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四維出世 - 王家衛已經是香港最好的導演

論語.電影   星期日生活   2013210

【明報專訊】關於《一代宗師》,網上有這樣的留言:「雖然有大把人講呢套戲,但係我最有興趣知道佢點諗嘅就只有三個人:舒琪、邁克及四維出世(不過三位都好似未出手)。」

實在抬舉。四維出手了,得罪。

電影,兩個字,一大一小,可以從小放大,也可以從大見小。小者,電影的基本單位,鏡頭也。鏡頭的美學處理不好,可以影響時光的雕刻,大大削弱觀賞的意欲。電影的創作,可以從小到大,即從最基本的鏡頭開始,繼而組成蒙太奇、sequencemise-en-scene(場面調度),到最後結而為一,小津安二郎,高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可以從大到小,即有了主線人物劇本後,再分場分鏡調整,希治閣,黑澤明便是後者的代表人物。無論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中間會有一個融合點,好的作品可以做到無縫交接,一氣呵成,看的時候如流水行雲,再細心分析,又會發現有很多層次的思考。

王家衛第一部戲《旺角卡門》是屬於後者,第二部戲《阿飛正傳》或之後便是屬於前者了。他承接新浪潮的美學建構,毫無疑問的是,他確實把香港電影的美學向前推了一大步。王導對鏡頭美學的潔癖,在香港可以說是無出其右。不過他這樣的工作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拍了的鏡頭,前跟後接不上去,所以常常一拍經年,最後還要靠畫外音來連接解畫,整體的成績大受影響。基本的故事都說不清,更遑論文本的更深層次扣連了。

《旺》片是沒有voice over的,可是《阿》片或之後沒有VO,故事就接不上去了,VO本來不是大問題,可以是說明一些外在的事實,例如「誰跟誰去了白駝山」等等,不過他VO最大的問題是,還說了主角們的動機和心理狀態,如「武功再高,最大的對手原來是生活」云云。如果人生的一切可以用說話交代,就不用拍電影了。再說從小到大這個方法,小津或高達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已經完成,他們會將美學上不合格的畫面,剔除出劇本之外,到現場只是執行拍攝。王家衛的不夠班,在這裏就顯而易見了。

變速剪接不存厚望

很少王家衛的電影,未看已經打定輸數,《一代宗師》的不存厚望,始於年前網上流傳的預告片,因為有我最討厭變速剪接(說到這裏,同文家明一定會哈哈大笑)。一場雨中打鬥,王家衛終於淪落到用變速來剪接,信心之貧乏,可想而知。在一個鏡頭裏的變速處理,到現時為止,我看過的只有阿倫雷奈在《Wild Grass》的在行,用雷奈跟王家衛比,又是荒天下之大謬(馮美華也一定會舉腳贊成)。

要拍功夫的題材,不禁要問:「王導演,你打過交未?」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的電影,劇情或許單薄,可是他的最大建樹,就是用心的設計每一場格鬥的真實,可幸是他上世紀用膠卷記錄了他無與倫比的動作,而不是依仗剪接,不幸是他的終極格鬥宣言《死亡遊戲》沒有完成。

武學的常識是,被人圍困,第一時間要找機會貼牆,李小龍在《精武門》日本道場的那一場戲,就是要不斷轉身,才是防守之道,太型太淡定,都是脫離現實。現實中,在大雨中的狼狽恐懼,黑澤明在《七俠四義》的描寫,最為貼切,過分的氣定神閒,就是神化了主角,而不是人了。

一線天空手入白刃,不要說笑吧,武器的對等,是兵家必爭,一寸長一寸強,對方出東洋刀,李小龍就會用雙截棍,對方出雙截棍,李小龍就會用長藤枝。

詠春是以自己的身體為軸心,以最短的距離發出直線,起手的防守式,也是用最省力的姿態,緊守中軸線,可是現在多場的打鬥,葉問用的已不是詠春的身段,而是跆拳腳,佛家掌,翻身鞭鎚,然而劇情又沒有交代葉問是雜家的,歷史的依據當然更沒有,這樣的由動作指導罔顧現實,任意妄為的設計,港產電影,比比皆是。

