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岑逸飛 - 莎翁與馬羅

生命通識   2016年4月28日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世界各地大小機構、書店、圖書館都有舉行活動慶祝。閱讀日最初的意念來自國際出版商協會,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5年起確定為此日,希望推廣閱讀和寫作,以及提升版權意識。

至於為何要確定此日?據說因為此日也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逝世紀念日。莎翁於1616年4月23日逝世,留下許多傳頌千古的名作。2016年更是他逝世400周年,全球各地都有紀念活動。

首先是莎翁故鄉英國舉行各種大規模紀念活動,包括大型戲劇、歌劇、古典樂表演及電影改編等。英國《獨立報》更報道了十宗莎翁鮮為人知的生平軼事,包括其生日不詳;與妻子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是姊弟戀(比他年長8歲);其父親是品酒師以及他的家族成員多是文盲等。

在世界文學史上,莎翁與希臘的荷馬、意大利的但丁、德國的歌德,被譽為人類文學的四大寶藏。在莎翁筆下,他塑造的人物性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色彩和立體的,寫出變幻複雜的人性。他的作品永遠耐讀,不斷地被解讀、詮釋和演繹,400年來歷久不衰,因為裏面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不僅有文學,更有哲學和歷史,以至自然科學,可謂無所不包。

莎翁在今日可謂無人不識,但想起了與莎翁同期的另一個劇作家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據說當年比莎翁更聞名,然而今日已幾乎無人提及,讓莎翁盡領風騷。馬羅是與莎翁同年出生,但莎翁在世時沒有馬羅的名聲,要在死後二百多年才聲名鵲起。若要認識馬羅,可前往英倫島東南部的坎特伯雷(Canterbury),筆者在千禧年曾去過,那裏仍可找到馬羅的遺風。

馬羅的父親是造鞋匠,他是拿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攻讀,有名校背景,不像莎士比亞年輕時只在劇團裏打滾。馬羅是學苑派的創作人,擅長寫無韻詩(blank verse,即不押韻但符合所謂「抑揚五步詩」的要求)和悲劇。論創作才能和技巧,馬羅應不亞於莎翁,難怪有學者質疑莎翁劇作可能出於馬羅手筆。

一般論者認為馬羅與莎翁之間存有「瑜亮情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諸葛亮三氣周瑜,害得氣量狹窄的周瑜吐血身亡,臨終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實則此事全屬子虛烏有,是作者為美化諸葛亮而虛擬,且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但小說故事深入人心,周瑜氣死一事也被塑造成「瑜亮情結」的成語。

其實以周瑜來比喻馬羅也是對馬羅不公,馬羅的問題,可能不是才華不及莎翁,而是英年早逝,且他因參加反宗教的秘密組織而被政府通緝,犯下彌天大罪,官非纏身,最後更被人刺死,年方29便已撤手塵寰,但莎翁則活至52歲,莎翁寫的四大悲劇,即《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全是44歲後的作品。這些悲劇挖掘了人性的陰暗面,可是若沒有相當的人生歷練,怎也寫不出來。馬羅可說是死得太早,若天假以年,焉知他寫不出更精采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