,其實可以當作是城邦論I的補充,當中提出了香港社會其實是遺民社會,我們繼承了華夏文化傳統,加上了英國人遺留的現代價值,有資格建立「準華夏的現代城邦」(2013113日,《明報》),給中國作為重建國體的示範。城邦論II,就是建立這香港城邦和「華夏邦聯」的策略芻議。

接近國家模式非獨立國

不少人見平日陳雲的言論主張中港區隔和曾經擔任香港自治運動的顧問,想當然的認為城邦論是主張香港和中國分割獨立,其實不然。陳雲的城邦論其實是要把香港建立成一個接近國家模式的城邦,但有別於新加坡模式──城邦並非獨立國家,而將會是將來由港、中、台、澳組成的「華夏聯邦」的一分子。

陳雲的立論是,香港是兩岸三地真正保存了華夏文化的地方(陳雲認為台灣去中國化是走錯了路),而且香港繼承了英國人遺留的近乎國家形式的制度(如議會、行政體系、司法體系、貨幣、參與國際組織的地位等),香港有條件以「帝國」的模式作為示範,去協助中國由「假扮的民族國家」變為華夏邦聯。這裏所謂的「帝國」,不是指列寧在1916年形容那種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而是以香港獨有的文明和社會建構去影響整個大中華地區,進而協助中國轉化,長遠來說建立華夏邦聯。香港扮演的,就類似「比荷盧」低地三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Benelux)在建立歐盟的角色。

保留華夏正統締結華夏邦聯

這個宏大的構想該如何實現?陳雲在城邦論II提供了部分答案。首先,他認為香港應該回歸着重本土文化及制度傳統的保守主義(或曰右派政治),即是借鏡以英國人管治香港的方法,採取文化保守主義、尊重傳統智慧、尊重自由選擇和傳統秩序、法律規劃和生活秩序的平衡、謹慎改變傳統秩序的做法(陳雲用了不少篇幅來解說英國人的統治方式和建立香港人本土認同的社會工程)。可是,因為英國人撤出了香港,令香港的支援系統抽空,使特區政府癱瘓,所以香港需要重建政治及行政能力,例如外派官員往英聯邦國家實習、設立行政學院、實施政黨法等。此外,還需要建立香港的世族及士族、復興香港上中下層文化、提升本土意識、吸納海外、南洋及中國人才等。其後,保留了華夏正統的香港便有條件以香港城邦身分締結華夏邦聯。

至於華夏邦聯應該如何建立,城邦論II未有提供具體方案,坊間的說法是他會在下一本書討論這個題目。城邦論II提供的是初步方案,那是把香港發展成大城邦,即是由中國政府把香港附近的土地劃歸香港管理,行香港的法律,就像西部通道位處中國但劃給香港政府管理的部分那樣。這個提議一直也有公開討論,不過沒有得到中國首肯。陳雲把這個稱之為香港大城邦,那將成為廣東以至中國其他城市的示範甚至標準,香港便能做到以社會建構推廣開去的「帝國」。

由香港城邦到香港大城邦,再到華夏聯邦,這彷彿像《新世紀福音戰士》裏面的「人類補完計劃」般異想天開。抱歉這個比喻有點偏門,簡單來說,就好像要計劃把全世界人類進化至靈魂合一,令世界秩序重新洗牌一樣。現在香港連改革一個立法會和行政長官也這麼難,這個大城邦以至華夏邦聯如何做得到呢?陳雲認為關鍵在於中共陷於難以管治的局面,要發生這樣的情况的契機有二,一是廣東歸向香港大城邦,而且不計較政治權力的渡讓;二是中共權貴內外交困,迫使他們容許大城邦的建立。

基本立論不是主張港獨

簡單來說,陳雲的城邦論有幾個基本的立論,包括(1)香港保存了華夏正統,蘇維埃式假民族國家意識是夷,中原出現華夷之別不是問題,香港應該擔當起宣揚王道的帝國,作為整個中國的「師傅」,協助建立華夏邦聯;(2)他不是主張港獨;(3)他認為只擁抱普世價值坐視中共殖民的「左膠」、對本土沒有道德承擔的「離地中產」和財閥都是對香港有害的;(4)香港不能淪為美國殖民霸權的棋子;(5)普世價值須先在本土實踐,再擴大到境外及外邦人。

讀城邦論III的時候,我一直問幾個問題,就是整個城邦論及邦聯論的實踐都是建基於中共出現管治危機,我們是應該等待這個危機出現,還是應該令這個危機出現?再者,即使是中共出現管治危機,為什麼我們會相信中共、軍方、利益集團、地方勢力(至少是廣東)需要受香港帝國的華夏王道感召?另外,既然香港充斥着那麼多左膠、溝淡的雙非和新移民、離地中產,香港是否真的像書中所講的那樣保存了華夏正統?這些問題,期望未來的華夏邦聯論會有答案。

無可否認,城邦論為鬱悶的香港人提供了一個對於本土價值和身分認同的新想像。這個想像可以是正面而有建設性的,城邦論和本土價值等說法,其實有助於建構香港社會這個想像共同體,這種意識的建立,有助香港面對中共霸權。

未提普選如何達成

陳雲提過,香港人建立了當家意識、支援政黨形成執政意識,「在普選之後,就可以為香港重新訂立建制」(p.88)。不過,陳雲並未提及,普選如何達成。也許,本土意識的建立,將令香港人更有力量爭取普選?這只是幾年後的事,現在中共全力發動一切力量要推動伊朗式鳥籠政治,香港的本土意識是否鼓動港人不惜一切爭取普選的銀子彈?

寫到這裏,我想,陳雲老師以學者身分提出新的理論,為香港很多人提供了新的想像,從好的角度看,那是一個很好的充權過程(假設大家不理會他的facebook更新),我們總不能要求他每一點內容也提供具體細節。陳雲這個華夏計劃抽象而充滿不確定性,但有想像總比沒有想像好。只是我們除了美好的想像之外,還需要有最壞的打算,例如陳雲所講的中共管治危機,從中國的人口和經濟數據看,其實不是太遙遠的事。

文 庫斯克(www.facebook.com/kurskhk.net
編輯顏澤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