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4月25日
黃之鋒以他的名牌效應推動成立的「香港眾志」,連日來受到媒體、建制派、溫和民主派和激進本土派的連連非議。許多意見特別是年輕人的意見,都值得深思。但這時候,我想到的是去年區議會選舉擊敗老樹盤根的48歲當選者徐子見的當選感言。徐子見說,他在傘運中,對學生為爭取民主走到前線抗議及警方暴力感到痛心,自覺昔日的政治冷感,有份造成今日的政治惡果,責任應由中年人承擔,「贖罪感好強」。從贖罪感而反思,友人談到多個選區的候選人都自動當選,於是他奮起挑戰鍾樹根。
如果說,中年徐子見對自己年輕時的政治冷感造成今天這種社會沉淪局面感到罪疚,那麼當年支持「回歸」的民主派是更應感到罪疚了。我雖然自中英開始談判以來就一直反對回歸,但對當年未能喚起民眾也時感不安。今天,我們看到年輕人挺身對抗香港沉淪,中老年人即使不能站在年輕人前面擋子彈,至少也不該在他們身後扔石頭。年輕人會犯錯,會幼稚不成熟,但應該給他們機會。黃之鋒十四五歲就站出來反國教,難道成年人不應該感到有愧嗎?
其次,我對於所有參與政治抗爭的人,不管是溫和還是激進,也不管他們有過甚麼錯誤,我都不忍深責。因為我只是寫文章指指點點,總不如那些挺身而出的參與者作出犧牲。論政者對掌權者固然應該永遠採取置疑態度,但對反抗者則應該盡可能寬容。
儘管寬容,但也應該提醒任何參政者,只有謙虛才會帶來進步。即使他們還年輕。香港眾志成立日的種種甩轆,以及文宣、銀行開戶、域名,尤其是以「十年後自決」來迴避當前在年輕人中熱切關注的香港前途的終極主張,引來眾多批評。黃之鋒認為是公關危機,並說這是由於「公眾對政黨的基本要求,還有社會對政治人物的標準,絕對跟學生組織差天共地」的緣故。意思是過去的學民思潮是學生組織,公眾的要求和標準較低,現在成立政黨,公眾的要求和標準提高了,對應他們的表現因而出現落差。
這是一種卸責的說辭。實際上,幾年前的反國教,黃之鋒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絕對超越了所有政黨。而今天公眾對「香港眾志」的表現,標準並沒有比學民時期更高,只是期望與學民時期相同,甚而稍遜都可以接受。然而,實際上與過去比是差了一大截。而最根本的問題,是面對香港目前的政治形勢,「眾志」沒有提出一個前瞻性的目標,而是如政客一般去迴避目標。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年輕人的政黨,沒有告訴社會他們要爭取達致怎樣的香港前景。比之梁天琦之清晰,陳浩天的壯志,「眾志」給人沒有長大就老了的感覺。
黃之鋒多年的社運抗爭,已經不算是初生之犢了。經驗與光環會是一個人的資本,也會是一個人的負債。能夠擺脫負債只有真正的而不是口頭上的謙卑。我在「眾志」成立那天去參加了,中途與何韻詩、畢明離場,就是想告訴他們這個訊息。(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年輕人要學懂謙卑, 並不容易. 看看那一班又一班激進或血氣剛烈的年輕人不問情由不顧事實地不斷謾罵民主派老一輩人物, 就不免令人懷疑他們會有多少謙卑的內涵和修養. 當然, 學民思潮的年輕人比其同輩甚至年紀較長一些的年輕人優秀, 但要求他們謙卑, 仍屬奢望.
回覆刪除前見魏善伯《留侯論》:“而老成持重,坐靡歲月,終於無成者,不可勝數。”
刪除今日又見耳塞眼盲而老成持重者,指鹿為馬,香江被此輩老成持重之徒操弄,眼白白坐失逾越卅年,人生幾許卅年容汝浪費?兩個足使棺材味香過臘味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