女權分子先不要抓狂,說到拳腳功夫,離不開人類的生理與物理的限制。男女的生理骨骼結構大不同,高楷的女士可能勝過低楷的男士,可是同是武林高手,宮二要贏馬三,就要有一個具說服力的現實藍本去支持。你可以想像平磅的女西洋拳手打贏男拳手嗎?或是在柔術當道的UFC中,女參賽者被鎖着壓着,仍然可以如宮二般憑體能反底?如果可以,所有奧運的紀錄就要改寫了。可是拿起刀劍槍枝,以靈巧準繩取勝,又當別論,所以胡金銓的俠女,是個聰明的安排。

又一有緣無份的愛情故事

記得以前跟朋友談起王導籌拍《一》片,我說:「咪又係一個有緣無份嘅愛情故事。」很可惜,不幸言中。人在格鬥的狀態中,身體之間有一個安全的距離,如果四肢不是在纏鬥中動彈不得,葉問和宮二的鼻尖就不可能只差零點幾厘米的「安全距離」,而這個反轉再反轉慢鏡浪漫的飛舞鏡頭就不會成立,故事根本就不能再說下去。王導聰明之處,是擅於操控吸引基本觀眾入場的噱頭及談論的話題,功夫只是面子,裡子只不過是一個無病呻吟的愛情故事,可憐梁朝偉的手也真是白白的斷了3次。

先不要說太高深的革命隱喻,毋忘六四(宮家手),觀賞電影的方法與步驟,我以前在這裏談過很多,高登仔發難之前,應該先找回舊文看看。片長130分鐘,說實在的,我未到60分鐘就要看表了。

從畫面經營的層面來看,王家衛,已經是香港最好的導演了,其實也不外如是,你話幾大鑊。這樣寫,希望不用收律師信。

王導演,你知道「老猿掛印」的要訣是什麼嗎?

2 則留言:

  1. 前面講電影拍法還好,但係對啲功夫評論就亂噏廿四!

    BS1:"武學的常識是,被人圍困,第一時間要找機會貼牆,李小龍在《精武門》日本道場的那一場戲,就是要不斷轉身,才是防守之道,太型太淡定,都是脫離現實。"

    四維出世,你打過交未?被圍的常識是,貼牆,封死後路,除非你可以手打左腳打右頭搥中,否則死路一條!

    以一敵眾,邊走邊戰,以走為上。目標只是你眼前或身後,最好以敵人身體阻擋其他人。

    還有,李小龍在《精武門》根本無貼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f_mkKyL48

    BS2:一線天空手入白刃,不要說笑吧,武器的對等,是兵家必爭,一寸長一寸強,對方出東洋刀,李小龍就會用雙截棍,對方出雙截棍,李小龍就會用長藤枝。

    一線天的八極拳是以捨身護主為重點,必須要在對方接近到保護的目標身前瞬間擊倒。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你無時間在範圍外游走,都是以近身沖撞險中求勝。

    一寸長一寸強?大佬,唔通你叫佢拿碌棍出嚟?

    (八極對接 - this is just practice and you can see the acceleration at the end - this aint waiting outside, its all 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AkpjIooR9E

    BS3: "詠春是以自己的身體為軸心,以最短的距離發出直線,起手的防守式,也是用最省力的姿態,緊守中軸線,可是現在多場的打鬥,葉問用的已不是詠春的身段,而是跆拳腳,佛家掌,翻身鞭鎚,然而劇情又沒有交代葉問是雜家的,歷史的依據當然更沒有,這樣的由動作指導罔顧現實,任意妄為的設計,港產電影,比比皆是"

    葉問的腳是最出名的!詠春不是只有手法。木人樁內的八種詠春腳法正是。練詠春拳黐手也要黐腳啦。唔好識小小扮代表!

    教梁朝偉的梁绍鸿師父是葉問私徒,75年到美國紐約設館授徒,當年日日被人踢館當食飯的。
    (Notice the kicking start around 1:08, same as the way they train 梁朝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lkvnk8cPB8

    還有,梁朝偉打的是黎剛(185磅的前Strikeforce MMA Champion),宇宙最強都甘拜下風。基本上打十個梁朝偉都無問題,你唔好太認真啦傻仔!

    回覆刪除
  2. 不大客氣講句:你令我想起80年代周誠真在《南北極》月刊上月旦的那些影評人-我沒有看過你評的那些電影,也不需看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